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假设下面作品中的人物路遇困窘者,最可能施以援手给予救助的是()
A . 《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B . 《简·爱》中的海伦
C . 《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D . 《童年》中的米哈尔舅舅
二、其他 (共2题;共8分)
2. (4分)(2016·河源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①他又转过脸来dīng zhǔ________我:“明天要早起,可不能迟到!”
②惊涛péng pài________ ,掀起万丈狂澜。

③这是荒园,rén jì hán zhì________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④但我却选了另一条路,它huāng cǎo qī qī________ ,十分幽寂。

3. (4分)下列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2016年3月,济南警方破获庞某等人非法经营疫苗案。

②有关部门从所查扣的26本账册中共梳理出300条线索。

③涉及全国24个省市,近200多万支疫苗。

④目前,当务之急是追查所有疫苗流向,找到这些疫苗的每一位接种者,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是:________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是:________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4. (10分) (2016·阳山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__ , ________。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④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⑤把李商隐《无题》一诗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四、名著导读 (共2题;共10分)
5. (5分)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6. (5分)《科学家的数字武器》分别介绍了古尔德的哪两篇文章?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0分)
7. (30分)根据《岳阳楼记》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分别指什么。

(2)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3)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4)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5)“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有什么共同之处?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2019·滨州)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①灞(bà)上:又作“霸上”。

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②郊扉:郊居。

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9. (21分)(2016·安顺)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
②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
(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 .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10. (20分)(2013·随州)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①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②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也许是出于其他偏
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③我越看越觉得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就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④“很欣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被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⑤“怎么样?这幅画。

”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刚刮过的下巴。

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褐色西装。

⑥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⑦“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⑧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附近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我越发不痛快了。

⑨“真有意思。

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

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⑩“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入已经故去了?”
⑪“死了。

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⑫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

我问道:“为什么昵?”
⑬“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⑭“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⑮“当然喽。

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呢。

这可太有趣儿啦!”
⑯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

他大概料想我会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

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身心。

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审视这幅沼泽地的画。

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⑰“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疯的呢。

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⑱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的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

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⑲“是杰作。

”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选自2013年第5期《满分阅读》)
(1)读第③段,理解划线词语“可怕”的含义。

(2)选文用大量笔墨描写“我”和记者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作者对《沼泽地》这幅油画“是杰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认识过程作简要分析。

(4)读完全文后,文中《沼泽地》这幅油画或画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简要评价。

11. (25分) (2017七上·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

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

”“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

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

”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

”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

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

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

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

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

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

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

“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

”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

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

“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

”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

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

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

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

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第②段中“笑”的原因。

(3)请简要概括文章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4)请概括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5)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材料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七上·南宁期末) 请以“这天,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

②不少于500字。

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二、其他 (共2题;共8分)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2题;共10分)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0分)答案:7-1、
答案:7-2、答案:7-3、答案:7-4、
答案:7-5、答案:7-6、考点:
解析: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