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阆中中学校2016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4分)
1.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某某、自由的教育哲
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以下主X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C.仁者爱人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董仲舒主X“近古限民
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
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X
3.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X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
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X,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
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4.西汉时期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
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
C.“大一统”的主X
D.“三纲五常”学说
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6.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X
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7.李贽指出:“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
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材料反映李贽
A.主X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D.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8.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
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清朝袁枚(1716 - 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83-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

大江
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
雌性炙。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
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重视
C.理学思想受到冲击 D.教育平等的观念成为共识
11.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某某王术”,源于西汉。

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某某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12.下表为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年代科技发明
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472 19 4% 453 96% A.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B.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13.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
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
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14.“宁穿破,不穿错”、戏曲中的人物,都
有固定的扮相。

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
而定的。

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

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A.综合性B.写意性C.程式性D.虚拟性
15.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
“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
主X用平行的照会文书。

1842年《某某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
字样。

”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16.戊戌维新之前,严复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
民高呼,瞻识共主”。

谭嗣同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
之通义也”。

据此,两人都主X
A.发动群众 B.重视民意C.君主立宪 D.托古改制
17.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
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18.《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
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
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9.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
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
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
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20.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行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
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促进某某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阆中中学校2016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答题卷
(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命题教师:杨毅审题教师:胡永冰)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把答案填入下表,每小题4分,共80分)
第II卷 (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
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2014年9月25日,国家主席在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作者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

阅读下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4分)
(2)任选其中两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分别指出他们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X。

(4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2分)
阆中中学校2016年秋高2015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把答案填入下表,每小题4分,共80分)
21. 【答案】
(1) 仁(或礼)。

(2) 变化: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

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2.【答案】
(1)A类:⑤③;B类:⑧②;C类:⑥①;D类:④⑦。

(2)林则徐、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X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巩固封建统治;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是洋务派,主X向西方学习科技,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器物,达到富国自强的目的;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X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某某”和“科学”为大旗,主X在思想文化变革中国。

(3)提示: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对待,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丰富中国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不同政治派别,其中⑤③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⑧②属于洋务派,⑥①属于维新派,④⑦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2)本题考查的是四派人物的主X,学生根据所学依次答出其各派主X即可;(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核心进行阐述即可,言之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