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新诗的“变”与“常”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进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好像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任凭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富强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行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共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怜悯,经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进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定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怜悯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留意听觉,留意吟诵,因而留意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认真从诗质上去捕获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获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

很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

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

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确定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

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格外有关。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需留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

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家乡”的必要。

在“变”中继承“常”是格外重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1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在新文学运动中充当着旗帜和先锋的角色,变化是新诗的根本。

B.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排解在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缘由是人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

C.中国新诗能否富强取决于它适应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程度,而诗歌精神和审美精神又是诗歌的一种“常”。

D.新诗有它作为诗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化,“常”总是存在的。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歌始终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
看重。

B. 从诗质上去捕获诗情的音乐性,从形式上去捕获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
准,新诗创作要留意形式美和音乐美。

C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定寻求审美静观。

只要“走出”,拉开审美距离,就会有诗美体验,就会制造出诗。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白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这是他的“变”
中有“常”。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进展的一个规律。

所以,处在国泰民安的当下,诗人们是写不
出上等诗篇的,也成就不了大诗人的。

B.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将来进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 新诗的“常”是指中国诗歌传统,它是恒定不变的诗歌元素;“变”则是指新诗创作对传统规范的不断突围、
超越与改写。

D. 中国新诗要想在将来文学中重振雄风,必需在“变”中继承“常”,时时回望,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丢失的钥匙
宝马风驰电掣,驶向福利院。

父亲中风偏瘫,病愈后走路得拄拐,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父亲主动提出到福利院。

儿子停下车,一手提着车钥匙,一手推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父亲早就笑眯眯地候在门口了,密密匝匝的皱纹笑得拥挤不堪。

儿子一手搀
扶着父亲,一手在接电话。

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走着。

拐杖拄在地板上,发出的笃笃声,格
外动听洪亮,就像父亲此时的心情。

进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儿子最终打完了电话。

他长长地喘口气说,爸爸,您
看,我太忙了,公司里事情多,抽不开身,都半年没来看您了。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久看不够。

父亲说,不怪你,
你忙,我能理解。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暖的。

父亲还是打开了空调。

他对儿子说,你在空调屋里呆惯了,别冻感冒了。

父子俩坐着谈天。

父亲询问儿子的生意,儿媳的工作,孙儿的学业,还有家
里那只猫。

片刻,儿子感觉热,便将衣服脱下。

父亲抓紧颤巍巍地接过,蹒跚着走到衣架前,认真地替儿子挂好。

那是一件贵重的皮衣。

父亲拍拍,扯扯,再拍拍,连一点点皱褶都不放过。

爸爸,别管那衣服,过几天,我让洗衣店打理就是了。

儿子说。

父亲说,记得吗,你妈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

那次,边烧饭边熨衣服,忙忘了,将你那件蓝色上衣烫坏了。

你那个难过呀,嚎啕大哭,躺在地上,满地打滚。

我就劝慰说,马上去给你买件新的。


马上破涕为笑,一骨碌爬起来,眼泪也没擦,拉着我就上街。

你弟弟妹妹却不干了,个个哭号着要新衣服,我只好给你们每人买一件。

我怎么不记得?儿子打断父亲的话说,那些年,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穿补丁衣服呢。

父亲笑了说,那个年月讲求艰苦朴实,补丁算什么?记得你妹妹…… 儿子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父亲的回忆。

儿子一边摆手示意父亲别做声,一 边走出屋外接电话。

儿子那个电话打得无比漫长。

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边听着他打电话,边继 续为儿子打理衣服。

儿子打完电话,焦急地说,爸爸,不好意思,公司有事,我得走了。

等忙过 了这阵子,我肯定来看您!
没等父亲说话,儿子已急匆忙走到门口。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

片刻,儿子又急匆忙地跑回来说,爸爸,我钥匙不见了! 什么钥匙?父亲问。

车钥匙。

快帮我找找吧。

我刚才进来时仿佛还在手上,后来不知放哪里了。

不焦急,好好找一下!父亲弯腰看看凳子底下,看看床底下,都没有。

儿子焦急地对父亲说,只好让司机先给我送备用钥匙。

父亲说,多久才能来? 至少一个小时。

儿子闷闷不乐。

父亲兴奋地说,那进屋吧,咱俩再聊会儿。

聊什么呀?您不知道,就刚才那单生意,我不能按时赶回去,将损失几百万! 儿子满脸懊恼。

有那么严峻吗?父亲吃惊地张大嘴巴。

怎么没有?爸爸,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激烈。

原来,我今日是顺道来看您, 只预备留半个小时,跟人家签合同的时间都约好了,谁知道钥匙不见了。

那要不我们再找找。

去哪里找啊?都找遍了!
我再去找找看!父亲拄着拐去了花园。

片刻,父亲在楼下兴奋地喊道,儿子,
找到了,在这里呢。

准是你刚才一边打电话,一边揣钥匙,不当心揣掉了。

幸亏找到了!父亲举着那车钥匙对儿子
说。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最终笑了。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走了,找时间再来看您! 父亲无言,朝儿子挥挥手,眼里噙满泪水。

儿子悄悄走出门,在门外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儿子安静地拒绝了那个到手
的合同。

片刻,儿子又回来了,他对父亲说,爸爸,那合同改期了,明天签。

今日我就不走了,留下来陪您谈天。

父亲悲喜交加,哽咽地说,真的?顿了顿,又说,你还是走吧,别耽搁了生意。

爸爸只是半年没见,想你了,
刚才……
别说了,我知道。

走吧,您看太阳多好,我们去院子里闲逛 。

儿子当心地搀 扶着父亲,在冬日的暖阳里,缓缓地闲逛。

父亲的笑容绽放着,如冬日的腊梅般芳香。

其次天早晨,儿子临别拉着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我以后,每周都会来 看您,那样,我的车钥匙就不会再丢了!
父亲搔搔后脑勺,红着脸,孩子似的笑了。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开头写到中风偏瘫病愈后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主动到福利院生活,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令人感动。

B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看着儿子,仿佛永久看不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到来倍感兴奋、幸福;也说明儿子很久没来探望父亲了,父亲始终都在期盼中等待。

C .找车钥匙过程中儿子很紧急,可怕合同签不了,造成损失,对父亲大加 指责,父亲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于是不加反对,帮忙查找车钥匙。

D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最终笑了”,写出了找到车钥匙后,
儿子才明白了车钥匙为何而丢的,从紧急、可怕合同丢失中明白过来,还有比合同更加重要的东西。

说明儿子对父亲的在乎。

5.“父亲说,记得吗……”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儿女们买衣服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侯.、秦伯.
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侯、伯,文中指爵位。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执事,文中是对对方
的敬称。

C 、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的仆人(由于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泛指仆人。

D 、武、文中指武德。

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9.下列对原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急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里马”
烛之武。

B 、郑伯从谏如流,他面对烛之武的牢骚,没有表达不满,而是自责,情真意切,又分析利害关系,最终感到了
烛之武。

C 、烛之武在劝告秦伯退军时,既提到要维护郑国的利益,又处处为秦国着想,机灵善辩,不卑不亢。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充分体现了《左传》写人叙事的超群技巧。

10、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5分)
译文: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译文:
(二)课外文言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9分)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

喜来宾。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①。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
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上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
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游士来宾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②、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注解]①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务的官。

②条侯:指周亚夫。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亢:通“抗”,对等 B .酒酣,从容而言 从容:任凭 C .窦婴引卮酒进上 引:举起 D .固辞谢病不足任 谢:赔礼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陈之.廊庑下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
咸阳 B .①乃.拜婴为上将军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C .①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 .①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 ②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窦婴和窦太后在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上态度不同,窦婴不同意孝景帝“千秋之后传梁王”的说法,因此遭到窦太后的冷遇。

B .在吴楚叛乱之际,皇帝查遍刘氏宗族和外戚窦氏,都没有像窦婴那样有才智的,于是重新起用窦婴。

C .窦婴由于贤良正直,所以“诸游士来宾”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以至最终平定七国之乱,封为魏其侯。

D .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中协商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周亚夫平起平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
送河南①元判官赴河南括勾当②苗税③充百官俸钱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④。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征战⑤
苦,几处有人烟。

【注】①河南:指唐代设置的河南道,包括今河南省及山东省黄河故道以南、江苏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宽敞地区。

元判官,诗人伴侣,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②勾当:输。

③苗税:青苗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
..是()(5分)
A、首联写法独特,说送伴侣到长满春草的黄河弯曲的地方(岸边),离别之情难掩,交代离别时的地点、心
情,地点特殊,心情沉重。

B、其次联说朝廷正为官员薪水征收税的时候,诗人的伴侣独自一人被派到家乡征收青苗税,指出了伴侣要去
地方,解释了诗歌的题目。

C、第三联承上联而来,接受虚实相生的写法,说伴侣看到的是只有鸟雀的空城,他还得沿着满目苍凉的旧路
返回来。

D、尾联表面夸张,说太行山以东的宽敞地区由于安史之乱,只有几处有人居住,实际是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真
实写照。

E、全诗结构上起承转合,写得雄浑苍劲,气韵流畅,用字精致,如“空”字,有荒无人烟之意,突出了战后
的凄惨。

15.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简单的思想感情?(6分)
四、课内基础学问检测(选择题2分,12分,默写4分,共16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全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①且贰.于楚②无能为也已.③夜缒.而出④亡.郑以陪邻
⑤共.其乏困⑥夕设版.焉⑦秦伯说.⑧失其所与,不知.
A、①②④⑤
B、②③⑥⑦
C、②⑤⑦⑧
D、③④⑥⑧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烛之武退.秦师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越国以鄙.远⑦朝.济而夕设版焉
⑧因人之力而敝.之⑨既东.封郑
A、①④⑤/②/③/⑥⑦⑨/⑧
B、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
C、①④⑤/②/③/⑥⑧/⑦⑨
D、①④⑤/②/③⑦⑨/⑥⑧
18、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敢以烦执事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⑤以乱易整,不武
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⑦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⑧忌不自信
A、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B、①⑤/②⑥/③⑧/④⑦
C、①②/③/④⑦/⑤⑧/⑥
D、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19、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⑤/②⑥/③④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晋军.函陵
C、共其乏困
.. D、夜.缒而出
21、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22、《沁园春·长沙》课内默写填空(4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

(4)教导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郫县豆瓣虽未加香料却香味醇厚,不添油脂却色泽油润,是川味食谱中常用
的调味佳品,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为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建立健全政府奖补与企业成本把握、南水北调引江水使用量相结合的水价
补偿,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推动水价调整顺当实施。

C.依据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对报告作了很多次修改完善,以工匠精神细心打磨,
更好呼应人民群众近期的关切热点,彰显时代特征。

D.《秀丽中国唱起来》是央视音乐频道旨在用音乐和文化来呈现中国秀丽山河、呈现中国基层风貌、传递中国
人文精神为目的,倾力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特殊节目。

2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

我们肯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美,但落款却除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赔礼:“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伴侣,头脑机敏,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胡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的好像永久都说不完。


2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
...的一项是()
①为提高本刊的质量,现面对宽敞读者征集文章,请读者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论
....。

②白银集团在秘鲁成立了一家公司,从事有色金属、矿产品贸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

③在大力反腐的形势之下,建在景区周边的培训中心,到底有瓜田李下
....之嫌,生意惨淡。

④作为一个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我深知只有鼎力相助
....的责任,没有任何推辞的理由。

⑤民间活力、人才培育等都是中国保持增长的重要着眼点,必需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

⑥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制造,无疑都取决于艺术家们处心积虑
....、孜孜不倦地耕耘和探究。

27.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闲逛,我兴奋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

在短暂的缄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唱歌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认真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观察,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辨别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就会想起父亲的话:“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C、E (C、钥匙丢了,儿子只是满脸懊恼、焦急,可怕丢掉合同,造成经济损失,没有对父亲大加指责。

E、小说语言华丽幽默、生动,整篇运用对比的手法,主题突出有误,这篇小说语言较为生活化,直白。

)5.(1)插叙(1分)小时候父亲为儿女买新衣服自己却穿补丁的衣服这一件事,交代了人物的家庭状况,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1分)(2)突出了父亲为了儿女辛勤、无私的付出,表现了父亲的宏大,也使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