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4:中国美食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4: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词串课,以形声字为主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称中。
美食包括7道菜肴和4道主食。
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从而学习认识生字,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进而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正确读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了解中国的美食,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三、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能发现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理解“煎、煮、蒸、烤、爆、炖”等字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五、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说到鸡、鸭、鱼,你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应该是这几种动物的样子,对吗?那如果我说小鸡炖蘑菇、烤鸭、水煮鱼,你脑中又会浮现出什么?应该是一道道热气腾腾、味道香美的菜肴吧?相信大家都很喜欢美食,也很爱吃美食,如果现在让你说出一些你爱吃的美食的名字,或者说出你们爸爸妈妈的拿手好菜,你们肯定能够马上说出来,先不着急说,学完这一课,我们再让大家相互讨论。
我们先来观看一个关于美食的视频。
2.我们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论起美食文化,怕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美食文化不同,烹饪方法也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课文——《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板书:识字4 中国美食),一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收集整理常见字,归类识记、字理识记,帮助学生高效地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二)初读美食,随文识字
1.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
·借助图片和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词语要读连贯,不拖音,不唱读,词与词之间要适当停顿。
(2)开火车读课文中的美食名称,相机纠正字音。
(3)同桌互读带拼音的词语,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认读评价。
(4)小组认读去拼音的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5)学习多音字“炸”。
2.联系生活,识记“酱”字。
(1)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酱”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实物图片。
(3)小结:联系生活和图片,可以更好地识记生字。
3.归类识记,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动画、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读了课文,认识了中国美食,会读了本课的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发言,教师归纳。
(1)看图识字:菠、茄、粥、蛋。
(2)偏旁归类识记:四点底:煎、煮、蒸。
草字头:菠、茄、蘑、菇。
火字旁:烤、爆、炖、炸。
(3)用熟字识记:波—菠作—炸暴—爆
(4)联系生活识字:酱(黄豆酱、酱油)粥(白粥、小米粥、八宝粥)(5)菜名识字:腐(麻婆豆腐、香煎豆腐)
4.分块读课文,分清种类。
(1)自由读课文,分清菜肴和主食。
(2)了解菜肴和主食的区别,男女生读、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思维方向不同、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在教学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指导,启发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思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观察思考,指导书写
1.观察汉字,发现规律。
(1)出示“茄、鸭、鸡、肉、饭”,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观察字的共同点,学生交流,提示要点。
“茄”是上下结构,“力”撇向左下长伸,“口”稍偏下。
“肉”外面的框要写方正,能包住里面两个“人”。
“鸭”“鸡”鸟字边的短撇落笔在竖中线上,竖折折钩的竖笔压竖中线,左右写紧凑。
“饭”字是左右结构,末笔捺从中心点起笔,写舒展。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1)教师范写“肉”,提示“肉”字内两个“人”的写法,“人”的撇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
(2)学生练写。
(3)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4)再次书写,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在每节课写字教学时总结写字的规律,提醒关注易错点和重点笔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极为重要。
重视评价和再次练写,提高了练字的实效。
板书设计
识字4 中国美食
菜肴主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听写词语,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
2.小结过渡,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美食,认识了许多和美食有关的生字,这些生字和美食有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中国美食,去寻找汉字的奥妙吧!
3.随堂检测: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检查学过的内容。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和课外拓展的词语复习,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寻美食,发现规律
1.借助图片,识写“蛋”字。
(1)认读词语,识记“蛋”字。
(课件出示鸡蛋、蛋炒饭、蛋糕的图)
(2)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蛋?学生交流。
(4)指导书写“蛋”字。
(5)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生生互评,订正。
2.交流做法,归类识字。
(1)交流:你知道哪些制作鸡蛋的方法呢?
(2)学生交流,相机认读“炒、煎、煮、蒸”。
(3)指名认读,识记生字。
(4)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字“蒸”。
3.了解烹饪方法,发现四点底和火字旁在意义上的联系。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制作美食的方法有哪些,在文中圈出来。
(2)汇报交流。
(3)借助字词卡片认读“烧、烤、炖、炸、炒、煮、煎、蒸、爆”等表示烹饪方法的字。
4.识记“爆”字。
(1)观看视频,了解“爆炒”的特点就是火大。
课件出示“爆炒鸡丁”的视频。
(2)学生说一说用“爆”这种方法做的美食菜名。
(3)教师出示菜谱,学生齐读菜名。
5.拓展交流,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一)
(1)同桌说一说用这些烹饪方法做的菜名,指名交流。
(2)我们还吃过哪些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呢?
(3)四人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畅谈喜欢的美食和烹饪方法。
6.发现四点底和火字旁在意义上的联系。
(1)仔细观察生字,说发现。
(2)小结:第一行都带有火字旁,第二行都带有四点底。
(3)小结: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
(4)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学生查字典,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相机小结: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
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借助偏旁猜字义。
设计意图:运用联系生活探寻美食、图片直观呈现等方法,集中了解美食
的烹饪方法。
课文生字复现,帮助学生识记。
观察、发现、质疑,视频呈现释疑,让学生直观了解偏旁为“火”和“灬”的字在意义上的关联。
(三)类比观察,指导书写
1.归类识记,发现规律。
(1)出示“烧、烤、炒”,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
提示:“烧、烤、炒”左边的“火”字作偏旁时,最后一捺要变成点。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书写的方法。
“烧”右边“尧”不能多一点;“烤”最后一笔为竖折折钩。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2.展示作业,师生点评。
3.再次练习,同桌互评。
4.随堂检测:书空笔顺、互评书写。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
这一环节随文识写“蛋”字和集中识写“烧、烤、炒”三个字,注重对学生进行掌握字形结构的指导,提示书写的基本要领,帮助学生领悟与掌握,让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制订菜谱,总结延伸
1.布置任务,感受饮食文化。
(1)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有很多,在即将开始的美食节活动中,你们准备推荐哪些美食呢?我们来分小组合作完成吧!(课件出示活动小贴士)(2)分小组按要求开展活动。
(3)交流展示。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家乡美食的图片)
(1)欣赏美食,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
(2)小结全文:听说过“满汉全席”吗?它在中国美食的历史上,可有着不小的名气!据说,满汉全席总共上菜108道,其中“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这108道菜都有些什么?课后请继续查阅资料,去了解吧!
设计意图:以生为本展开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制订菜谱的活动,达到巩固识字和写字的目的,拓展活动则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美食的兴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