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上课用)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导学案
学习重点 :
1.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小说主题。
2.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3. 通过分析词语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学习难点:
1. 小说的视角对小说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重要作用。
2. 体会小说的表现手法,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
3. 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一、新课导入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 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 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 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 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 内蕴。
(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 附和.(.) 分辩.()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砚.() 拭.()
蘸.()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荤.菜 () 羼.水() 惋.惜() 阔绰.()
不屑置辩 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 附和: 阔绰: 污人清白: 君子固穷: 颓唐 : 营生 :
3. 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 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 1906 年废 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 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 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 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 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
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 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
2.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四、分组合作互动质疑疑
(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 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
段可以吗?为什么?
2. 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 “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
4. “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
5. 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6. 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
(二)指名朗读“孔乙己出场”一段,研讨以下问题。
1.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什么?
2. 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
3. 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4. 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
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5. 是什么原因使孔乙己如此好喝懒做、穷困潦倒而又迂腐不堪?
6. 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三)继续阅读,研讨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1. 酒客们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这说明什么?
3•“笑”有多种:微笑、讥笑、嘲笑、哄笑、耍笑、奸笑、窃笑、哈哈大笑、莞而一笑、皮笑肉不笑……酒客们的笑应是哪一种笑?
4. 不仅是酒客们笑孔乙己,掌柜,“我”,甚至连孩子们也都笑他,这些人的笑有什么不同?哪个对孔乙己伤害最重?
5•作者这样写众人的笑,目的何在?
6. 孔乙己与“我”的对话十分绝妙:一老一少,一冷一热,孔乙己越说越起
劲,“我”却爱搭不理。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7. 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细节,表现孔乙己什么特点?
8•“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孔乙己被打折腿一段,讨论:
1. 掌柜是怎样想起孔乙己长久没来了?这说明什么?
2. 下面加下画线的词句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这一回,是他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⑵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3)许是死了。
3. 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五)阅读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节,讨论
1. 这段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外貌描写起什么作用?
2. 再次写孔乙己的外貌,是什么用意?
3. 这时掌柜怎样对待他?请加述评。
4.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可否换成“掏”或“拿”?为什么?前文“便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不用“摸”而用“排”?
5. 关于孔乙己“满手是泥”的描写,和前面“脸上黑而且瘦”等外貌描写连在一起好不好?为什么?
6. 孔乙己是怎样离开咸亨酒店的?
7. “十九个钱”重复了几次?说明什么?后来不提了,为什么?
8.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和“的确”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写是否病句?应怎样理解?
五、归纳小结
(一)写法探究
1. 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2. 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二)人物赏析师生归纳: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点?
(三)语言赏析本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生动传神,尤其是动词运用得非常准确,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2)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 4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四)主旨探究
1. 请你说说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2. 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3.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拓展延伸
1、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2、想像性小作文:假如孔乙己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