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应用型文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4-2019年第10期(
总第158期)摘 要: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除了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习文秘相关知识,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的就业现状并不乐观。

因此,高校需要探寻新的培养人才的模式。

比如,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定向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并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提供了发展思路,望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文秘素养,以此满足企业需求。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文科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154-02
一、校企合作培养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应用
型文科专业人才的优势
1.学生得到的工作经验更加全面、系统
由于不同企业的性质不太相同,企业对文秘人才
的要求也不相同。

即使人们从事了多年的文秘工作,也
不代表能够掌握所有的文秘知识。

举例来讲,服务性质
的行业的文秘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接待客户、打印资料、
下发通知等简单工作。

如果一个人有探索精神与坚持不
懈的毅力学习新的东西,就很有可能在平凡的文秘工作
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校企合作中,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学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应用型文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创新
康雅涓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破,才能有对自己和世间的真正担当;能够担当得起
来,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当代部分大学生之所以虚度青春,乃至诸多青春
的苦闷与迷茫无法释怀,就是缺少耐心,浮躁得很,更
没有庄子式的清醒,因而无法“悬解”与“见独”,真
正的逍遥之境就谈不到了。

所以,如果年轻学子能有“无
为逍遥”高远的追求,通过正确的方法突破小我,让自
己的精神上升到与万物相通的根源之地,必然智慧焕
发,知识学问一日千里,实现加速度发展,人尽其才,从
而为国家社会做出大的贡献。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心浮气
躁,不懂厚积薄发,投机取巧,追求快餐文化,缺少恒
心和毅力的学生;或者因为心结太重,苦于找不到合适
的人指导,自己深陷苦闷无法自拔,即使用一些方法暂
时麻醉自己,最终因为人格的不健全,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最终影响了人生的发展。

而遇到庄子并以“无
为逍遥”为人生追求(当然,此境界是求不来的,在学
生修养时,权且借用追求一词),配合正确的方法,则
境界自转。

朱某,我某位亲戚家的孩子,2006年考入大学,虽
然考上了大学,但是英语考得差,而且心浮气躁,心高
气傲,自以为是,不听人劝,她的家人委托我平时多教
育她。

她对英语就想速成,根本不下苦功夫,从来没
有“积厚”过,懂得的道理一套一套的,根本听不进我
说的,而且腹诽我。

后来,学业方面,她的英语一塌糊
涂,感情方面,一塌糊涂,花钱方面,入不敷出……最
终,大学毕业证没拿到,男朋友也受不了她的大小姐脾
气和她分手了,她本人也由心高气傲变成了消沉颓废。

而我,也因此被亲戚视为不关心她。

内因与外因何因起
决定作用呢?2015年时,因为人生的挫折,她非常虚
心地请教我“国学与人生”,我就把庄子的《逍遥游》
给她讲了一遍。

后来,她认真揣摩儒家、道家文化,经
常听我讲庄子的故事,自己也自学道家文化,认真践行
国学方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春节去拜访亲戚,说
这孩子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也不再这山望着那山高了,简
直就是脱胎换骨了,再三感谢我。

庄子思想是对世界智慧的把握,以“天地与我并
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通为一”的生命形态,构成
了逍遥所蕴含的理想存在形态的核心内容,其逍遥图景
又仿佛长歌一梦,构筑了一个理想王国。

这理想,在今
天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皆可实现。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明)憨山.庄子内篇注[M].武汉:崇文书局,2015.
作者简介:强玉红(1974—),女,讲师,从事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155-2019年
第10期(总第158期

生实际学习现状以及企业需求等,开展培训工作,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文秘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并让学生受到更加系统化与专业化的训练。

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校期间,学生可以向教师请教文秘知识。


是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发现“由于每个人各司其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前辈都会随时地教自己文秘知
识”。

为了提高工作服务水平,他们需要主动地学习文秘工作方法,完善自身的文秘知识体系。

由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公司中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在岗位工作上面,他们需要挤出时间学习知识。

然而,每个人在文秘技能学习上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许自己耗费了大量时间仍未满足公司对该岗位的要求。

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影响学习文秘知识的效率。

不过,学生未毕业之前参加校企合作活动,将会大大提高文秘知识的学习效率,并能够更好地积累实践经验,以此确保自身胜任未来文秘工作。

基于此,校企应该进行深度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二、校企合作培养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应用
型文科专业人才的具体措施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及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
为了确保学生高效学习文秘知识,校企在合作过
程中应该按照高校的文秘专业的课程与当代企业的需
求,制订培养人才的计划。

举例来讲,在实践课程上,高校就需要把学生带入企业当中,让学生体验文秘日常的工作内容。

在此期间,企业文秘岗位工作人员可以为学生设置工作难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扩展课程上,企业可以派遣有经验的文秘人员到高校讲解文秘相关的知识。

除此之外,校企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

总之,校企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文秘实践能力为合作理念,开展培养人才的工作。

2.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通常情况下,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主要在校内学
习知识。

如果高校想要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

由于企业文秘岗位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同时接受专业所有学生进行实习。

同时文秘工作具有保密性质,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意配合高校的实习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文秘专业学生很难学习到较为全面的文秘知识。

为此,高校需要创新培养文秘人才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以便提高学生的素养。

比如,高校可以实施“校企合作、基础理论、宽口径实践”的培养方式,确保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1)校内外见习。

在初步学习汉语言文学(文秘)
专业时,部分学生不太清楚自身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也没有制订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比如,学校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把学生带入实习岗位之
上,帮助学生了解文秘工作内容,提高学生的文秘实践水平。

由于部分学生并不是自愿选择的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他们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专业知识。

因此,高校教师在学生校内外见习期间需要为学生讲解文秘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关于文秘工作的有趣事情,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高校可以选择自身的行政部门作为校内实习地点,进而让学生践行课程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项工作。

(2)建设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

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打造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秘工作内容。

举例来讲,由于高校的建设实训室的经验并不充足,企业需要向其提供建设经验。

同时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高校顺利推进建设实验室的工作,进而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从而提高学生文秘工作的理解能力。

同时高校需要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比如,高校与企业需要选拔优秀的人才,参与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

此外,高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资格证考试,以便督促学生学习文秘知识。

(3)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岗前培训工作。

为了确保学生学习文秘知识的质量,高校需要谨慎筛选企业。

比如,高校需要考量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的信誉度、
企业岗位与专业学生的契合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才能更安心地将学生安排在企业之中。

由于大部分企业对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学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小,高校需要适量地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以便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

在寒暑假期间,高校需要重视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实战型人才。

由于学生在刚进入企业工作时并不了解工作内容,这时企业就需要进行一对一实践教学工作。

同时企业需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便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环境。

另外,企业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此外,企业可以制定相应考评机制,以
此检测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

三、结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需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积极为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学生营造工作氛围,以便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同时高校需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人才的意义,进而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从而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彬.产学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67-70.
[2]于海峰.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81-83.
[3]唐建凤.面点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
技创新导报,2016(35).
作者简介:康雅涓(1998—),女,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