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探究
目的探讨观察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和对照组(实施微量静脉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尽快恢复患者的PH水平以及尿酮体水平,值得推广。

标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静脉泵;胰岛素泵;临床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糖急剧升高,导致胰岛素严重不足进而引发的酸中毒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一旦发生DKA,发病非常急促,患者体内会快速产生酮体,而这些酮体又来不及被肾脏、肝脏快速消耗,血液中会滞留大量酮体,降低血液的PH。

而此时患者的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会持续上升,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缺水、脱水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

为探究治疗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厌食、发热等明显的临床症状。

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17~51岁,平均(35.4±10.9)岁;病程平均(4.9±4.5)年。

存在既往糖尿病病史者30例,既往并无糖尿病病史者2例。

诱因:由于手术创伤者3例,由于饮食不当者4例,由于操劳过度者4例,由于药物不正当使用者9例,由于感染者10例,其余2例并没有明显的诱因。

经过实验室检查显示尿酮体为(+~+++)。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35.2±10.3)岁;病程平均(4.4±4.6)年。

存在既往糖尿病病史者29例,既往并无糖尿病病史者3例。

诱因:由于手术创伤者3例,由于饮食不当者3例,由于操劳过度者5例,由于药物不正当使用者7例,由于感染者11例,其余3例并没有明显的诱因。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1.2.1常规基础治疗①补液。

首先应快速建立双通道或者三通道为患者尽快补液,补液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一般补液量应维持在4~8L左右。

在补液的过程中,开始输液速度应尽量加快,输液量应该是补液量的1/2,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恢复血压,若观察到患者尿量增加到40ml/h以上时,
应将补液速度是适当降低。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血钾情况,适当补充钾,提高血液中钾浓度。

如果患者的肾功能并没有严重损害,且患者血钾水平在5mol/L以下,尿量在17ml/h以上,在开始治疗时就应该采取补钾治疗。

同时应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钾变化。

③纠正酸中毒。

应给予碳酸氢钠进行补碱,在患者的血浆CO2结合力提高到30%左右时为止。

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外周循环。

④应积极治疗诱因。

应明确患者的致病菌,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治疗,所有患者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泵在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其中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诺和灵,实际用量应控制在.1 U/kg*h,若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降低至13.9 mmol/L以下,应该按照0.5U/kg 用量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每天的基础用量应该是使用总量的1/2,其余的1/2在餐前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体内血糖实际变化情况合理调节胰岛素泵基础率。

1.2.3对照组实施微量静脉泵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有效结合诺和灵R 胰岛素与生理盐水,然后持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维持在0.1 U/kg*h左右,若患者血PH值正常,同时患者体内尿酮体已经开始慢慢转阴,则可以在每天三餐后给予诺和灵R 静脉滴注,当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适当调节实际用药剂量。

1.3观察内容应统计并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危重,很多患者会伴有既往糖尿病病史,本组调查的64例患者中伴有既往糖尿病史者占到92.2%。

DKA的诱发因素有多种,手术创伤、饮食不当、操劳过度、药物不正当使用、感染等都有可能诱发DKA,其中最主要的诱因是感染[2]。

本组研究显示,在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预防及处理诱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微量静脉泵治疗,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 <0.05),其次,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这一研
究结果与赵春燕等[3]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快速、及时补液缓解患者的失水、脱水状态,同时需要应用胰岛素降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消除诱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而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可模仿机体胰腺自然生理分泌模式,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总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尽快恢复患者的PH水平以及尿酮体水平,严密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波,张学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病因分析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4):61.
[2]杨庆平,钟国庆,王翼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2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8):3567.
[3]赵春燕,何晋杰,丁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6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2,19(10):56-57.编辑/许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