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神个关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神个关系的理解
哲学是从神话、传说发展而来的,神话、传说是人类最原始的艺术类型之一,是对世界起源和人类起源的猜想,因而也是世界观的最初表现形态。
人神关系、天人关系始终是人类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世界观的本质和核心。
在这个问题上,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无非具有以下四种观点:
1、神先于人,高于人,神创造了人和万物。
这是神创论。
它是一切宗教的共同本质,任何宗教都是神创论。
西方中世纪哲学是论证上帝存在的哲学,也是以哲学形态出现的神创论。
2、人先于神,高于神,人是神的创造者。
这是人本主义哲学的共同特征。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表现出来的主要倾向,就是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人的理性否认神的存在,恢复了人的自然本性,举出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旗帜。
但这种观点也表现为两种具体形态:一是并不否认神的存在,在其哲学中给神预留了位置,甚至认为,最高的理性就是“神”,把理性抬高到神的位置;二是完全否认神的存在,如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人创造出来的,这意味着上帝并不存在,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萨特认为上帝并不存在。
这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根基。
3、人和神并无谁先谁后,谁创造谁的问题,而是人神共在。
如海德格尔认为,天、地、人、神共在,是人的存在状态;中国哲学所讲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就是这种观点。
4、后现代哲学不仅否定了神的存在,而且也否定了人的存在,解构了人神关系这一传统哲学的话语霸权。
无神的世界和无人的世界一样,是一片荒漠,人类精神陷入了危机之中。
理解人神关系的实质,最关键的是“神是什么”的问题:神是实体性的存在,还是理性的存在,还是人的神性,这是各种不同的哲学形态划分的基本标志之一。
神创论认为,神是实体性的存在,是最高意义上的存在者;理性主义哲学认为,身就是理性的存在,甚至就是
理性;非理性主义哲学否认神的存在,就是否认作为是体系存在的神,并不是否认作为人的神性的“神”;人本主义哲学往往认为,神就是人的“神性”,亦即人的超越性。
从人的超越性的意义上去理解“神”,是一条可行的思路,它可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人类文化现象的产生。
人是具有现实性和超越性的,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二重化的世界,人既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又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
现实世界是人生活的基础,是欲望的世界,欲望的产生、追求和满足,是人追求物质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的过程,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这一过程而存在,是人就得食人间烟火,不食人间烟火的是“神”而不是人。
意义世界是人的精神世界,它是人的精神追求的产物。
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诸领域都是人的意义世界,是人的超越性的集中体现。
人生活在现实世界,又不满足现实世界的无奈,要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把自己的精神安置于意义世界之中,意义世界是人的精神家园,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切宗教,从科学的角度看,都坚持有神论,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宗教是反科学的或是非科学的,以科学的方式论证上帝之存在的企图总要失败的;而从文化的角度看,宗教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产物,是人类寻求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一种方式,上帝、神灵也是人的精神家园。
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实质。
“神”是人的超越性的意义表征,是人追求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集中表现。
人神关系其实就是人的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就是人的现实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关系。
人是追求“神性”的存在物,追求“神性”,使人超越自身,走向完善,走向完美和崇高,走向幸福和自由。
这样去理解人神关系,既符合人的本性,又符合人的生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