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干部下沉民情日记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干部下沉民情日记【五篇】
篇一
为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新疆乌苏市以“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为契机,集聚各方力量下沉
基层一线,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沉下身子,出“机关”访“民情”。
选派市、乡两级936名机关干部组成230个工作(组)队,直接派驻村队、社区,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
开展“一月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民情走访月”“宣讲教育月”等10项主题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策群力推动群众工作。
建立“民情服务流水线”,真切实意了解民情服务群众,记录《民情日记》936本,发放《民情联系卡》3万余张,设立民情服务工作站217个,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评议会245场次。
目前,入户走访群众万户万人次,走访宗教场所119个、宗教人士1716人次,走访“四老人员”1853人次;开展集中宣讲69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万份,受教育群众20万人次。
甩开膀子,走“田间”办“实事”。
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八个一”包联帮扶机制,每位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村队、
一个社区、一个非公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党员创业基地、一个党员创业户、一个非党致富能手和一个
贫困户。
落实以“领导包联在一线、干部工作在一线、党员奉献在一线、人才服务在一线、单位帮扶在一线”为
内容的“五在一线”工作机制,工作组(队)成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扑下身子为民排忧解难,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42起,化解矛盾纠纷515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50件,解决农村饮用水、农户建房等实际问题415个。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工作队直接与村队、成员直接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村队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102个,举办农牧民科技培训班205场次,培训万人次,协助各单位确定民生建设项目193个,投资亿元。
常照镜子,正“衣冠”沐“乡风”。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等,改变以往下乡走村
“坐小车”为“骑自行车”“徒步”,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家入户进田地,做“泥腿子干部”,架起了干群关系的连
心桥。
大兴学习之风,扎根基层“课堂”,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学用结合中解决群众问题,理顺“*”解决“民需”。
大兴实干之风,建立完善实干的长效机制,落实党员干部承诺制度,通过给群众承诺、践诺、交诺,锤炼实干作风。
大兴效能之风,出台《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组(队)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月评绩考年总结”考评方式,提*部工作效能,增强服务群众能力。
篇二
今天借着午休的机会我走访了易建军家。
这个80后小伙子正在家门口晒玉米,今年刚刚盖起来的抗震安居
房也正在收尾阶段。
小伙子很健谈。
他朴实的话语无不饱含着对党的感激之情。
他说,自己是遇上了党的好政策,两个孩子免费进校园学文化知识这就是享受了党的一大好政策;2016年花了7万多买了辆配套的农机东方
红354,国家农机补贴就给了1万多,今年盖这抗震安居房国家也有26500元的补助款;计划生育补贴每年都按时发放,就连种植玉米都给补贴。
易建军还说,现在这么好的政策,贷款也容易了,今年他计划房子盖好了,继
续贷款搞育肥,只要大家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积极性,只要动起来,在党的好政策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他还说,
以前只顾埋头种地,很少去村委会,知道的事儿也很少,近几年常去参加村委会的升国旗仪式,了解到的惠民
政策也越来越多了。
易建军个人觉得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进村走访已经第十三天了。
这十三天对于我来说触动很多。
惠民政策对村民来说无疑是春风雨露。
安居富
民房对于靠几亩地来生存的人家来说,那可是一辈子的梦想。
农机、种植、计划生育补贴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的实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篇三
一大清早,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和村警早早的来到了二小队村民托合提麦提•达依木家里。
他的家里
一共有七口人,两个患病的老人,儿子因犯法被判刑,还有三个不满16岁的孙子,的劳动力儿媳妇布合力其木
也因交通事故导致肩膀骨折。
我们一行到达老人家的麦子地时,联户长已经张罗了附近的邻居在帮忙割麦子,
微型收割机的声音“嗡嗡嗡”不断响起,夏收夏种正如火如荼进行。
工作队成员张勇翔这已经是第三天帮助农民收割麦子了,到了地里,他熟悉的背起了机器,开始劳动。
天
气很热,他一会儿在核桃树下弓着背收割,由于个子高,他得稍微蹲下一点才能效率的工作。
不到半小时的时候,他的后背上已经浸满了汗珠。
看着他一边擦汗,一边干活的场景。
在我旁边站着的村党支部书记帕丽达
•沙吾提不禁感叹:“小伙子动作越来越娴熟了!”
放眼望去,地里金色的麦子悉数倒下,安静的躺在太阳下沐浴着阳光。
来帮助老人收麦子的,最小的是他
们的邻居阿不都米吉提•艾木都拉,他今年只有16岁。
现场机器的轰鸣声,还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构成了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
在一旁拄着拐棍的老人托合提麦提•达依木感动的直流眼泪,含糊不清的说着:“谢谢你们惦记着我家的困难,我实在是太感谢了!”联户长艾合买提•吾买尔还从自家地里带来了新鲜的
西瓜、杏子,分享给大家。
休息的时间,村民、工作队员其乐融融的在田边聊天、吃西瓜。
工作队副队长凯赛
尔•达吾提直言道:“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特别有一家人的感觉。
”
一早上两个小时的时间,17个人同时帮忙,直到把家里的12亩麦子全部割完。
结束了以后,我们又一同奔赴2小组的另外两家人中去帮助夏收工作。
整整的一个上午,所有人齐心协力帮助3户困难家庭收割了21亩麦子。
艾拉汗老人抓着我的手,说:“莎莎汗,就在这里吃饭,我去给你们摘新鲜桑梓吃!我家穷,没有什么好招
待你们的。
”说完就自顾自的去搬梯子了。
我们只好留下来,同老人长一句、短一句的聊起来。
丈夫和儿子因触
犯了法律双双入狱,儿媳妇离开了家里,只剩下两个孙子由老人抚养。
说起这些来,老人情不自禁直抹眼泪,
第一书记徐伟华轻轻拍着老人的后背,用地道的叶城维吾尔语温和的抚慰着她,在一旁的维吾尔族队员也表态道,会常常来看望老人,帮助她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往村委会返回的路上,工作队员李汉颇有感触,他说:“我们这次夏收志愿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也是农
村长大的孩子,虽然帮助他们很累,但是很值得。
”
短短三天的时间,驻村工作队已帮助7户困难群众收割小麦87亩,接下来还将继续帮助他们完成脱粒工作,全力服务“三夏”生产。
我也在内心里为正在广阔田地里,挥洒汗水、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的志愿者们点赞。
正因
为有了大家无怨无悔的付出,有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才使得更多
的困难户丰产丰收。
驻村工作队的干部正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不断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作为一名女干部,
我也会紧跟工作队的步伐,牢记党员身份,在这片广阔天地,为巴什拉依喀村的发展做出努力!
篇四
忙忙碌碌的一年又将过去了,根据镇党委的工作安排,近期走访的重点是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为年底的
慰问活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根据村里上报的困难人员名单,今天走访的是村民陈留备家。
据了解,陈留备在1974年至1980年曾经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为人比较公道,曾经有机会到镇里企业站工作,但是他觉得文化程度低,把机会让给了别人。
走进老陈的家,房子很大,但是很简陋,是很早以前的木头房子。
房内的摆设很简单,没有一张比较好的
桌椅,更别说像样的电器了。
老伴早已不在了,虽然有四个儿女,但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家里只有老陈一个人住,显得有些孤苦。
老陈平时靠锄山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即使已是近八十的高龄。
但是近六年来,因为患上
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靠吃药来缓解病情,每年要花费上万元的医药费,又无法报销,导致生活愈加困难。
和老陈交谈过程中发现,他的眼睛也不太好了,眼里布满了血丝,也因天冷风吹的缘故,眼泪一直流。
不过老
陈的心态很乐观,平时非常支持村里的工作,经常帮助做群众工作。
听着老陈的遭遇,再看看他的住所,心里有些难过。
由于老陈担任村主干的时限不够,不能享受村干部的
退休工资等待遇,但是我已把他列为今年年底的慰问人员范围,希望能在冬天里给他送去一点温暖。
篇五
村民李接友的新房盖在离村部不远的地方,占地60多平方米,三层楼。
今天,我看到他三楼的模板已经完
工了,他*俩和几个工人正在忙活着。
看到我来了,他很热情,放下手里的活就出来了,一定要我在他家吃晚饭。
他带着我和村支书老郑来到他租住的房子,房子很简陋,是很早以前的木头房子,房内的电线也老化了,有些
地方还漏风。
晚饭安排在厨房内,风吹来有些冷。
在吃饭交谈过程中,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他生活贫困,
从小与哥哥姐姐相依为命,现在全家四口人,一儿一女,女儿是村里一个考上建阳一中的女孩,也是他的骄傲,儿子还小,在徐市中心幼儿园上学。
这些年,家里的经济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主要以水稻生产作为家庭
的主要经济来源,直到今年,通过村里帮助贷款,村支书老郑个人借款以及村主任帮助购买化肥等等帮扶下种
了一烤烟,就此一项,今年收入净增近四万元。
也是因为今年的增收,才想到了盖新房。
从交谈中,可以感受
到他内心的喜悦,看到他满脸的幸福,我觉得很欣慰,希望他的生活能像他的新房一样有个全新的改变,越来
越好。
回到村部休息,我也在思考,老李的生活能得到改善是好事,不过这个改变是不是来得太迟了。
我了解过,村里也曾经动员过他种烟,但是他因为听信别人,害怕亏本而一直犹豫。
这其间,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还有需用
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如果以前能有人对他反复耐心的做工作,能够积极提供帮扶措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他的
生活应该会有一个更大的改变。
这也提醒我自己今后做工作要更耐心细致,要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所忧,争取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