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第三章 药发酵工程制药 第一节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 第二节 抗生素类药物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 抗生素类药物概述 β-内酰胺抗生素的生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产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产
思考题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
发酵工程制药的研究范畴 发酵工程制药的工艺特点与要求 发酵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发酵工程制药的研究范畴
发酵工程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 发酵工程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 , 一系列通 过 微生物发酵生产 的抗细菌、 抗真菌、 抗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细菌 、 抗真菌 、 病毒、 抗肿瘤 、 抗高血脂 、 病毒 、 抗肿瘤、 抗高血脂、 抗高血压作用 的药物, 以及抗氧化剂 、 酶抑制剂 、 的药物 , 以及抗氧化剂、 酶抑制剂、 免疫 调节剂、 强心剂 、 镇定剂 、 调节剂 、 强心剂、 镇定剂、 止痛剂等的总 称。 包括:抗生素、 维生素 、 氨基酸 、 包括:抗生素 、 维生素、 氨基酸、 核苷或 核苷酸、 药用酶和辅酶 、 核苷酸 、 药用酶和辅酶、 其他药理活性物 质。
抗生素的分类
(四)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头孢菌素 结构特点:都有一个β-内酰胺的四元环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麦迪霉素、利福霉素 结构特点:含有一个大环内酯的配糖体,以苷键和1~3个分子的糖 相连。 3、四环类抗生素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结构特点:以四并苯为母核。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结构特点:都含有一个六元脂环,环上有羟基及氨基取代物,分子 中既含有氨基糖苷,也含有氨基环醇结构。
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 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
亚历山大· 弗莱明爵士( 亚历山大 · 弗莱明爵士 ( 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 Fleming,1881年 6 日 —1955年 3 月 11日 ) , 苏格 1955 年 11 日 兰生物化学家, 兰生物化学家 , 出生在苏格兰 的洛克菲尔德( Lochfield) 的洛克菲尔德 ( Lochfield ) , 家中世代务农。 1906年从伦敦 家中世代务农 。 1906 年从伦敦 圣 马 里 亚 医 院 ( St. Mary's St. Hospital) 医科学校毕业 。 Hospital ) 医科学校毕业。 1928 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 学 , 那时弗莱明正为了撰写一 篇 有 关 葡 萄 球 菌 ( Staphylococcus spp. ) 的回顾 spp. 论文, 论文 , 在实验室里培养大量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 S. aureus ) , 七月下旬霉菌孢子掉进这个培 养皿之中, 养皿之中,8月份弗莱明本人在 乡下度假, 乡下度假 , 9 月 3 日返回实验室 。 日返回实验室。 这时弗莱明发现长满细菌的培 养皿有个角落长了一块青霉菌 ( Penicillium notatum ) , 周围 notatum) 却没有细菌滋长, 却没有细菌滋长 , 弗莱明马上 意识到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 意识到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 , 并将这个现象发表在1929 年的 并将这个现象发表在 1929年的 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 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
发酵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筛选菌株 摇瓶培养 有无活性 小罐培养 粗提物(20~50%) 活性检验 有无活性 纯化 纯化物(>90%) 稳定性检验 否 是否稳定 化学研究 是否新药 否 是否新活性 是 临床试验 报批生产 是 是否安全 否 放弃 否 放弃 修饰或放弃 菌株鉴定 申报专利 是 动物实验 是否有效 毒理研究 是否有毒 否 否 是 放弃 放弃 无 放弃 无 其他筛选
抗生素的发展史
• 1929年Fleming偶然发现了青霉素 年 青霉素,10年后(1939),青 青霉素 霉素开始用于医学方面(与二战有关)。 • 1929年 ~ 1959年 ,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寻找抗生素的时期。 年 年 发现能用于医疗的抗生素 抗生素30几种。主要是Waksman小组。 抗生素 • 20 世 纪 60 年 代 , 半 合 成 抗 生 素 迅 速 发 展 。 1959 年 , Batchelor获得了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 并研究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得到了耐酸、可口服 及对青霉素耐药菌有效的广谱青霉素。 • 1970年 ~ 1975年 ,是抗生素工业飞跃发展的时期,在此 年 年 期间大量半合成抗生素进入临床。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2、质量单位 以抗生素的有效成分(即生理活性部分)的 质量作为抗生素的单位,称为质量单位。 如:1U=1g链霉素碱;1U=0.6g青霉素G钠盐 (1稀释单位=0.6g) 其他各种抗生素1U=1g。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 程技术手段, 程技术手段 , 利用微生物的 某些特定功能, 某些特定功能 , 为人类生产 有用的产品, 有用的产品 , 或直接把微生 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 种新技术。 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 的选育、 培养基的配制、 的选育 、 培养基的配制 、 灭 菌 、 扩大培养和接种、 发酵 扩大培养和接种 、 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 面。 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 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 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 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是与其他生物技术密不可分的,通过育种技术、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是与其他生物技术密不可分的,通过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改变发酵菌种的特性,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改变发酵菌种的特性,形成新的突变种或 工程菌;同时, 工程菌;同时,发酵工程技术又是其他各项生物技术形成生产力的基本 途径。 途径。
发
菌 种
孢子
种子
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
提取精制
产品检验
产品包装
菌种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1)菌种要求品系纯正,生产能力高,遗传性状稳定。 菌种要求品系纯正,生产能力高,遗传性状稳定。 ( 2 ) 制备的各阶段种子均要求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 生命 制备的各阶段种子均要求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力强、保存期短。 力强、保存期短。 ( 3 )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和安全 , 种子制备对人员 、 用具 、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和安全, 种子制备对人员、 用具、 设备和操作场所都要有严格操作和管理规程。 设备和操作场所都要有严格操作和管理规程。 ( 4 ) 要定期对菌种进行分离复壮 , 以防菌种退化 , 确保菌 要定期对菌种进行分离复壮, 以防菌种退化, 种的纯粹和生产能力稳定。 种的纯粹和生产能力稳定。 ( 5 ) 要有生产能力相同而遗传性状不同的几个备用菌种 , 要有生产能力相同而遗传性状不同的几个备用菌种, 以备现有生产菌种污染噬菌体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 替换。 替换。 ( 6 ) 菌种保存应采用冷冻干燥管或液氮管 , 可长期保持菌 菌种保存应采用冷冻干燥管或液氮管, 种存活和生产能力稳定。 种存活和生产能力稳定。
抗生素的分类
(二)根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分类
1、抗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杆菌肽 2、抗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链霉素、多黏菌素 3、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 菌素 4、抗真菌的抗生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 5、抗肿瘤的抗生素:自力霉素(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放线菌素 B)、更新霉素、平阳霉素、阿霉素。 5、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利福霉素、环丝氨 酸 6、抗病毒、噬菌体及原虫的抗生素:鱼素、蒜素、巴龙霉素
抗生素的抗菌谱
• (1)选择性 • ( 2 ) 最 小 的 抑 菌 浓 度 ( MIC :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能够抑制微生物生 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 (3)抗菌谱(抗菌素对各种微生物的抗菌 活性)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1、稀释单位 以抑制某一标准菌株 标准菌株生长发育的最高稀释 标准菌株 度(即最小剂量)作为效价单位。 如:青霉素以50ml肉汤培养液中完全抑制 金黄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发育所需要的最小 剂量作为青霉素效价的1个单位。 • 稀释单位:U/mg、U/ml 用于初期的抗生素或新抗生素,这些往往 是不纯的制品
抗生素的发展史
我国起步较晚。 • 1949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青霉素研究室, 1950年上海成立青霉素研究所。1952年在上海召 开抗生素座谈会。 • 1953年5月1日,青霉素在上海第三制药厂 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 上海第三制药厂 入生产,开创了中国抗生素工业。 • 1958年,亚洲最大的抗生素联合企业华北制药厂 华北制药厂 建成投产,投产了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和红 霉素等品种。 • 随后全国陆续建立起一批微生物发酵药厂。1966 年我国独立发现第一个——创新霉素。
抗生素的命名
• 1、凡是由动植物或菌类产生的抗生素,其命名根 据动物学、植物学菌属学的名称而定。如:青霉 素、链霉素、赤霉素、灰黄霉素、蒜素、黄连素、 鱼素等。 • 2、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性质已经明确了的可根据 其族命名。如:四环素、氯四环素、氯霉素等。 • 3、对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按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地 方命名及习惯上已采用的俗名仍可继续使用。如: 创新霉素、正定霉素、平阳霉素、井岗霉素、金 霉素、土霉素等。
提炼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 1 ) 微生物药物一般对热、 酸 、 碱 、 酶不稳定, 故应尽量 微生物药物一般对热 、 酶不稳定 , 在低温、 在低温、清洁和严格控制的化学环境下快速操作; ( 2 ) 根据选择性、 分离因素和经济性 , 选择适当的几步提 根据选择性 、 分离因素和经济性, 炼工艺组合, 炼工艺组合,以达到所需要成品纯度; ( 3 ) 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 , 对原材料 、 辅料 、 半成品 、 成 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 对原材料、 辅料、 半成品、 品和环境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 4 ) 树立高度的安全防护意识 , 严格实施防火 、 防爆 、 防 树立高度的安全防护意识, 严格实施防火、 防爆、 中毒、 中毒、防窒息等安全操作规程; ( 5 ) 在提炼生产的全过程中都要树立严格的洁净和无菌概 念,以防化学和生物污染,确保成品质量。 以防化学和生物污染,确保成品质量。
抗生素的分类
(一)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分类
1、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主要有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新生霉素、万古霉素、 利福霉素等——碱性化合物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灰黄霉素等 3、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多黏杆菌、枯草杆菌、短芽孢杆菌、杆菌肽 4、其他生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产生的抗生素 动物:溶菌酶、红血球素、鱼素等。 植物:蒜素、番茄素、白果酸、白果醇、常山碱等 地衣或藻类生物:地衣酸、绿藻素等
抗生素的分类
5、多肽类抗生素 放线菌素、短杆菌肽、多粘菌素 结构特点:含有多种氨基酸,经肽键缩合成线状、环状或带侧链的 环状多肽类化合物。 6、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结构特点:含有大环内酯,内酯中有共轭双键。 7、苯烃基胺类抗生素 氯霉素 8、蒽环类抗生素 正定霉素、阿霉素 9、其他抗生素 创新霉素、磷霉素
抗生素的分类
(三)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 1、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和环丝氨酸等 2、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 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3、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抑制细胞核酸合成的抗生素 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 5、抑制细胞生物能作用的抗生素 抑制电子转移的竹桃霉素、抗霉素,抑制氧化磷酸化的短杆菌素、 寡霉素。
抗生素类药物概述
• • • • • •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命名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抗菌谱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生物 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物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在低微浓度 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 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机 低微浓度 选择性地抑制 能的有机物质。 • 生物 生物——大部分是微生物(放线菌、真菌、 细菌)、另外还有植物、动物。 •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天 然抗生素)→衍生化(半合成)。 • 低微浓度 低微浓度——抗生素的生理活性非常高, 浓度在微摩尔 微摩尔甚至纳摩尔。 纳摩尔。 微摩尔 纳摩尔
发酵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1)原材料要求质量稳定;(包括产地、规格、仓 原材料要求质量稳定;(包括产地、规格、 储条件及储藏时间) 储条件及储藏时间) (2)发酵起始和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设备、空气 发酵起始和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设备、 等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 (3)设备密封性能好,无渗漏; 设备密封性能好, (4)发酵全过程要求用无菌压缩空气、保持罐内压 发酵全过程要求用无菌压缩空气、 力大于大气压; (5)发酵过程要求不间断地进行通气和搅拌,以保 发酵过程要求不间断地进行通气和搅拌, 持氧的充分供应和良好的混合状态; (6)微生物生长与抗生素合成呈现明显的分阶段现 象,故也应进行分阶段的控制。 故也应进行分阶段的控制。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 抗生素类药物概述 β-内酰胺抗生素的生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产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产
思考题
发酵工程制药概述
发酵工程制药的研究范畴 发酵工程制药的工艺特点与要求 发酵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发酵工程制药的研究范畴
发酵工程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 发酵工程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 , 一系列通 过 微生物发酵生产 的抗细菌、 抗真菌、 抗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细菌 、 抗真菌 、 病毒、 抗肿瘤 、 抗高血脂 、 病毒 、 抗肿瘤、 抗高血脂、 抗高血压作用 的药物, 以及抗氧化剂 、 酶抑制剂 、 的药物 , 以及抗氧化剂、 酶抑制剂、 免疫 调节剂、 强心剂 、 镇定剂 、 调节剂 、 强心剂、 镇定剂、 止痛剂等的总 称。 包括:抗生素、 维生素 、 氨基酸 、 包括:抗生素 、 维生素、 氨基酸、 核苷或 核苷酸、 药用酶和辅酶 、 核苷酸 、 药用酶和辅酶、 其他药理活性物 质。
抗生素的分类
(四)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头孢菌素 结构特点:都有一个β-内酰胺的四元环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麦迪霉素、利福霉素 结构特点:含有一个大环内酯的配糖体,以苷键和1~3个分子的糖 相连。 3、四环类抗生素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结构特点:以四并苯为母核。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结构特点:都含有一个六元脂环,环上有羟基及氨基取代物,分子 中既含有氨基糖苷,也含有氨基环醇结构。
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 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
亚历山大· 弗莱明爵士( 亚历山大 · 弗莱明爵士 ( 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 Fleming,1881年 6 日 —1955年 3 月 11日 ) , 苏格 1955 年 11 日 兰生物化学家, 兰生物化学家 , 出生在苏格兰 的洛克菲尔德( Lochfield) 的洛克菲尔德 ( Lochfield ) , 家中世代务农。 1906年从伦敦 家中世代务农 。 1906 年从伦敦 圣 马 里 亚 医 院 ( St. Mary's St. Hospital) 医科学校毕业 。 Hospital ) 医科学校毕业。 1928 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 学 , 那时弗莱明正为了撰写一 篇 有 关 葡 萄 球 菌 ( Staphylococcus spp. ) 的回顾 spp. 论文, 论文 , 在实验室里培养大量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 S. aureus ) , 七月下旬霉菌孢子掉进这个培 养皿之中, 养皿之中,8月份弗莱明本人在 乡下度假, 乡下度假 , 9 月 3 日返回实验室 。 日返回实验室。 这时弗莱明发现长满细菌的培 养皿有个角落长了一块青霉菌 ( Penicillium notatum ) , 周围 notatum) 却没有细菌滋长, 却没有细菌滋长 , 弗莱明马上 意识到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 意识到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 , 并将这个现象发表在1929 年的 并将这个现象发表在 1929年的 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 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
发酵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筛选菌株 摇瓶培养 有无活性 小罐培养 粗提物(20~50%) 活性检验 有无活性 纯化 纯化物(>90%) 稳定性检验 否 是否稳定 化学研究 是否新药 否 是否新活性 是 临床试验 报批生产 是 是否安全 否 放弃 否 放弃 修饰或放弃 菌株鉴定 申报专利 是 动物实验 是否有效 毒理研究 是否有毒 否 否 是 放弃 放弃 无 放弃 无 其他筛选
抗生素的发展史
• 1929年Fleming偶然发现了青霉素 年 青霉素,10年后(1939),青 青霉素 霉素开始用于医学方面(与二战有关)。 • 1929年 ~ 1959年 ,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寻找抗生素的时期。 年 年 发现能用于医疗的抗生素 抗生素30几种。主要是Waksman小组。 抗生素 • 20 世 纪 60 年 代 , 半 合 成 抗 生 素 迅 速 发 展 。 1959 年 , Batchelor获得了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 并研究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得到了耐酸、可口服 及对青霉素耐药菌有效的广谱青霉素。 • 1970年 ~ 1975年 ,是抗生素工业飞跃发展的时期,在此 年 年 期间大量半合成抗生素进入临床。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2、质量单位 以抗生素的有效成分(即生理活性部分)的 质量作为抗生素的单位,称为质量单位。 如:1U=1g链霉素碱;1U=0.6g青霉素G钠盐 (1稀释单位=0.6g) 其他各种抗生素1U=1g。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 程技术手段, 程技术手段 , 利用微生物的 某些特定功能, 某些特定功能 , 为人类生产 有用的产品, 有用的产品 , 或直接把微生 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 种新技术。 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 的选育、 培养基的配制、 的选育 、 培养基的配制 、 灭 菌 、 扩大培养和接种、 发酵 扩大培养和接种 、 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 面。 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 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 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 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是与其他生物技术密不可分的,通过育种技术、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是与其他生物技术密不可分的,通过育种技术、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改变发酵菌种的特性,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改变发酵菌种的特性,形成新的突变种或 工程菌;同时, 工程菌;同时,发酵工程技术又是其他各项生物技术形成生产力的基本 途径。 途径。
发
菌 种
孢子
种子
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
提取精制
产品检验
产品包装
菌种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1)菌种要求品系纯正,生产能力高,遗传性状稳定。 菌种要求品系纯正,生产能力高,遗传性状稳定。 ( 2 ) 制备的各阶段种子均要求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 生命 制备的各阶段种子均要求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力强、保存期短。 力强、保存期短。 ( 3 )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和安全 , 种子制备对人员 、 用具 、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和安全, 种子制备对人员、 用具、 设备和操作场所都要有严格操作和管理规程。 设备和操作场所都要有严格操作和管理规程。 ( 4 ) 要定期对菌种进行分离复壮 , 以防菌种退化 , 确保菌 要定期对菌种进行分离复壮, 以防菌种退化, 种的纯粹和生产能力稳定。 种的纯粹和生产能力稳定。 ( 5 ) 要有生产能力相同而遗传性状不同的几个备用菌种 , 要有生产能力相同而遗传性状不同的几个备用菌种, 以备现有生产菌种污染噬菌体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 替换。 替换。 ( 6 ) 菌种保存应采用冷冻干燥管或液氮管 , 可长期保持菌 菌种保存应采用冷冻干燥管或液氮管, 种存活和生产能力稳定。 种存活和生产能力稳定。
抗生素的分类
(二)根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分类
1、抗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杆菌肽 2、抗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链霉素、多黏菌素 3、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 菌素 4、抗真菌的抗生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 5、抗肿瘤的抗生素:自力霉素(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放线菌素 B)、更新霉素、平阳霉素、阿霉素。 5、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利福霉素、环丝氨 酸 6、抗病毒、噬菌体及原虫的抗生素:鱼素、蒜素、巴龙霉素
抗生素的抗菌谱
• (1)选择性 • ( 2 ) 最 小 的 抑 菌 浓 度 ( MIC :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能够抑制微生物生 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 (3)抗菌谱(抗菌素对各种微生物的抗菌 活性)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1、稀释单位 以抑制某一标准菌株 标准菌株生长发育的最高稀释 标准菌株 度(即最小剂量)作为效价单位。 如:青霉素以50ml肉汤培养液中完全抑制 金黄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发育所需要的最小 剂量作为青霉素效价的1个单位。 • 稀释单位:U/mg、U/ml 用于初期的抗生素或新抗生素,这些往往 是不纯的制品
抗生素的发展史
我国起步较晚。 • 1949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青霉素研究室, 1950年上海成立青霉素研究所。1952年在上海召 开抗生素座谈会。 • 1953年5月1日,青霉素在上海第三制药厂 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 上海第三制药厂 入生产,开创了中国抗生素工业。 • 1958年,亚洲最大的抗生素联合企业华北制药厂 华北制药厂 建成投产,投产了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和红 霉素等品种。 • 随后全国陆续建立起一批微生物发酵药厂。1966 年我国独立发现第一个——创新霉素。
抗生素的命名
• 1、凡是由动植物或菌类产生的抗生素,其命名根 据动物学、植物学菌属学的名称而定。如:青霉 素、链霉素、赤霉素、灰黄霉素、蒜素、黄连素、 鱼素等。 • 2、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性质已经明确了的可根据 其族命名。如:四环素、氯四环素、氯霉素等。 • 3、对一些有纪念意义或按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地 方命名及习惯上已采用的俗名仍可继续使用。如: 创新霉素、正定霉素、平阳霉素、井岗霉素、金 霉素、土霉素等。
提炼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 1 ) 微生物药物一般对热、 酸 、 碱 、 酶不稳定, 故应尽量 微生物药物一般对热 、 酶不稳定 , 在低温、 在低温、清洁和严格控制的化学环境下快速操作; ( 2 ) 根据选择性、 分离因素和经济性 , 选择适当的几步提 根据选择性 、 分离因素和经济性, 炼工艺组合, 炼工艺组合,以达到所需要成品纯度; ( 3 ) 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 , 对原材料 、 辅料 、 半成品 、 成 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 对原材料、 辅料、 半成品、 品和环境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 4 ) 树立高度的安全防护意识 , 严格实施防火 、 防爆 、 防 树立高度的安全防护意识, 严格实施防火、 防爆、 中毒、 中毒、防窒息等安全操作规程; ( 5 ) 在提炼生产的全过程中都要树立严格的洁净和无菌概 念,以防化学和生物污染,确保成品质量。 以防化学和生物污染,确保成品质量。
抗生素的分类
(一)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分类
1、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主要有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新生霉素、万古霉素、 利福霉素等——碱性化合物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灰黄霉素等 3、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多黏杆菌、枯草杆菌、短芽孢杆菌、杆菌肽 4、其他生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产生的抗生素 动物:溶菌酶、红血球素、鱼素等。 植物:蒜素、番茄素、白果酸、白果醇、常山碱等 地衣或藻类生物:地衣酸、绿藻素等
抗生素的分类
5、多肽类抗生素 放线菌素、短杆菌肽、多粘菌素 结构特点:含有多种氨基酸,经肽键缩合成线状、环状或带侧链的 环状多肽类化合物。 6、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结构特点:含有大环内酯,内酯中有共轭双键。 7、苯烃基胺类抗生素 氯霉素 8、蒽环类抗生素 正定霉素、阿霉素 9、其他抗生素 创新霉素、磷霉素
抗生素的分类
(三)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 1、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和环丝氨酸等 2、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 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3、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抑制细胞核酸合成的抗生素 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 5、抑制细胞生物能作用的抗生素 抑制电子转移的竹桃霉素、抗霉素,抑制氧化磷酸化的短杆菌素、 寡霉素。
抗生素类药物概述
• • • • • •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命名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抗菌谱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生物 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物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在低微浓度 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 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机 低微浓度 选择性地抑制 能的有机物质。 • 生物 生物——大部分是微生物(放线菌、真菌、 细菌)、另外还有植物、动物。 •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天 然抗生素)→衍生化(半合成)。 • 低微浓度 低微浓度——抗生素的生理活性非常高, 浓度在微摩尔 微摩尔甚至纳摩尔。 纳摩尔。 微摩尔 纳摩尔
发酵工艺的特点与要求
(1)原材料要求质量稳定;(包括产地、规格、仓 原材料要求质量稳定;(包括产地、规格、 储条件及储藏时间) 储条件及储藏时间) (2)发酵起始和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设备、空气 发酵起始和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设备、 等都要经过严格的灭菌; (3)设备密封性能好,无渗漏; 设备密封性能好, (4)发酵全过程要求用无菌压缩空气、保持罐内压 发酵全过程要求用无菌压缩空气、 力大于大气压; (5)发酵过程要求不间断地进行通气和搅拌,以保 发酵过程要求不间断地进行通气和搅拌, 持氧的充分供应和良好的混合状态; (6)微生物生长与抗生素合成呈现明显的分阶段现 象,故也应进行分阶段的控制。 故也应进行分阶段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