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A版一轮复习课件:考点7 商业的发展(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7 商业的发展
考法1 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考法2 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 考法3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考法4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考法1 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1)政治:长期的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经济: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基础) (3)民族及对外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 外政策 (4)交通发达和科技进步 (5)部分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的推动
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例题10[课标全国Ⅱ2017·24]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
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
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 商业发展的特点。依据材料可知, 范蠡在曹国的城市陶经商致富, 子贡在曹鲁两国之间经商致富,
体现了当时曹国和鲁国的商业环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后期商品 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根据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 使用玉制器皿”表明这一时期传 统的等级秩序受到了经济发展的 冲击,故B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 但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错在 “瓦解”;D项说法错误。
明代银锭
宋代交子
例题14[课标全国Ⅱ2014·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
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
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A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交子的作用。 材料大意为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 设立,由富户主持,后来因设立者资 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 引发纠纷。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 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 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 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 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 关系,故D项错误。
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前期经济 发展的状况。材料无法体现义利 观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 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 错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而汉初从事农牧业、 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 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说明 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故C项正 确。材料与地方豪强势力无关, 排除D项。
考法2 货币的演变及影响
秦朝 ·统一货币——半两钱 ·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 家统一 唐朝:从铢两体系到通宝体系 ·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
·中国的币制从以重量为名的铢两
体系发展为通宝体系,成为以后历
朝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半两钱 五铢钱 开元通宝
北宋 四川地区出现 纸币——交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明朝 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1581年,内阁首 辅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实行银本位制。 明朝晚期,中国货币体系成为世界货币体系 的一部分。(全球范围内的白银流动)
B
A D项错误。
例题11[课标全国Ⅲ2017·25]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
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
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
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考法3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市场的发展
(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有专门管理商业的机构。 (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草市也受政府管理。 (4)唐代:坊市分置(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夜市繁荣;草市作用显 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 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摆脱官吏直接监管;草市服务设施比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与材料无关,排除;迁都后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并没有改变南北经济文化格
B D.改变了南北17·27]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
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
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
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例题16[海南单科2015·6]
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 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 “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海外贸易。中国古 代封建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 项错误;大规模的漕粮海运,繁荣的海外 贸易,说明当时海运发达,反映了造船航 海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元朝时曾疏 通运河,当时内河航运并非不发达,而是 海运更为便利,故C项错误;元代陆上丝 绸之路并未受阻,故D项错误。
D
考法4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发展表现 唐朝:重要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清朝:“海禁”政策;只开放广州,由“十三行”统 一经营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主要形式——朝贡贸易 (2)先陆路后海路 (3)友好交流为主 (4)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例题12[课标全国Ⅱ2015·27]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 【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
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明朝早已实现统一,故A项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 错误迁都北京后,需要南方
举措客观上
( ) 物资支持,客观上有利于南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北经济交流,B项正确;C项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例题15[课标全国·27]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北宋都
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
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城市商 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主要陈述 了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从 事商业活动的服务部门,反映 了东京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体 现了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因此 D项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
①唐代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②之后: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 政府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 ①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 ②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 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如: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 都分布于江南地区。 (5)从城市布局看 城市建筑出现中轴线,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理念 (6)从城市的地位看 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境较好,结合地图可知这与两国
的地理因素有重要关系,故A项
符合题意;争霸战争对经济发展
更多是破坏作用,B项错误;决
定经济状况的是生产力水平,不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是交通条件,C项表述错误;题 干没有说明城市的规模是否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