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册五至八单元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
如大禹、屈原、项羽。
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将相和》中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团结。
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课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分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心胸宽广、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这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
3、《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也有说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共一百回,书中讲述了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词句赏析:
18 《将相和》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④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
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
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
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
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⑥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⑦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19 《草船借箭》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
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④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词句解析。
1、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
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
此时,严监生已奄奄一息,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
一个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王熙凤说话张扬,难怪林黛玉纳闷,觉得此人“放诞无礼”。
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5、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
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9、“好好学本事吧!”
“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
他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
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这恐怕是“刷子李”一生经验的总结。
1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是托德面对“我”胆怯地请求通融时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
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
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
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12、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
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
好吧──再见,先生,再见。
这一结尾与文章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头,“我”遭遇的是那般冷落;结尾,“我”受到的是这般热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深思。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
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刷子李》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金钱的魔力》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
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无礼的市侩小人的形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六、句子解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
“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
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4、课文最后两句写了威尼斯的夜景,这和中心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描写威尼斯的夜景,仍然没有离开小艇。
白天是小艇使威尼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到了夜晚“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才“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才能“沉沉地入睡”。
白天的喧闹与夜晚的静寂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映出小艇与威尼斯水城的密切关系,展现出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七、课文简说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散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威尼斯的小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记叙文。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3、《与象共舞》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
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
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