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六下教案3 夸父逐日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夸父日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讲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的故事。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顽强的意志,体会故事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要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时要结合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疑难问题,弄懂词句的意思。

注意朗读的指导,并能讲述和背诵课文。

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人物和评价人物,体会这个故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

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

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位神奇的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

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文章内容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小结:是的,这是篇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的停顿。

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条大河。

邓:是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

饮:喝。

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

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

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
6.教师小结,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精神,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精神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小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小结,认识著作
1.教师小结: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

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

人的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板书设计:
3 夸父逐日

饮胸怀大志英勇顽强

课后练习: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3、说说你对夸父的评价。

4、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②弃其杖,化为邓林。

补充建议:
1、本文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且课文配有注释,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互助学习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2、对于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

3、可以让学生想象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4、对于一会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综合的谈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