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安康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安康,不正常即为不安康。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以什么为标准?或者说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呢?这是任何一位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回避、必须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十分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

比方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精力不能集中,以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存在,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或者出现病理性变化才能说明由正常心理变为异常心理,才是不安康的表现。

所以绝对的正常和异常是很难确定的。

另一方面,心理正常或异常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形态的心理或精神病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或互为因果的,往往表现为某种形态的症候群。

比方抑郁总会伴随着焦虑、恐惧和哀伤,而焦虑也难免紧张和惶恐,不同的病症总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每个人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和康复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很难规定一个不变的、到处适用的绝对准确的标准。

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心理上的正常或异常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铲其内在的差异性和界限不管怎样复杂,总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

因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某些条目,确定某种标准,作为鉴别和诊断心理安康与否的客观依据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