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学 冷冻灾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冷冻灾害的致灾原因
一、寒潮的侵袭
冷冻灾害一般都是由冷空气南侵和寒潮暴发所致。北方冷 气团聚集到一定程 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下,寒潮 暴发,冷空气如潮水般大规模向南方倾泻,所到之处气温 骤降,灾害随之发生。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 3 个源地: 新地岛以西的寒冷洋面 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 冰岛以南的洋面
二、冷冻灾害的主要类型
冷冻灾害包括寒潮、冷害、冻害、冻雨、 冰害和雪害等种类。
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冷空气在南侵过程中,到 达本地时降温达到一定标准,才称为寒潮,达不到标准就 称冷空气; 冷害主要是由于气温低而伤害农作物、果树、花卉和牲畜; 冻害主要是由于冷而冻伤农作物、牲畜,冻坏冻裂水管、 油管等; 冻雨主要是气温低,雨落到电线、树枝、路面后即刻结冻, 增加电线、树枝的重量而断线、折断树枝,路面结冻会影 响交通; 冻害主要是水面结冻、路面结冰影响交通,浮冰、冰坝也 会造成灾害; 雪害主要是下雪时能见度小影响交通,积雪覆盖草原,造 成牲畜缺食而死亡,积雪覆盖道路会引发交通事故,山区 雪崩会造成严重灾害。
4.公路雪害防治
(1)防雪林 (2)简易防雪杖 (3)阻雪堤 (4)植物防雪 (5)公路除雪
5. 雪害的影响 (1)雪害对工程的破坏性影响。 (2)雪害对冬作物的影响。 (3)冬季降雪对草原放牧的影响。 (4)春雪对果树和森林的危害。
二、冷冻的危害
寒潮和冷空气南侵时,常出现大风、 降温、 降雨和降雪 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寒潮大风在西北地区常引起沙尘暴。如 1993 年5月4~6 日,我国西部四五个省区100 多万平方公里普遍出现沙尘 暴,扬沙、尘埃昏天黑地, 既污染空 气,又影响交通,这 场罕见的沙尘暴共夺去了 100 多人的生命,直接损失达 5 亿元以上;寒潮大风在沿海地区还常常影响海上的渔业生 产,甚至造成翻船事故。
2. 影响地区
冻害在中、高纬度地区发生较多。
小麦冻害
3. 分类
冻害分为作物生长时期的霜冻害和作物休眠时期的寒冻害 两种。 霜冻是指春末和秋初,由于冷空气入侵,使土壤表面、植 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 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
(四)冻雨
1.冻雨概念及其成因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 贡嘎雪峰(海拔4000)
3. 雪崩
山坡上的积雪达到雪崩的临界厚度以后,坡面上散步的雪体 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向下快速积聚,沿着一定的走向滑落, 形成泥石流的雪流,摧枯拉朽,一边运移、一边壮大,数以 万立方米的冰雪夹带土、石和植被,最终在山坡下的沟谷低 洼处堆积下来,摧毁和掩埋当地正在移动或固定的各种目标, 是一种高山区常见的、可怕的自然灾害现象。
寒潮带来的大雪还会使北方广大牧区出现 “白灾” 。 “白灾” 是指草原放牧业的一种冬春季雪灾。冬半年降 雪量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积雪掩埋牧场, 影响家畜放牧采食或不能采食,造成饿冻或因此染病,甚 至发生大批牲畜死亡。白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 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羊群大规模转移
1. 自然降雪积雪
自然降雪积雪是指在风力较弱或无风的情况下,雪降在公路 上形成的均匀雪层。
2.风吹雪
降雪时或降雪后,风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吹扬雪粒,随风运 动,形成风雪流。被风雪流搬运的雪灾风速减弱的地方堆积 起来,形成吹积雪,从风雪流到吹积雪的全过程称为风吹雪。
根据风速(10米)高处对雪粒的吹扬高度及对能 见度的影响,风吹雪分为低吹雪、高吹雪和暴风 雪三种。
3.寒潮的路径 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个源地:新地岛以西的 寒冷洋面;新地岛以东的寒冷洋面;冰岛以南的 洋面。 寒潮常有西北、北、西三条路径入侵我国。
从西北来的寒潮,由新地岛附近的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 西部,进入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国,朝东南方向, 扫过黄河河套地区泻人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有时穿过南岭影响南部沿海,又称中路,较为多见。从北 来的寒潮,由亚洲北部的北冰洋上起身,经苏联远东部分 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径直南下,称为东路。从西方来的寒潮, 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上启程,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南下到 地中海附近,然后拐弯向东走,从我国西部进入,又称为 西路。
2.危害及预防
冻雨风光值得观赏,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所造 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 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地线杆被拉断倒, 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 故也因此增多。 农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 苗。 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
冷冻灾害
参考书目:《自然灾害学概论》吕学军、董立峰编著
冷冻灾害是易发于冬季的一种气象灾害,它主要 是因冷空气入侵后,气温降低,造成人畜、农作 物冻病、冻伤和冻死,并引发交通等灾害,给人 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第一节 冷冻灾害概述
一、冷冻灾害的涵义
冷冻灾害主要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 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 甚至造成动植物伤亡和出现作业事故的灾害现象。
除冬季的寒潮造成的灾害外, 春夏秋季的低温天气 和 “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 霜冻等天气 也会造成冷害。
“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入侵,使 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它是南方早稻播 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重要 原因; 夏季低温是指5~9月气温比常年同期气温持续偏低的现象, 这是我国东北一种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由于气温持续偏 低,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积温不够,造成严重减产; 寒露风是指秋季在“寒露” 节气前后,强冷空气南下得早, 使江淮及以南地区温度明显降低,影响后季稻的抽穗开花 而导致减产的一种灾害现象; 霜冻是指春末和秋初,由于冷空气入侵,使土壤表面、植 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到 0 ℃以下,使植物原 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 害。
入侵我国的寒潮有中路、东路和西路 3 条路径: 中路是由新地岛附近的冰洋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进入 我国新疆北部或蒙古人民共和国,朝东南方向,扫过黄河 河套地区泻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穿过 南岭影响南部沿海; 东路是由亚洲北部的北冰洋开始,经前苏联远东部分和蒙 古人民共和国径直南下; 西路是由欧洲北部的北冰洋启程,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南 下到地中海附近,然后拐弯向东,从我国西部侵入。
水稻低温冷害
2. 分布范围
中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春 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
3. 类型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为:湿冷型、干冷型、霜冷型 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可分为: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
4. 危害
冷害对作物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削弱光合作用、减江西省冰冻灾害天气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气象资料显示,当日江西北部有42个县市出现冻雨,这也是 该省近2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冻雨(雨滴与地面或地物等接触 即冻结的雨)天气。冻雨造成市区停电小时,火车因铁轨冻 冰无法驶出,致使几万人拥堵在火车站。
(5)雪灾
雪灾是指冬季降雪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 致使冬作物、家畜和林木生产及农业设施等遭受损害的一 种自然灾害。
寒潮带来的强烈降温,还诱发感冒、气管炎、 冠心病、中风、哮喘、 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而且还能使这些病患者 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据医学气象研究表明,77 % 的心肌梗塞患者 和 55 % 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对气温骤降特别敏感,心肌梗塞发生率 明显升高,统计还表明,0℃以下的寒冷天气,心脑血管发病明显增 多,死亡率也明显升高。所以,有人把 0℃看作是心脑血管病的气象 警报。根据有关统计,每年寒冬季节,中风和心肌梗塞疾病的死 亡 人数,几乎是暖季的两倍,特别是老年人的肺心病、冠心病、中风、 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死亡率更高。
5. 防御措施
(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种期,以便在低温敏感 期避开有害低温。 (2)根据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 (3)调节农田小气候。 (4)培育作物的耐寒早熟品种。 (5)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等。
(三)冻害
1. 概念
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指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 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冻害发生在有霜冻的天气,霜冻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 危害越重;霜冻来临和解冻突然,危害也重。解冻时气温 突然升高,细胞原生质还来不及把失掉的水吸收,就被蒸 发掉,使细胞组织干枯死亡,不能恢复生机。
如 1977 年10月26~2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发生特 大暴雪,雪后气温下降,形成特大白灾,牲畜死亡300 多 万头,占当地牲畜总数的三分之二。 如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西北多次接连降雪,大风 8~12级,个别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0℃左右,内蒙古有些 地方积雪深处有70厘米, 藏北127 个乡镇遭受严重雪灾, 新疆阿勒泰山一带平均降雪深度达 1.2 米以上,山区最深 处达2米; 伊犁和易贡发生雪崩,易贡河被泥石流阻断,上游壅水超 过历史最高记录,下游断流,1000多名群众被困易贡沟内, 许多地方供电设备、 通讯和交通中断; 川藏公路波密至八宿段雪深1~2米,当地群众及500余进 藏旅客被困。 据初步资料统计,受灾牧民80多万,受灾牲 畜2000万头,死亡7.2 万头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超过 5000万元。
寒潮带来的大雪和积雪会严重影响交通,甚至造 成事故。积雪和雪崩封堵铁路、公路,积雪结冰 路滑导致交通事故。
寒潮带来的低温对温暖的南方也会造成重大灾害。
如1999 年12月17 日开始,北方强冷空气自北向南横扫广 东全省,21~27日开始普遍 出现持续低温以及大范围的霜 冻、冰冻天气,使广东灾害惨重,仅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 1500万亩,其中受灾最重的作物是香蕉、荔枝、芒果、菠 萝和蔬菜、薯类、玉米,直接经济损失创历史纪录,达 108.5 亿元,相当于199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3% ,农 业总产值的10% 。
(二)冷害
1. 概念
作物生育期间0℃以上的低温,或者同时出现少日照,影响 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减产的自然灾害,称为冷害。 春夏秋季的低温天气和“倒春寒”、夏季低温、寒露风等 天气会造成冷害。
“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入侵,使气温明显降 低,对作物造成危害现象。它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 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重要原因。
(一)寒潮
1.基本概念
只有当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 内降低达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零下5 ℃ 以下时,才把这股冷空气叫做寒潮。
2.寒潮的形成
北极地区范围很大的冷空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 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地向南倾斜而下,这就是寒潮 爆发。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 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 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爆发。
4.寒潮的影响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是我国冬半年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 输危害大。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 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 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 情加重。 寒潮的益处:有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是风调雨顺的保 障。寒潮带来的低温时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
入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杆等物体上,立刻结 了冰,习惯称为“滴水成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 雨”(它的凝聚物叫“雾凇”)。 “冻雨”落在电线、树枝、地面上,随即结成外表光滑的 一层薄冰,冰越结越厚,结聚过程中还边流动边冻结,结 果便制造出一串串钟乳石似的冰柱、冰穗(俗称“冰 挂”)。 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