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县大营子乡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县大营子乡
概述
大营子乡地处承德县西南部,东邻下板城镇,西部与新杖子乡、兴隆县李家营乡接壤,南部与兴隆县、承德市营子矿区相连,北部与上板城镇、新杖子乡为邻。
全乡总面积为172.6公顷,下辖8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共115个自然村。
2005年,全乡有2780户,1019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0002口人,非农业人口18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59人,民族以汉族为主。
乡政府机关驻地在大营子村。
清雍正初年属下板城汛,中华民国时期属承德县第三区,1934-1945年属伪承德县第三区,1949年归承德县第三区,1956年设乡,1958年撤乡属下板城公社,1961年建大营子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8年原柳树底乡的全宝河村、王家庄村并入。
乡名因机关驻地而得。
大营子乡历史悠久,是承德县的革命老区,承德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幸福村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所在地设在桲椤树村大石子沟深山里。
全乡地处柳河中下游,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50-400米,为山地和丘陵地过渡带,属中温半湿润山地丘陵气候。
全年无霜期165天。
经济以农业为主,2005年末。
全乡有耕地面积572公顷,其中水浇地和水田为70公顷,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572公顷,总产量365万公斤。
林地99714公顷,果园330公顷,2005年果品产量1100万公斤。
禽畜养殖以猪、牛、羊、鸡、鸭为主,2005年牛存栏1501头,猪存栏3546头,羊存
栏2178头,家禽存栏31721只。
全宝河、王家庄两个果树专业村盛产苹果,果品质优味美在京津市场畅销;柳河沿岸出产的鸭蛋独具特色而远近闻名。
柳河贯穿全乡,乡内有水电站2座,水库3座,围绕水产品等特色资源,先后有2座水库进行集养殖、垂钓、农家饭店为主的综合开发。
近几年来,大营子乡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目前已经开发的有梆子沟村钼矿,北营子村官窑沟铁矿,大营子村姚家沟赤铁矿,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营子乡矿产资源的开发将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1501元,在全县属下游水平。
为提高农民收入,历届大营子乡党委政府积极寻找原因,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种植业方面,以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为重点,不断增加水浇地面积,增加稻麦田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果品生产方面,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对果树进行高接换优,优化果品结构,走注册果品品牌之路,提高果品质量和知名度;畜牧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成立完善蛋鸭、肉鸡、生猪等养殖专业协会,引导建立成规模养殖企业,以公司+协会+农户形式加快发展速度;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的能力。
结合扶贫开发政策机遇,加强与市县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谋求最大的帮扶效益,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全乡社会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基础
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
教育事业,经过“普九”“普十”验收达标,软硬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乡内有中学2所,小学8所;卫生事业,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80%,乡卫生院办公条件、仪器设备、医务人员素质都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交通条件,2004年到2005年,“乡乡通”工程竣工,下大线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村村通”工程完成20公里,乡内交通条件得到彻底改善;通讯方面,1999年,程控电话开通,到2005年,全乡有程控电话920部,平均3户有1部电话,2004年,移动手机接收基站在王家庄村西大尖建成,移动信号覆盖全乡80%;有线电视从2000年开始接通,可收看32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电力和供电管理, 2000年,完成农网改造和低压整改,供电质量大大提高,2001年新建成电管所,加强了用电管理和服务。
十一年间,各项事业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迈入二十一世纪,全乡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