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辨我是雌雄——高中生同性恋倾向的个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能辨我是雌雄——高中生同性恋倾向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高中生;同性恋;个案
一、基本情况
来访者是我校一名高二女生,身材高大,举止打扮比较中性化;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上游;独生女,父母都是一般工人,对其管教比较严厉,父亲信奉的是“棒棍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因此虽然她是女孩,小时候也经常被父亲打骂。
二、咨询过程
来访者一开始就采取开门见山的态度,毫不扭捏,并不需要过多引导,就侃侃而谈。
她坦承目前自己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喜欢男性还是女性。
她发现自己跟男生在一起,根本没有什么乐趣,她在初中阶段也谈过几次恋爱,每次恋爱一开始都很好,自己也相当期待与兴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就会慢慢淡下来,最后都无疾而终。
倒是跟班上的女生,特别是各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女生在一起相当兴奋。
咨询师:兴奋?是指哪方面的?有没有肢体接触的冲动?
生:没有,只是情感方面的,很想跟她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我觉得女生很干净,所以平时我会很喜欢拥抱她们,甚至亲亲脸蛋。
而对于男生,我会觉得他们很脏,即使是再帅的男生,我现在也没有那种兴奋的感觉了,而且目前这种感觉对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
所以现在我最大的困惑是我到底喜欢同性还是异性?(说到这里她的语速开始慢下来了)我是家中的独生女,
父母比较保守。
其实我倒是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恋,不跟男的结婚,但父母那一关肯定是过不去的,想到他们平时为人处事老老实实,会因为我是同性恋而可能被周围邻居、朋友议论、看不起,我就觉得很内疚、自责。
如果我必须跟男的结婚给父母一个交代,但是我对男的没感觉,结婚也是在害对方,甚至可能会殃及下一代。
退一万步来说,假如我是同性恋中最隐藏的类型,双性恋,那婚后的日子也充满纠葛啊······想到这些,我就觉得纠结。
从来访者的自述中可以看出,她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很深入、细致、长远的思考。
因为她谈到认为男性肮脏、女性干净的问题,所以在咨询中咨询老师以此为突破口,希望能找到来访者厌恶男性、喜欢女性的原因。
咨询师:能谈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男性很脏的呢?
生:其实可以说从小就不太喜欢我的父亲,他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从小对我就特别严厉,虽然我是女孩子,但是可以说我是从小被打到大的。
一开始被打,我总是哭,后来被打多了,我就不再哭了,但是慢慢心里就开始对他有了敌意。
每次被打后,我都很恨自己的女孩身份,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变得像男人一样强壮,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因此开始模仿男性的穿着打扮。
一开始没想那么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习惯女性化的装扮,穿上裙子后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丑,男性化的衣着打扮会让我觉得很安心。
跟女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会产生一种很强烈的保护她们不受伤害的欲望。
咨询师:你现在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小的时候,我会尽量躲着他,最好在他眼前能隐身,这样不会又被他找茬成为出气筒了。
现在觉得无所谓了,反正自己都这么大了。
而且小时候,自己确实挺调皮,所以被打也是应该得吧。
我打算去外地上大学,眼不见为净,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啊······
国内一项对四十例同性恋的调查显示,家庭不良因素,尤其是早期家庭破裂,异性长辈对之女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家庭生活中有不检点行为等因素,对同性恋形成有促进作用。
在本案例中,来访者的父亲对其严厉的教育方式,让来访者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产生了排斥感,她通过男性化的行为和表现,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性别认同的障碍,又导致了她性取向的困惑。
咨询师:同性恋情有能够长久的,但是也有不能够长久的,相信你也有所耳闻。
异性恋情也是一样,有的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而有的夫妻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分开,所以持久并不是同性恋优于异性恋的标志。
生:您觉得我是不是同性恋?
咨询师:目前这个阶段,你的交友范围和圈子有限,所以最好不要忙于给自己贴标签、下定论,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圈子,而是多给自己机会,扩大交往范围,特别是到大学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交友自由度、选择空间会更加广阔。
到时你可以通过更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终确定自己的性取向。
生:您的意思是说目前最好不要随便给自己下“同性恋”的定义,跟两个性别的同学多接触,不限于某一个性别,然后就顺其自然地发展,是吧?如果不是最好,如果是的话,我应该怎么办?我父母肯定是接受不了的,他们一辈子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如果我是同性恋,他们肯定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
咨询师:至于你说到担心父母不理解的问题,其实现在社会对待这个问题相对于以前来说,更加宽容、更加多元,所以你现在不用过多担心和烦恼,毕竟你目前还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取向。
而且如果真的是,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父母,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为了迎合别人的需要而放弃做自己?当然父母有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但是你可以跟父母多沟通,尽量争取他们的理解。
父母的愿望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心、快乐。
生:跟您谈完之后,我感觉稍微放松一些了,虽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了时间和经历会帮助我确定自己的选择。
三、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分析
1、生理因素
从同性恋形成的因素上划分,可分为“素质性同性恋和境遇性同性恋”。
“素质性同性恋”是指有遗传因素和胚胎激素导致的或因X和Y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同性恋。
“境遇性同性恋”是指长期处于与异性分别或分离状态,便转向对同性产生好感,由此而产生对同性的爱慕。
也称暂时性或代偿
性同性恋。
性别角色认同指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即根据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发展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即所谓的男子气和女子气。
我国最早研究同性恋的科学家、青岛医学院教授张北川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人感受到的性吸引力,实际上介于纯粹的同性恋(6级)、双性恋(3级)与异性恋(0级)之间的某一点上。
他认为同性恋者与有同性性行为者(含异性恋和双性恋者)一样,纯粹的同性恋者所占比例不大。
因此可以说大部分所谓的同性恋中学生中,纯粹的同性恋者并不多。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非常需要同性友谊,在某一阶段会对同性产生好感和依赖,喜欢和同性亲近,甚至做一些外人看来“出格”的事情,但是这是由于青春期生理冲动造成的,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同性恋。
案例中的来访者由于年幼,又不懂得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加上当事人的特殊心理,就给自己贴上“同性恋”的标签,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者。
其实这些行为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恋爱,只是心理上的相互依赖。
2、心理因素
从心里因素上分析,我们知道每个人潜意识里都需要同性友谊,它比异性友谊更深。
很多中学生由于身处较为空虚、孤单的环境,渴望情感交流,就很容易将强烈的感情投向同性,这和中学生早恋的原理一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待中学生恋爱采
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一些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谈恋爱,因此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恋爱经验,由于异性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寻求刺激的心理,因此他们会通过进行同性恋的尝试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追求新鲜刺激的心理。
案例中的来访者由于从家庭中得到的心理支持和援助较缺乏,因此转而通过发展恋情(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来寻求安慰。
来访者虽然才刚上高二,但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恋爱经验。
3、社会和家庭因素
综合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看,随着中学生与校园外的联系日益广泛,他们所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社会上有关同性恋、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冲击着中学生,而一些书籍和漫画往往会以浪漫唯美的方式来描写和美化同性恋。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强,但是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分辨能力弱,他们不能从理性的、全面的角度来看待同性恋,他们常常会认为同性恋是一件很“潮”的事情,能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是展现自己独特个性的一个途径。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由于幼时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如父亲所崇尚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对来访者采取严苛的管教方式,导致来访者希望寻求男性的性别角色来保护自己。
社会和家庭双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导致了来访者的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并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了困惑。
三、效果分析与体会
本案例中的来访者是对自身的性取向还处于迷茫困惑阶段
的边缘同性恋学生,因此咨询过程中主要采用人本主义疗法,充分理解来访者的体验和感觉,并为她提供一个表达和疏泄的空间。
尊重来访者本人的选择,帮助她明确区分同性依赖和同性恋的不同,让他进一步澄清自己的选择是否出自内心,形成自主意识,促进自我不和谐向自我和谐方向转变,勇敢面对困境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