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校本课程正文最终韩亚颖贾爱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五子者有荀扬
[原文]
wǔzǐ zhěyǒu xún yánɡwén zhōnɡzǐ五子①者,有荀扬。
文中子,jí lǎo zhuānɡjīnɡzǐtōnɡdú zhū shǐ
及老庄。
经②子③通,读诸史④。
kǎo shì xìzhī zhōnɡshǐzì xī nónɡ
考⑤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⑥,zhì huánɡdìhào sān huánɡjū shànɡshì
至黄帝。
号三皇⑦,居上世⑧。
[注释]
①五子:就是庄子、老子、荀子、扬子和文中子五
人。
②经:圣人所著的书。
③子:诸子百家的书。
④诸史:历代流传下来的史书。
⑤考:考证、考察。
⑥羲农:即伏羲氏和神农氏。
⑦三皇:伏羲、神农
和黄帝便是三皇。
⑧居上世:处在远古时代。
[译文]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书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汉字天地]
“老”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弯腰驼背、
老态龙钟的人,手里拄着拐杖。
它本来的
意思是老人,即年岁大的人,引申为老练、
陈旧、死亡、时间久等意思。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2 唐有虞号二帝
[原文]
tán g yǒu yúhào èr dìxiān g yī xùn 唐有虞①, 号二帝。
相揖逊②,c hēn g shèng shì xià yǒu yǔshāng yǒu tāng 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zhōu wén wǔchēn g sān wáng xià chuán zǐ
周文武,称三王③。
夏传子④,jiātiān xiàsìbǎi zǎi qiān xiàshè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⑤。
[注释]
①唐有虞:尧是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舜为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史称“虞舜”。
②相:相互;揖逊:将王位让给别人,自己辞去帝位。
指尧舜实行的禅让制,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
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③夏禹、商汤和周朝文武王
尊称“三王”。
④夏传子:夏禹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⑤迁:更易、改换。
社:国家。
[译文]
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汉字天地]
“子”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双臂张
开、头大身子小的婴儿。
“子”本来的意
思是婴儿,引申为儿女。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3 汤伐夏国号商
[原文]
tān g fáxiàg uó hào shān g liù bǎi zǎi 汤伐①夏,国号商。
六百载,zhì zhòu wán g zhōu wǔwán g shǐzhū zhòu
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bābǎi zǎi zuì chán g jiǔzhōu zhé dōn g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②,wán g gān g zhuìchěn g gān gē shàn g yóu shuì王纲③坠④。
逞⑤干戈⑥,尚游说⑦。
[注释]
①伐:攻打、讨伐。
②辙东:都城东迁。
③王纲:君王号令天下的法令政纲。
④坠:衰败、坠落。
⑤逞:不顾后果的放纵。
⑥干戈:战争的事情。
⑦尚:崇拜。
[译文]
商汤讨伐夏桀,建立了商朝,经过了六百年,到纣王时商朝灭亡。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
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汉字天地]
“曲”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一把
曲尺的样子,它本来的意思是弯曲,及
“直”相对,引申为偏邪、不正直。
因为
音乐宛转成章,所以“曲”又有“乐曲”
的意思。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4 始春秋终战国
[原文]
shǐchūn qiūzhōn g zhàn g uówǔ bàqián g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①强,qī xión g chūyín g qín shì shǐjiān bìn g 七雄②出。
嬴秦氏③,始兼并。
chuán èr shìchǔhàn zhēn g gāo zǔxīn g
传二世④,楚汉争⑤。
高祖兴,
hàn yè jiàn zhì xiào pín g wánɡmǎn g cuàn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⑥篡⑦。
[注释]
①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
襄公。
②七雄:即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
③嬴秦氏:指秦始皇嬴政。
④二世:指秦二世,名胡亥,秦始皇的小儿子。
⑤楚汉争:指西楚霸王
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⑥王莽:元帝王皇后的
侄子,见平帝年幼可欺,于是谋夺王位,更改国号
为“新”。
⑦篡:谋夺帝王之位。
[译文]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
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汉字天地]
“莽”的金文字形,像一只犬趴在草里。
小篆字形,上下左右是草,中间是一只犬。
草能藏犬,可见草很稠密,所以,“莽”本
来的意思是浓密的草丛,引申为大、广阔,
又引申为粗率、冒失等。
金文小篆隶书
5 光武兴为东汉
[原文]
g uān g wǔxīn g wéi dōn g hàn sì bǎi nián 光武兴,为东汉①。
四百年,zhōn g yú xiàn wèi shǔwúzhēn g hàn dǐn g 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②。
hào sān g uóqì liǎn g jìn sòn g qí jì
号三国③,迄两晋④。
宋齐继,
lián g chén chén g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 g
梁陈承。
为南朝⑤,都金陵⑥。
[注释]
①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洛阳为国都所建立的朝代。
②鼎:古代大型三足青铜器。
相传夏禹收聚天下
青铜铸成九只大鼎,因而九鼎成为中华历代传承
的国家重器,后来人们用它代指国家政权。
③三
国:指魏、蜀、吴。
④两晋:合称东晋及西晋。
⑤南朝:即是宋、齐、梁、陈四朝。
⑥金陵:即
现在的南京。
[译文]
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推翻了王莽,建立了东汉政权,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
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汉字天地]
“宝”的甲骨文字形,是在一间屋子
里既有贝,有又玉。
金文和小篆字形,又
加了一个声符“缶(fǒu)”。
在古代,玉
器是一件非常罕见而宝贵的东西,而贝壳
则是作为交换的货币。
所以,“宝”本来的意思是珍贵之物。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6 北元魏分东西
[原文]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 g xī yǔwén zhōu
北元魏①,分东西。
宇文周②,xīn g gāo qídài zhì suíyī tǔyǔ
兴高齐③。
迨④至隋,一土宇⑤。
búzài chuán shī tǒn g xù tán g gāo zǔ
不再传,失统绪⑥。
唐高祖,qǐyì shīchú suí luàn chuàn g g uó jī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注释]
①北元魏:指北魏,因为北魏孝文帝姓元,所以叫“元魏”。
②宇文周:宇文是宇文觉的姓,他灭了西魏,建立周。
③高齐:高是高洋的姓,他消灭东魏,建立齐。
④迨:直到。
⑤土宇:相当于“天下”。
⑥统绪:纯正的道统。
[译文]
及南朝同时并存的还有北朝,北朝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
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汉字天地]
“贝”的甲骨文字形,像张开的左右
两扇贝壳,它本来的意思就是软体动物的
总称。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7 二十传三百载
[原文]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lián g miè zhī二十传①,三百载。
梁灭之,g uó nǎi gǎi lián g tán g jìn jí hàn zhōu
国乃改②。
梁唐晋,及汉周。
chēn 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yán sòn g xīn g 称五代③,皆有由④。
炎宋⑤兴,shòu zhōu shàn shí bāchuán nán běi hùn 受周禅⑥。
十八传,南北混。
[注释]
①二十传:唐朝传位二十位君王。
②国乃改:国
家于是改换了朝代。
③五代:即为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
④皆有由:都有一定的理由。
⑤炎宋:就是宋朝。
⑥禅:即“让位”的意思。
[译文]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
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汉字天地]
“炎”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上下
两把大火,火光冲天。
它本来的意思是火
旺,引申为烧、灼热。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8 辽及金皆称帝
[原文]
liáo yǔjīn jiē chēn g dì yuán miè jīn 辽及金,皆称帝。
元灭金,jué sòn g shìyú túg uǎn g chāo qián dài 绝①宋世。
舆图②广,超前代。
jiǔshí nián g uó zuò fèi tài zǔxīn g
九十年,国祚③废。
太祖④兴,g uó dàmín g hào hón g wǔdū jīn lín g
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注释]
①绝:灭亡。
②舆图:疆域。
③国祚:即国家。
④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
[译文]
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国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
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汉字天地]
“明”的甲骨文字形,一边是“月”,
一边是“囧”,“囧”旁也有写作“日”
旁的,表示月光照进窗户。
因此,“明”
本来的意思是日月的光亮,引申为明亮
的意思。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9 迨成祖迁燕京
[原文]
dài chén g zǔqiān yān jīn g shí qīshì迨①成祖,迁燕京。
十七世,zhì chón g zhēn quán yān sìkòu rúlín 至崇祯。
权阉肆②,寇③如林。
lǐchuǎn g chūshén qì fén qīn g tài zǔ李闯出,神器④焚。
清太祖,yīn g jǐn g mìn g jìn g sì fān g kè dàdìn g 膺景命⑤。
靖⑥四方,克大定⑦。
[注释]
①迨:等到、直到。
②权阉肆:有权势的宦官
胡作非为。
③寇:即强盗。
④神器:帝王的宝座。
⑤膺景命:领受天命的意思。
⑥靖:平定。
⑦克大定:达到完全平定。
[译文]
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
明朝共传了十七代,到崇祯皇帝时,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起义军多得像林木一样,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后,清太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汉字天地]
“解”的甲骨文字形,中间是只大角
牛,两边是两只手,角的下面是一个牛头,
意思是双手把牛角掰下来。
“解”本来的
意思是解剖、剖开,引申为解开、分析、
解释等。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10 十二传宣统逊
[原文]
shíèr chuán xuān tǒn g xùn jǔ zǒn g tǒn g
十二传,宣统逊。
举总统,
gòn g héchén g gǔ jīn shǐquán zài zī
共和成。
古今史,全在兹①。
zǎi zhì luàn zhīxīn g shuāi dú shǐ zhě
载治乱②,知兴衰。
读史者,
kǎo shí lùtōn g gǔjīn ruòqīn mù
考实录③。
通古今④。
若亲目,
kǒu ér sòn g xīnér wéi zhāo yú sī
口而诵。
心而维⑤,朝于斯⑥,xīyúsī
夕于斯。
①兹:这里、此处。
②治乱:太平及战乱。
③考
实录:进一步研究历史资料。
④古今:历史的来
龙去脉。
⑤维:思考。
⑥斯:指的是“这些书”。
[译文]
清朝前后经历了十二代。
至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二十一史”里面记载了从古至今的历史,它们详细记载着历朝历代的治和乱,从中可了解各个朝代的兴盛衰败。
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早晚晚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汉字天地]
“口”的甲骨文字形,像嘴巴的形状。
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嘴巴。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三字经》本册内容
wǔzǐzhěyǒu xún yánɡwén zhōnɡzǐ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
jí lǎo zhuānɡjīnɡzǐtōnɡdú zhū shǐ
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kǎo shì xìzhī zhōnɡshǐzì xī nónɡ
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
zhì huánɡdìhào sān huánɡjūshànɡshì
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tánɡyǒu yúhào èr dìxiānɡyī xùn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chēnɡshènɡshìxiàyǒu yǔshānɡyǒu tānɡ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zhōu wén wǔchēnɡsān wánɡxiàchuán zǐ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
jiātiān xiàsì bǎi zǎi qiān xiàshè 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背诵记载:
tānɡfáxiàɡuó hào shānɡliù bǎi zǎi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
zhì zhòu wánɡzhōu wǔwánɡshǐzhū zhòu 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bābǎi zǎi zuì chánɡjiǔzhōu zhé dōnɡ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
wánɡɡānɡzhuìchěnɡɡān ɡēshànɡyóu shuì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shǐchūn qiūzhōnɡzhàn ɡuówǔbàqiánɡ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qī xiónɡchūyínɡqín shìshǐjiān bìnɡ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
chuán èr shìchǔhàn zhēnɡɡāo zǔxīnɡ
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
hàn yè jiàn zhì xiào pínɡwánɡmǎnɡcuàn 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背诵记载:
ɡuānɡwǔxīnɡwéi dōnɡhàn sì bǎi nián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
zhōnɡyú xiàn wèi shǔwúzhēnɡhàn dǐnɡ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hào sān ɡuóqì liǎnɡjìn sònɡqí jì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
liánɡchén chénɡ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ɡ
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ɡxīyǔwén zhōu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
xīnɡɡāo qídài zhì suíyī tǔyǔ
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
búzài chuán shī tǒnɡxùtánɡɡāo zǔ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
qǐyì shīchú suí luàn chuànɡɡuó jī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背诵记载: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liánɡmiè zhī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
ɡuó nǎi ɡǎi liánɡtánɡjìn jí hàn zhōu
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
chēnɡwǔdài jiē yǒu yóu yán sònɡxīnɡ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
shòu zhōu shàn shí bāchuán nán běi hùn
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liáo yǔjīn jiē chēnɡdìyuán miè jīn
辽及金皆称帝元灭金
jué sònɡshìyú túɡuǎnɡchāo qián dài 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
jiǔshí nián ɡuó zuò fèi tài zǔxīnɡ
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
ɡuó dàmínɡhào hónɡwǔdū jīn línɡ
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dài chénɡzǔqiān yān jīnɡshí liù shì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
背诵记载:
zhì chónɡzhēn quán yān sìkòu rú lín 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lǐchuǎnɡchūshén qì fén qīnɡtài zǔ李闯出神器焚清太祖yīnɡjǐnɡmìnɡjìnɡsì fānɡkè dàdìnɡ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shíèr chuán xuān tǒnɡxùn jǔzǒnɡtǒnɡ十二传宣统逊举总统ɡónɡhéchénɡɡǔjīn shǐquán zài zī共和成古今史全在兹zǎi zhìluàn zhīxīnɡshuāi dú shǐzhě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kǎo shí lùtōnɡɡǔjīn ruòqīn mù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kǒu ér sònɡxīnér wéi zhāo yú sī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xīyúsī
夕于斯
背诵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