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篇誗高效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物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但部分学生感觉该学科很抽象,造成“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砸”的物理难现象。
这与学生不观察生活有直接关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好物理的活教材。
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动手少、观察少、用脑少。
这时,教师就得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启发思维,使学生勇于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知识创造过程变成科学思维的过程。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学习弹力时,教材对“弹力”的相关概念的解释非常抽象难懂,学生仅凭借对概念的理解很难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
将生活常见的关于“弹力”的现象引入课堂,让两个学生各拿橡皮筋的一端,并反复拉伸,学生的手就会感觉到力的存在。
亲身体验之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变得更为具体,也更为容易。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之后,找找身边有弹力的事物或者现象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与大家分享,用相互作用的观点描绘自然界的图景。
在讲授静摩擦力时,让学生观察、体验人走路的情形。
先抬起腿,再带动脚,脚向后蹬地,并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脚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给脚向前的静摩擦力,使人向前运动。
讲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举例:路过切割钢筋的工房时,看到火红的细铁屑沿砂轮边缘的切线方向飞出。
学生就可以直观地判断砂轮边缘上的质点的运动速度的方向。
讲受迫振动时,让学生观察在广场上旋转的陀螺,老人或孩子不停地用鞭子抽打陀螺,它就不停地转动着。
高中物理中关于重力场、电场、磁场的教学时,由于关于“场”的知识点虽然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相当抽象,学生听得也是一知半解。
让学生人手拿一个永磁体,手伸直并相互逐渐靠近,就会感觉到磁体对手的作用力。
再用类比的方法学重力、库仑力。
借助一平面镜把室外灿烂的阳光“请”到讲台上,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
二、让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启发学生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用到或见到的物品,并思考哪些方面用到了物理知识,又是如何具体应用这些知识及原理的。
油罐车后面为什么要拖着铁链呢?道理很简单,油罐车在行驶时会产生静电,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引起油罐车的爆炸,需要及时将静电导入地下,所以行驶时车后常拖着铁链。
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一样物品都用到物理知识,虽然对学生而言,会遇到相当多在中学阶段理解起来还非常困难的知识和原理,但毕竟也有许多原理是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了解的,并且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以后的继续学习和探讨逐步解决。
教师开始时不要要求过高,让学生了解知道一些,提出一些问题即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比如在讲力的作用这方面知识时,教师通过实验将教材中的案例展示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联想生活中有哪些体现这些知识的生活现象,也可以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如汽车爬坡、坐过山车等需要用哪些力的知识来解释。
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解释学到的知识。
丰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在讲解竖直面里的圆周运动的习题时,有这样的一道题:
在质量为M的电动机飞轮匀速转动上,其上
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重物到轴的距离为
R,为了使电动机不从地面上跳起,电动机飞轮转
动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此类题的实物模型是电夯,它是夯实地基的工
具。
提醒学生在路过工地的时候留意观察电夯的
工作过程在(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对整体有一个向上的拉力,电夯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施工人员向前推,移动电夯,当小球转到最低点时,对整体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达到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目的。
三、让实验教学还原学生的生活
物理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模型的一个重要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也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超重和失重时,先让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的视频,学生能看到宇宙员的笔记本和笔“漂浮”在飞船中。
还可以让学生拿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在瓶壁上打一小洞,开始时,用手挡住小洞,让水不能流出。
让一个同学把矿泉水瓶从其他同学的头上扔过去,再让同学们摸摸自己的头发上有没有水滴。
实验结论:1.用矿泉水瓶和水做实验,材料容易获取。
2.矿泉水瓶在飞出的过程中受到重力,但水没有流出,这就是实验的关键所在。
3.类比《空中课堂》中的笔记本,它受引力的作用时让笔记本和飞船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4.结论:扔出去的水瓶做平抛运动,瓶里的水不再有压力,水不能流出。
水瓶受重力,且属于完全失重状态。
让物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不经意之间便让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
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乐趣,也养成了其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达到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的目的。
誗编辑杜元元
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杨鹏瑞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甘肃庆阳)
m
M R
O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