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硫酸泼狗熊” 、“微波炉活烤小狗” 及马加爵事件等陆续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其中,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经济上得不到保障, 他们在生活、人际交往甚至学习上都存在较大的压力。

贫困生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环境及管理等问题的争论与探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1.1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一般说,贫困类型的古典区分标准是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主要是指缺乏基本的物质资源,维生和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难以满足。

相对贫困是指低于社会认可一般生活水平的生活状况,其中社会地位与社会关系成为衡量贫困状况的重要标准。

特困生,是指家庭经济贫穷,无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费用特别困难的学生。

我认为,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家庭生活困难及无法凑齐学费及生活费的学生。

在校期间,只能交齐学费但不能承担生活费的学生和不能交齐生活费及学费的学生是贫困生的两种主要情况。

1.2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而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进而提高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过程。

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原因
2.1家庭因素
在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和繁荣,同时我国高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呈
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一些长期在贫困状态下求学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 发现自己在经济能力、自身修养、社会交际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距较远, 从而否定自己, 产生出自卑、孤僻和自我封闭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不合群, 悲观厌世, 或者仇视社会和他人。

2.2环境因素
当大学生从家庭走向大学,可以说正在逐步适应社会,逐步的靠自己独立在外边生活学习。

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灵的沟通可以是双方彼此了解,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当学生发生心理障碍时,可以拥有渲泄的对象,把矛盾、困惑、愤怒通过交流去化解掉。

这样可以使一个人承受的心理负担的能力越来越强,造就一个人强大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会给人们带来现代社会新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成长中的青年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中西文化交汇、多种价值观激荡的年代,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是大学生们产生迷茫的心态。

此外,充斥于市场中的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书籍、报刊对求知欲强,但辨别力弱,崇尚科学,但欠缺辩证思维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3自身因素
随着角色的转换,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大学的环境与中学时期的环境不一样,相对轻松的环境及自主的时间安排使大学生的生活、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必须作出调整和改变。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我提高的动力等等是大学生思想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当大学生在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时能够做到冷静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入学时认真做好接待工作,辅导员及教职员工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了解,建立贫困生档案,及时对贫困生档案进行归纳、整理,全面掌握每一个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

帮助贫困生寻找各种勤工助学的工作机会及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适应学校周围环境及社会的目的。

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 应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 在校期间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孤独感、挫折感、自卑感较为强烈的贫困学生,应予以特别关注,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及时解决他们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生活。

3.2注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
学校应积极拓宽渠道,建立多元的资助体系。

加大经济帮扶力度是加强
解决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倡导全民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且拓宽社会资助渠道。

高校要积极采用心理咨询室、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树立起贫困不贫志的信念。

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分析引起自身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运用夸大、否认、升华等多种方法减轻或摆脱情绪困扰,从而达到预防心里贫困的目的。

3.3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大学期间充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优秀品质,以为将来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基础。

通过个别辅导, 采取情绪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基本辅导步骤和方法, 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从而是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摆正自己与他人的位置, 学会善待自己, 宽容别人,积极迎接每一天的新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