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采血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方法针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采血反应、标本溶血、血流不畅、静脉炎、局部瘀血等常见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改进措施。

结果本组共发生77例(0.86%)采血问题,其中有采血反应者31例,标本溶血3例,静脉炎2 例,局部瘀血41例。

结论对于静脉采血中的常见问题进行适当处理,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提高采血质量。

标签:采血过程;问题;对策
静脉采血是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熟练的技术,又能对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判断和处理,本研究着重探讨采血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单位2011年4~10月共进行采血15 686人次,全部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

其中男7 421例,女8 265例;年龄22~44岁,平均(28.9±4.7)岁。

2结果
有采血反应者31例,包括头晕、心慌8例,恶心、呕吐11例,腹痛4例,晕厥1例,局部血肿7例,标本溶血3例,静脉炎2 例,局部瘀血41例。

3讨论
3.1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3.1.1采血反应采血反应多是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迷走神经亢奋,出现短暂性脑供血障碍而引发[1]。

常见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疼痛因素、体质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陌生让供血者出现不舒适感,过于嘈杂、空气不流通,氛围紧张等。

心理因素:供血者,特别是第一次进行供血者,看到自己的血源源不断被抽吸到试管中会有强烈的紧张、害怕等情绪。

疼痛因素:供血者均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感受到不同的采血时的疼痛。

一般来说,老年人对疼痛的刺激反射不敏感,而中青年人对疼痛感觉更敏锐,易出现晕针反应[2]。

体质因素:体质虚弱、疲劳、饥饿等也会加重采血反应。

采血时应该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予供血者关心,体贴的服务,同时注意观察供血者的面色、神情,对于体质较差、身体偏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年轻男性要重点观察[3],同时提高采血技术,减少疼痛刺激。

3.1.2 标本溶血标本溶血原因主要血管细、弹性差而引发,在采血时用力拍打、挤压,穿刺后血液流入试管的速度过慢,导致溶血。

试管内负压较大,血液以较快的速度射向管底,引起机械性溶血[4]。

采血时间过长,采血的量过大,
会发生溶血。

发生标本溶血,不但是血液的浪费,也会增加患者痛苦。

因此对于血管细、弹性差的供血者,可以用按摩、热敷的方法,而不要用力拍打、挤压静脉。

不宜用力握拳或过紧扎止血带,针头插入时将试管倾斜45°,使血液顺管壁流下,而不是直射管导致机械性溶血的发生。

3.1.3血流不畅真空管内负压不足或消失。

发生血流不畅主要是由于前端针头滑出血管外、与血管壁贴的过紧、后端针头紧贴试管壁,、低血压或血黏度高[5]、扎止血带过紧影响静脉血流[6]。

为避免出现血流不畅,采血时采血人员应认真检查安全盖有无松动、试管有无裂隙;因管内负压不足而出现血流不畅者,可用注射器抽气形成人工负压,若还是不可以避免,则需要更换试管。

穿刺成功后因针头紧贴管壁引起的血流不畅,则只需对针头位置进行调整即可。

3.1.4 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多与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有关,促成血管损伤主要有血管自身因素、年龄因素、针头翻转、负压因素及带负压常规旧法拔针损伤血管内膜因素。

因此在进行穿刺时要选择弹性好、粗直的静脉,穿刺处勿沾水,避免针头滑动翻转损伤血管内膜,在拔针同时将棉球迅速向下按压,避免先按后拔时针头斜面对血管的损伤。

有研究表明静脉炎在真空采血法中发生的比例要高于传统采血法[7],在真空采血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同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与采血人员在采血前均应用1:200的“84”消毒液清洗和泡手5~10 min,避免将体表的细菌带入血液中。

一旦消毒后,不可再触碰其他未消毒部位。

严格规范的消毒过程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措施[8],并注意操作的各个环节,做好预见性护理。

3.1.5局部瘀血发生原因:(1)血管凝血功能差、弹性差或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2)拔针后即进行剧烈运动或负重也会导致瘀血的发生;(3)采血后按压不当,会导致血管针眼处血液外流,拔针后采血人员让供血者一个手指头压迫针眼处,结果可能出现淤血;同时供血者按压时间过短,或衣服过紧,均会导致瘀血的产生;(4)护理人员技术较差,反复穿刺或改变角度,损伤血管。

为了避免局部瘀血,首先要选择较粗、较直,有弹性的血管进行采血,同时要提高自身穿刺血管的技术。

其次,采血人员提示供血者在皮下采血1 h内避免提、握、推、拉等剧烈运动。

同时要指导供血者正确按压采血部位,采血之后应用中间三个手指压迫针眼处,主要是因为采血针头进入血管与进入皮肤可能不在一个点上,以一个手指压迫皮肤进针点止血可能压迫不到位,易出现皮下淤血,同时压迫进针处的时间也要在5~10 min,观察确认不再出血,方可松手离开。

3.2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2.1加强质量意识采血人员应具备质量意识的素质,采血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血液质量是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生命救治,医疗处理的重要物质。

因此必须始终把血液质量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

减少采血过程中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保证血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保护供血者的安全,保证血液来源及供血者的献血热情。

3.2.2 加强消毒意识采血之前要做好消毒液的准备工作,检查消毒液的有效
期,并按规定严格进行消毒液的配制,消毒瓶随用随盖,避免挥发,以保证消毒液的浓度。

消毒穿刺部位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展开10 cm×10 cm,不能重复消毒。

消毒采血部位时速度不可太快,消毒液待干后再进行穿刺。

穿刺时应使针头先进皮肤,再进血管,这样就可以避免血液溅到皮肤之外。

3.2.3 加强服务意识采血人员的服务能力与采血的顺利进行和血液质量密切相关。

采血人员在采血前务必对供血者尽到告知义务,对可能出现的晕针、标本溶血、血流不畅、静脉炎、局部瘀血等情况进行告之,以取得供血者的充分信任,做好应对各种状况的思想准备。

在采血时应做到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热情周到。

采血过程中要多与献血员交流沟通,引导他们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分析发生晕针、标本溶血、血流不畅、静脉炎、局部瘀血的原因,通过规范损伤操作、心理指导、加强沟通、对症处理、加强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术等方法,及时处理采血中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晕针、静脉炎、瘀血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采血反应、标本溶血、血流不畅、静脉炎、局部瘀血等常见问题进行适当处理,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提高采血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晓梅,闫军.静脉采血晕针54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误治杂志,2008,8(29):7165.
[2] 刘肖肖.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4(17):225.
[3] 阳丽华,韩炜,吴红霞,等.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9):1761.
[4] 刘世梅,张琳.常见的真空采血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学,2009,3(33):228.
[5] 刘水红.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其处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7,1(9):142.
[6] 梁引弟.真空采血管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护理[J].包头医学,2009,2(33):113.
[7] 王津立,杨明,王佩,等.门诊真空采血与传统采血引起静脉炎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A):71.
[8] 梁洁贞,陈超红,陈志忠,等.静脉采血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A):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