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分析和临床应用比较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分析和临床应用比较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通过中风后便秘患
者临床治疗对比分析这两种中药汤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
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承气汤
治疗,对照组给予厚朴三物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黑便排出时
间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其中痊愈7例,显效34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其中痊愈5例,显效32例,无效8例。
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患者黑便排出时间
(99.1±30.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11.4±51.2)min,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两种中药处方的药物组成虽相同,但
配比不同,相应的药理作用也有所区别,小承气汤泻下作用更强,而厚朴三物汤
的理气效果较佳。
关键词: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中风便秘;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这两种中药汤剂的药物组成配方均包括枳实、厚朴、
大黄三味药,其中小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中的经典方[1],而厚朴三物汤则主要
出自《金匮要略》,虽然这种药方的组成相同,但是药方的药物配比有所差异,
通过每味药剂量变化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突出不同的侧重点。
小承气汤主治攻下通肺,重在“泻下实积”,比较适用于慢性胃炎、肠麻痹、粘连性肠梗阻等“阳明腑实证”患者[2]。
厚朴三物汤主治“里实气滞之证”,药方侧重点在于行气、理气,常常用于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
目前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
种疾病中,但是临床关于这两种药方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不多,为了提高小承气
汤与厚朴三物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对比分析两者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合理
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
分析了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以及二方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以及康复理疗科就诊的90例
中风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属于急性发作期,现将90例患者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64.1±2.8)岁;病程1.5d-7d。
对照组中男35例,女
15例;年龄49-71岁,平均(63.9±2.5)岁;病程1d-7d。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上
(包括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小承气汤治疗,具体组方:厚朴6g(去皮),枳实9 g(炙),大黄12 g(酒洗)。
1剂/d,将上述中药材加四升水煎煮,将药
渣去除后取药汁2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2.2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厚朴三物汤治疗,具体组方:大黄12g(酒洗),枳实15g,厚朴24g(去皮)。
1剂/d,将上述中药材加水一斗二升煎煮,
需要注意的是应先水煮枳实、厚朴二味药,然后取药汁五升,纳大黄后再煮取药
汁三升,最后取药汁一升温服,以利作为衡量的尺度。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现代与临床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标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痊愈:排便通畅,每天排1次大便。
显效:一个星期之内排便次数在3次或
3次以上,且排便通畅。
无效:一个星期之内排便次数在3次以下,或者存在排
便困难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
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其中痊愈7例,显效34例,无效4例;对照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其中痊愈5例,显效32例,无效8例。
观察组治疗疗
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患者黑便排出时间(99.1±30.7)min明
显短于对照组(111.4±51.2)min,差异对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
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5 7(15.6) 34(75.6) 4(8.9) 41(91.1)
对照组 45 5(11.1) 32(71.1) 8(17.8) 37(82.2)
3.讨论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两方是汉代张仲景利用原本相同一个方剂,将其中药
方中的厚朴、大黄、枳实三味药的剂量进行调整,从而将同一个方剂化为二个药方。
这两种药方都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用药,其中有效药物成分构成相同,但是在不同的药物用量下,药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发生了变化,药理作用也
有很大的区别。
小承气汤是寒下法的一种代表方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主治“阳明腑实”轻证,比较侧重于泄热通便。
正如徐大椿在《伤寒论类方》卷二中所言,“谵语由便秘,便秘由胃燥,胃燥由汗出,汗出由津液少,层层相因,病情显著”,对于大便秘结、脘腹痞满、潮热谵语、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者痢疾早期、腹部
胀痛、里急后重之症患者,小承气汤均可适用。
小承气汤方中大黄为君药,具有
清肠胃、泻热清火、理气去实、推陈致新的功效。
其中枳实为药方之臣药,理气
消痞效果良好;厚朴是该药方之佐使,行气除满效果较强。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小承气汤还具有抗菌、保肝、降低血管通透性、保护胃肠功能等作用,也可
用于头痛失眠、低热乏力、口臭烦渴、儿科病症、慢性胃炎、术后胃肠功能絮乱、食管癌、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胃切除术后残留排空延迟症、外伤性截瘫便秘、
清洁肠道、慢性肺源性肝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治疗中。
厚朴三物汤适用于实气滞之证,主治脘腹,满痛不减,大便秘结等症状,在
临床实际应用中主要侧重于行气通便。
在《金匮要略》原书中,该中药方的主治
只有“痛而闭”,后来在世医家《金匮玉函经二注》卷10中言道,“闭者,气已滞也,塞也。
通因通用,此之渭也,应用于小承气汤通之。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最大的区别在于,厚朴为药方之君药,枳实为药方之臣药,而大黄为佐使,大黄
的剂量偏少,因此泻下作用削弱,理气功效突出。
孙世发等通过小鼠实验研究证明,小剂量厚朴三物汤促进小肠运动的效果较为明显,提示厚朴三物汤的理气作
用很强。
经过对比分析小承气汤以及厚朴三物汤的组方,两者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也有所不同。
经临床大多数实验研究证明,小承气汤泻下作用较强主
要与大黄的给药剂量有关,大黄及其煎煮出的结合蒽醌是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
且结合型蒽醌相对游离型蒽醌的泻下作用更强。
小承气汤中以大黄为君药,剂量较重,厚朴三物汤将大黄作为佐使,小承气汤中结合型蒽醌类含量明显高于厚朴三物汤,因此小承气汤的泻下作用更显著。
本组研究表明,小承气汤患者排便改善总有效率相对厚朴三物汤治疗患者提高了8.9%,与大多数研究报道接近。
综上所述,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两种中药处方的药物组成虽相同,但配比不同,相应的药理作用也有所区别,小承气汤泻下作用更强,而厚朴三物汤的理气效果较佳。
两种药方均是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寇俊萍,刘颖,朱丹妮,等.小承气汤等三方泻下作用差异物质基础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研究,2012,10(6):401-403。
[2]李玉会.频服小承气汤治疗中风后便秘80 例[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4.
[3]寇俊萍,刘颖,朱丹妮,等.小承气汤等三方泻下作用差异物质基础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10):401 - 403.
[4]吴照平,王全德.加味小承气汤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201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