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褒歌(山歌)进课堂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褒歌” 代代相传 ! 三、 “ 莲 花褒歌 ” 进 课堂 , 有 利于 “ 文化 强 区”
根 据党 的 十 七 大 精 神 , 同 安 区 领 导 大 力 推 进 “ 文化 强 区” 建设 , 这一举 措 已带 动 了经济 建设 和各
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 莲花褒歌” 进课 堂, 将会 造就更 多 的传 唱者 和 民歌 文 化 的传 承者 。推 进 “ 文
搬进课堂 , 让学生来 学习和传 唱当地 的 民歌 , 让 民 间传 唱 和 校 园 传 唱相 结 合 , 保 护 和 自我 保 护 相 结
合, 把“ 莲 花褒 歌 ” 的精神 传 递 到 四面八 方 , 让“ 莲 花
之路。“ 莲花褒歌 ” 真实地反应着当时人们 的生 活
状态 , 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 : 《 四季 山歌》 、 《 采
乐课程 资 源 的空 白 , 更 是对 非物质 文 化遗产 保 护和传 承 的重要举 措 。
关键词 莲花褒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教育教学 ; 保护和传承
新《 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 “ 中国传统音乐是 民
族 文化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要 善 于 将 本 地 区 民族 民间
地方 文化 资 源 以及 广 大人 民群 众 积极 参 与 文 化 活 动 的热情 。因此 , 莲 花镇 小 坪 村 的文 化 活动 在 厦 门
的成 果 , 项 目批 准编号为 F J C C Z z 1 2一 O 4 4。
1 0・ 《 福建教育研 究) ) B 2 0 1 4 . 4
提供素材。教学 中的“ 整合” , 无非是要改变过度 的 “ 分析” 与“ 分科 ” 所 造 成 的与 现 实 生 活 的 隔 离 。返
回生 活 , 从 解 决 生 活 中 的 问题 出 发 , 就 是 在 走 整 合
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据此 , 我们对 已列入省 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花褒歌 ” , 进行 了课堂
传 承 的实践 与研 究 。
莲 花镇 位 于厦 门 市 同 安 区 的 西 北 部 , 与长泰、
“ 莲花褒歌” 被厦 门市人 民政府列为厦 门市非物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 2 0 0 7年 8月 2 8 日, 被正 式 列入 福 建
科研 探索
莲 花褒歌① ( 山歌 ) 进 课 堂思考
厦 门市第九 中学 曾 晖
摘 要 新《 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 “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 民
间音 乐资 源运用 在音 乐教学 中 , 使 学 生从 小 就 受 到 民族 音 乐文 化 熏 陶 ” 。将 本地 区 已列人 省 级保 护 的非 物 质文化 遗 产 内容 作为 学校地 方课 程资 源 引入 课 堂 , 不仅 符 合新 “ 课标 ” 提 出 的理 念 , 同时也 可 以填 补地 方 音
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 中, 使学生从小 就受到 民
族 音乐 文化 熏 陶” 。将本 地 区 已列 入 省 级保 护 的非 物质文 化 遗 产 内容 作 为 学 校 地 方 课 程 资 源 引 入 课
堂, 不 仅符 合新 “ 课标” 提 出 的理 念 , 同 时 也 可 以填
以及 台湾 海 峡 有 着 广 泛 影 响 。2 0 0 6年 被 厦 门市 文
土音乐的文学性 , 还有长篇叙事山歌在演唱时为 了
情 节 的表达 和 听众 情 绪 的需 要 , 也 引用 闽南 的一 些
茶山歌 》 、 《 十送 郎君 过番 平② 》 、 《 水锦 开 花 白猜 猜》 、 《 正月里来是新 春》 、 《 过 路歌》 等; 其 中《 过路 歌》 长达 五百 七 十句 , 通 过 问路 、 问厝 、 问名姓 、 问 花
名、 问家 世 、 沏茶 , 品貌 等 细 节 , 盘 问对答 , 体 现 了乡
殊, 距 同安城区 9公里。莲花镇最高峰是小坪的状 元尖山, 海拔 1 0 7 2米 。莲花镇 自然 与生 态资 源 十分
丰 富和优 越 。莲 花 镇 小坪 村 水 源 丰 富 , 村 落傍 山而 建, 梯 田层 迭 , 茶园簇簇 , 水 源丰富 , 自然 生 态 环 境
生活紧密地联系着 的歌唱艺术, 悠久深厚的历史传 统, 复杂 多样 的 自然 环 境 , 博 大 的文 化 背 景 , 众 多 的
省第 二批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保 护名 录行 列 。


“ 莲 花褒歌 ” 进 课堂 。 有利 于教育教 学
“ 民歌是 广 大 人 民群 众 在 社 会 生 活 实 践 中 , 经
安 溪县 毗邻 , 处 于 多 县 区交 界 处 , 地 理 位 置 较 为 特
过 广泛 的 口头 传 唱逐 渐 形 成 和发 展起 来 的 , 和人 民
民族和人 口是 造 就 民族 音 乐 的最 大 原 因 ” 。“ 莲 花 褒 歌” 真 实 的 反 映 着 当 时 人 民 的生 活 状 况 , 我 们 从 中 了解 到历史 , 了解 到风 土 人 情 以及 当时 人们 的思
优越 , 村民都 以种茶 、 制 茶为主业。山歌成为村 民 生活的亲密伴侣 , 劳动 的有力 助手 , 茶余 饭后 的话 题, 劳动生产知识的传授工具。 莲花 镇小 坪有 着 悠久 的历 史 文化 积 淀 、 丰 富 的
化馆命名为“ 小坪褒歌( 山歌) 基地” , 同年小坪村被 厦 门市文 明办 、 厦 门市旅游局 、 厦f - j 日报 社 等 单 位
评 为“ 厦 门十 大最 美 乡村 ” 称 号, 2 0 0 7年 4月 2 8日
补 地方 音乐 课程 资 源 的空 白 , 更 是乐文化 , 从 自己的生 活 环境中来感受体会 , 要具体深刻的多 ! “ 莲花褒歌 ” 的整理成册 , 可为文学和音乐整合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 学“ 十二五 ” 规划 2 0 1 2 年度重 点课题《 厦 门“ 非遗 ” 项 目( 莲花褒歌 ) 走进 中学音乐课 堂教学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