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地区2021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根底·运用〔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
2021年10月17日,大漠,烈焰升腾,神舟.十一号飞船向着寥廓苍穹再一次踏上了中国航天的飞翔之旅!11月18日,内蒙草场,天高云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飞船平安着.陆。

33天的历程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彰显出航天大国的实力。

中国航天的不断飞跃,源自每一代航天人。

60年前,钱学森、邓稼先、梁思礼等学界精英,历经困难回到祖国。

在航天事业蹒跚起步时,他们面对既无根底也无外援的情形,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攻克难关。

他们是奠基者、先行人,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王永志、戚发轫等后来的攀登者。

中国航天的不断飞跃,更源自每一代航天人。

从“两弹一星〞到“一箭多星〞再到“载人航天〞,60年来自力更生、探究创新是航天事业不变的旋律。

而今的“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不断开拓创新,仅用3年多时间是就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风雨一甲子,航天六十年。

在开展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与创新为伴,砥砺前行,让民族的飞天梦不断成真!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
A.着.陆zhuó“舟〞字的第四笔是:一
B.着.陆zháo “舟〞字的第四笔是:丶
C.着.陆zhuó“舟〞字的第四笔是:丶
D.着.陆zháo “舟〞字的第四笔是:一
〔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
①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②同舟一共济的协作精神
③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④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家中,悬挂着一幅郭沫假设创作的书法
作品?赠钱学森?,下面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
A.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B.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而又疾徐有致。

C.采用楷书书体,中正平稳,浑厚大气。

D.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展现书者风范。

2.参观了航空航天博物馆后,李立同学写下了一段观后感。

这段文字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3分〕
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时,一件件展品带给我许多的考虑。

千百年来,我们始终对那星罗棋布的太空怀有浪漫的想象与探究的激情。

能否使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正所谓“云海飞舟越九天尽显民族豪迈,大鹏展翅冲宵汉皆缘科技创新〞。

我愿在求知路上不断探究,将来也能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奉献。

字:词:句:
3名著阅读〔5分〕
思维导图可以使纷繁复杂的信息变得一目了然,条理清楚。

认真观摩例如,结合你的阅读经历,以?西游记?、?水浒传?或者?三国演义?等作品中的某一部为例,画一张思维导图,来直观地展示你所理解的作品信息。

例如: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后面4--7题。

〔10分〕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假设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者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
巴陵西跨城闉,揭飞观1,署之曰:“楼〞,不知俶落2于何代何人。

自有唐以来文士编集中,无不载其声诗赋咏,与洞庭、君山率相表里。

宗谅初诵其言,而疑且未信,谓作者夸说过矣。

去秋以罪得兹郡,入境而疑与信俱释。

及登楼,而恨向之作者所得仅毫末尔,唯其吕衡州诗云:“襟带三千里,尽在楼〞,此粗标其大致。

自是日思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
1 闉,古代瓮城的门。

揭,高举。

飞观,楼。

2 俶落,落成。

俶,始也。

不可废,那么莫如文字。

乃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3逮诸大人集中,摘出登临寄咏,或者古或者律,歌咏并赋一共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书夏公4之众作,榜于梁栋间。

又明年春,鸠材僝工5,稍增其旧制。

古今诸公于篇吟,率无文字称记。

所谓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呀然而负,轩然而竦,伛然而顾6,曾不假设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宁堪乎久焉?
〔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节选〕注释:
4. 为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2分〕
春和景.明 A 景物 B 风景 C 光景 D日光
5. 翻译句子。

〔2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⑵不知俶落于何代何人。

译文:
6. 材料二中,与材料一里划线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在内容上形成照应的是
3 即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张说、张九龄、杜甫、杜牧。

4 吕公,吕夷简〔978-1043〕,曾任宰相、司徒、封申国公。

丁公,丁谓〔962-1033〕,曾任门下侍郎,封晋国公。

夏公,夏竦〔985-1051〕,曾任吏部尚书,封英国公。

5 鸠材僝工,鸠材,聚集材料。

僝工,召集工匠。

6这里用人的四种姿态比喻无“记〞得楼“有形而无神〞,为下文求记作张本。

呀然,大而空的样子。

伛,驼背。

哪些文字?〔2分〕
答:
“假设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一段,结合详细语句谈一谈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答:
〔二〕阅读古诗,完成后面8--11题。

〔8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一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 阅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分〕
答:
9. 阅读划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的这个句子阐释了怎样的哲理?〔2
分〕
答:
11.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句带有“月〞字的古诗句。

〔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文后12--14题。

〔9分〕
【材料一】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①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

二十四个节气中,有四个标志性的
点:冬至、春分、夏至、秋分。


这四个点中,冬至是最关键性的一
个点。

它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瞬
间,太阳对于北半球的斜射,到达
了极限。

而过了这一瞬间,太阳又逐渐北移,是谓“冬至一阳生〞。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开场了。

从“一九〞一直数到“九九〞,阳气在不断地上升。

既然太阳越来越回归我们了,为什么冬至后的一个多月里,气温却比冬至之前更加寒冷呢?通常的解释是地温的滞后效应。

此外,北寒带地区的冰雪开场融化,融化就要吸热〔俗话所说的“下雪不冷化雪冷〞,就是积雪融化过程吸热的缘故〕。

于是,在冬至之后,西北季风反而更加强烈,温度就更低了!
【材料二】
我国古代就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风俗。

从殷周到秦朝,都将冬至称作“小年〞。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很重视冬至,也延续了许多传统饮食风俗。

在北方,冬至这一天盛行吃饺子,民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这还要②到东汉末年。

传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冬天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就把御寒的药物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让人们连汤吃下,保护耳朵。

这个“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下来。

时至今日,人们把包饺子的风俗③了下来。

每到冬至日,人们就模拟张仲景做“娇耳〞煮食,积久成俗,“娇耳〞就成了“饺子〞。

冬至日吃饺子的风俗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12.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①②③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
A. 测量回溯沿袭
B. 测定追溯沿袭
C. 测定追溯流传
D. 测量回溯流传
13.下面诗句其中有两项是写冬至的,请你选出来,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并结合【材料一】
的内容,说说你辨析的根据。

〔4分〕
A.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B.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C. 冬天又至需呵暖,菘味高汤缀绿葱。

D. 阴冰莫向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答:项,根据:
项,根据:
“话说冬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征集评比活动的通知以后,短短一周一共征集作品九百余份。

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于12月21日以展板形式展出,全校师生参观了展览。

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以及这次活动,说说你对冬至有了哪些认识。

〔3分〕答:
〔二〕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5--18题。

〔12分〕
石榴花
①我喜欢石榴,但不是它的果,而是它的花。

石榴花,红得锃亮,红得耀眼,同宇宙间任何红颜色,都不一样。

古人诗:“五月榴花照眼明。

〞著一“照〞字,著一“明〞字,而境界全出。

谁读了这样的诗句,而不兴会淋漓的呢?
②在中国,确有大片土地上栽种石榴的地方,比方的秦始皇陵一带。

从陵下一直到小山似的陵顶上,到处长满了一棵棵的石榴树,气势恢宏,绿意满天。

可惜我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

只见树上结满了个头极大的石榴,累累垂垂,盈树盈陵。

可惜红花一朵也没有看到,实为莫大憾事。

遥想旧历五月时节,花照眼明,满陵开成一片亮红,仿佛连天空都给染红了。

那样的风光,如今只能意会神领了。

③在我居住最久的两座城里,在和,石榴却不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南关街的老宅子,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

西屋是正房,房外南北两侧,各有一棵海棠花,早已高过了屋脊,恐怕已是百年旧树。

春天满树繁花,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嗡嗡成一团。

北屋门前左侧有一棵石榴树。

石榴树本来就长不太高的,从来没有见过参天的石榴树。

我们这一棵也不过丈八高,但树龄恐怕也有几十年了。

每年夏初开花时,翠叶红花,把小院子照得一片亮红。

④院子是个大杂院。

我们家住北屋。

南屋里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

他有两个女儿,大的乳名叫小凤,小的叫小华。

我决不迷信,但是我相信缘分,因为它确实存在,不相信是不行的。

缘分的存在小华和我的关系就能证明。

她那时还不到两岁,路走不全,话也说不全。

可是独独喜欢我。

每次见到我,即使是正在母亲的怀抱里,也必挣扎出母亲的怀抱,张开小手,让我来抱。

按流传的方法,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两字相连,她发不出音来,于是缩减为一个“爷〞字。

抱在我怀里,她满嘴“爷〞、“爷〞,乐不可支。

⑤这时正是夏初季节,石榴花开得正欢。

有一天,吃过午饭,我躺在石榴树下一张躺椅上睡午觉。

大概是睡得非常香甜。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可惜,诸葛亮知道,我却不知道。

不知道睡了多久,我朦胧醒来。

睁眼一看,一个不满三块豆腐干高的小玩意儿,正站在我的枕旁,一声不响,大气不出,静静地等我醒来。

一见我睁开惺忪的眼睛,立即活泼起来,一头扎在我的怀中,要我抱她,嘴里“爷!爷!〞喊个不停。

不是别人,正是小华。

我又惊又喜,连忙把她抱了起来。

抬头看到透过层层绿叶正开得亮红的石榴花。

⑥以后,我出了国。

在欧洲待了十一年以后,又回到祖国来,住在大学中关园第一公寓的一个单元里。

我床头壁上挂着著名画家溥心畲画的一个条幅,上面画的是疏疏朗朗的一枝石榴,有一个果和一枝花,那一枝花颇能流露出石榴花特有的照眼明的神彩。

旁边题着两句诗:“只为归来晚,开花不及春。

〞多么神妙的梦想!石榴原来不是中原的植物,大约是在汉代从中亚等国传进来的,所以又叫“安石榴〞。

这情况到了诗人笔下,就被诗意化了。

因为来晚了,所以没有赶得上春天开花,而是在夏历五月。

等到百花都凋谢以后,石榴才一枝独秀,散发出亮红的光。

⑦我那时候很忙,难得有睡懒觉的时间是。

偶然在星期天睡上一次。

躺在床上,抬眼看到条幅上画的榴花,思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发。

并没有古到汉代,只古到了二十几年前在街住
的时候。

当时北屋前的那一棵石榴树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物,而今却杳如黄鹤早已不存在了。

而眼前画中的石榴,虽不是真东西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世事真如电光石火,倏忽变化万端。

我尤其忆念不忘的是当年只会喊“爷〞的小华子。

隔了二十多年,恐怕她早已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

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⑧整整四十年前,我移家燕园内的朗润园。

门前有小片隙地,遂圈以篱笆,辟为小小的花园,栽种了一些花木。

十几年前,一位同事送给我了一棵小石榴树。

只有尺把高。

我就把它栽在小花园里,绿叶滴翠,极惹人爱。

我希望它第二年初夏能开出花来。

但是,我绝望了。

又盼第三年,仍然是绝望。

十几年下来,树已经长得很高,却仍然是只见绿叶,不见红花。

我没有研究过植物学;但是听说,有的树木是有性别的。

由树的性别,我突然联想到了语言的性别。

在现代语言中,法文名词有阴、阳二性;德文名词有阴、阳、中三性。

古代梵文也有三性。

在某些佛典中偶然也有讲到语言的地方。

一些译经的和尚把中性译为“黄的〞,“黄的〞者,太监也,非男非女之谓也。

我惊叹这些和尚之幽默。

却突然想到,难道我们这一棵石榴树竟会是“黄的〞吗?
⑨然而,到了今年,奇迹却出现了。

一天早晨,我站在阳台上看池塘中的新荷,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万绿丛中一点红〞。

我连忙擦了擦昏花的老眼,发现石榴树的绿叶丛中有一个亮红的小骨朵儿。

我又惊又喜;我们的石榴树有喜了,它不是黄的了。

我在大喜之余,遍告诸友。

有人对我说:“你要走红运了!〞我对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讲运气的话,一向不信。

但是,运气,同缘分一样,却是不能不信的。

说白了是运气,说文了就是机遇。

你能不相信机遇吗?
⑩说老实话,今年确是有一些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怪事出如今我的身边。

求全之毁根本没有,不虞之誉却纷至沓来。

难道我真交了好运了吗?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如今是收
获得太多,而给予得太少,时有愧怍之感。

我已经九十晉二,富贵于我真如浮云了。

我只希望能壮壮实实地再活上一些年,再做一点对人有益的事情,以减少自己的愧怍之感。

我尤其希望,在明年此时,榴花能再照亮我的眼睛。

〔季羡林文字有改动〕15.阅读全文,作者与石榴花的结缘先后有哪些故事?试作简要梳理。

〔4分〕
答:
16. 文章通篇,作者在写作时屡次引用了古诗词。

结合文中某一处地方为例说说这样写有什
么表达效果。

〔3分〕
答:
17. 第⑨段中,作者说“到了今年奇迹却出现了〞。

这“奇迹〞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8. 季羡林先生说过:“怀旧就是有人情味儿一种表现。

而有人情味儿是有很高的报酬的。

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

〞阅读第③—⑨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三〕阅读文段,完成文后19—21题。

〔7分〕
诚信
①多年前,康德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那么。

而今,我们仰望苍穹,星空仍然璀璨清朗,而俯察内心,崇高的道德律令却需要我们在心中再次复习和呼唤,比方诚信。

②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举止言谈离不开诚信,社会的昌明和繁荣也离不开诚信。

诚信之于人和社会,如同盐之于各式菜肴须臾不可缺少。

见多了商业欺诈、假冒伪劣、偷税逃税、欠债不还等等诚信缺失的丑行丑态,我们不能不开场重新打量诚信这个古老的道德准那么。

③诚信是金,品质纯粹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藏在心灵的最高处;诚信是镜,照出灵魂运动的善恶美丑,值得我们精心擦拭保养,在污泥浊流前自警自励,不为所诱,守护灵魂,让她始终亮堂光洁;诚信是树,需要施肥、剪枝、浇水、培土,直至长成正直挺拔枝繁叶茂的参天乔木,撑开如盖的大伞,给更多的人以阴凉;诚信是泉,澄澈透明,涓涓不息,荡涤污秽,滋养心田;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不但把它散播开来,成就燎原之势,而且把它薪火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光明和温暖。

④诚信也是一种力量,她让卑琐伪劣者退缩,让正直仁慈者强大有力。

诚信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无数有形之身,养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

诚信永不褪色,她栖息在每一颗仁慈淳朴的心灵里,她播种繁衍在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

长路以绵延不断的情怀把自己献给远方,花草以青嫩的绿意和娇艳的笑容回报自然的恩赐,诚信以卓然挺立的风姿和独树一帜的道德高度赢得众人的信任和爱戴,赢得财富和口碑。

⑤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在我们追随时代的行程里,匆忙的脚步可以忽略生活的节奏,但千万不要忘记带上这枚种子同行。

发于内心,源于自觉,遵从自愿,不需要制度规章的标准约束,如同一组生命的密码一样,自然而然,终身遵守,让这枚古老的种子在HY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绽放风华。

〔作者吴锡平有改动〕1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0. 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分析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1. 弘扬HYHY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结合本文内容,选择链接材料中的其中一条谈谈
你对此的理解和认识。

〔3分〕
〖链接材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
●“人假设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

〞〔朱熹〕。

答:
四、写作〔40分〕
2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一: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完成作文。

题目二:任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或者?三顾茅庐?中的一篇,按照缩写的写作要求完成缩写。

要求:
⑴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燕山2021-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HY
2021/01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 ⑴A;评分:2分;
⑵B;评分:2分。

⑶C;评分:2分。

2. 字:宵;词:星罗棋布;句:能否使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分:3分;各1分。

3.例如:略评分: 5分;作品信息3分,整体构图2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文言文阅读
4. ⑴ D;评分: 2分;
5. ⑴政治通达百姓和乐,各项荒废的事业都得到振兴。

评分:2分;
⑵不知道楼是在哪个朝代何人之手建造而成的。

评分:2分。

6. “乃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逮诸大人集中……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
书夏公之众作,榜于梁栋间。

〞评分:2分。

7. 例如:本段文字抓住楼上登楼远望时一凄清悄怆一明媚亮丽两种景象进展描写,在比照
中提醒出一般的迁客骚人登临送目,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

如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句子的描写,亮丽的风光与人登高望远时的心旷神怡互相映衬;而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风光又极易使人触景伤怀,感慨生活的遭际与不公。

在作者笔下既表达了对他们的这种情感的理解与同情,也间接抒发了自己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情怀的渴慕与向往。

评分:4分。

古诗词阅读
8. ?水调歌头?词,借写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妙祝愿,借月的阴晴圆缺表达面对种种
生活际遇的旷达胸襟和乐观情怀。

评分:2分。

9.夜已深沉,皎洁的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那些因为不
能和亲人团聚而感到忧伤,以致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评分:2分。

10.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
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评分:2分。

11. 例如: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评分:
每空1分,一共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非连文本阅读 9分
12. B。

评分: 2分。

13. A 句,根据:“今日日南至〞一句,与材料一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有“日南至〞,〔或者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表意一致。

D 句,根据:“阳气今从地底回〞一句,与材料一中“阳气始生〞〔或者“冬至一阳生〞;或者冬至过后,阳气在不断地上升〕表意一致。

评分:4分,每空1分。

14. 要点: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冬至是最关键的标志性的点。

我国古代
对冬至就很重视,冬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局部。

评分:3分;每点1分。

〔二〕记叙文阅读 12分
15. 老家的旧宅子里,北房门前有一棵石榴树,花开时节,翠叶红花,把大院照的一片通红;
中关园第一公寓家里,画家溥心畬送我的画作“只为春来晚,花开不及春〞,画面上那一枝石榴花流露出特有的照眼明的神彩;移家燕园朗润园以后,在门前的隙地上种植了一棵石榴树,小石榴树经历十几年的成长,终于在今年绽开了第一朵石榴花,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奇迹。

评分:4分。

16.例如:古诗词句高度凝练地表达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或者强烈的情感,恰当引用古诗可以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某些内容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

如文章开头“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处地方,将五月夏初时节石榴花开,万绿从中数点红的画面极富质感和画面感的表现出来,给人美的享受。

评分:4分,每点1分。

17.奇迹,有想不到、事情发生的很意外的意思。

说院里的石榴树开花是个奇迹,是因为小树十几年来从未开过花,让我以为它不会开花,而在我不存任何念想的时候它居然开出了一朵花,并且伴着这花的开放,真的在生活中带给我太多的惊喜。

评分:3分。

18.3-9段,作者回忆了数十年来辗转各地生活和石榴花有关的人和事。

写的是石榴花,更写花的背后的人,写的是人对生活的思念,对人与人之间那份友情的不舍。

而在这思念中,我也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和弥足珍惜。

而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各种荣誉与收获,也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

评分:3分。

〔三〕议论文阅读7分
19.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举止言谈离不开诚信,社会的昌明和繁荣也离不开诚信。

评分:2分。

20.第一段文字引康德关于崇高道德的话引出本文要阐述的关于诚信的话题来,总领下文,引人入胜。

也使文章的语言表达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评分: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