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钛高锰铁水冶炼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钛高锰铁水冶炼实践
摘要:针对天山钢铁巴州有限公司炼钢厂转炉冶炼高钛高锰铁水实践,从炼
铁工艺、转炉冶炼、加料控制、溅渣工艺等各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采取了
一些措施,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转炉冶炼、加料控制、终点残锰、溅渣效果
1.
技术背景
天山钢铁巴州有限公司炼钢厂主体装备1300吨混铁炉一座、120吨转炉一座、120吨LF炉一座、160mm×160mm8机8流小方坯连铸机一台,建于2011年单线
生产组织模式;主要生产的钢种有Q195,Q235,HPB300,HRB400E,HRB500E等。
1.
生产概况
自原铸管新疆合并宝武集团后,天山钢铁巴州有限公司前端原料进行调整,
配加高钛高锰原料,铁水成分发生较大变化(锰从0.52%提升到1.12%,钛从
0.04%提升到0.116%)。
同时迎来市场环境向好,发挥极致产能、增加效益成为
炼钢厂首要任务。
由于高钛铁水,炼铁出铁后拉运到炼钢厂已经结壳严重,铁水罐包沿粘接。
增加混铁炉入炉困难、铁水罐维护困难、洒铁事故,钢铁料耗明显升高由原来2020年平均1052kg/t升高到1083.5 kg/t(2021年4月)。
由于高炉铁水锰含量在0.90%-1.50%范围波动,被迫采用双渣操作和转炉炉
况恶化严重,直接影响炼钢厂产能发挥,成为巴州钢铁生产线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成立了攻关小组,从炼铁铁水管控、优化扒渣工艺、
转炉冶炼控制、溅渣工艺等,取得了明显效果。
1.
铁水钛含量升高的不利影响
1.
铁水罐结壳的影响。
由于铁水钛含量较高,含钛铁水表面裸露,铁水中的钛会与空气中的氧迅速反应,生产钛的氧化物TiO2进入渣中,渣熔点升高,形成高熔点渣系物质极易结壳。
2.
扒渣工序铁损的影响。
渣黏稠,由于渣黏稠,渣中的铁液被包裹在渣中,造成扒渣工序铁损增加。
3.
转炉冶炼终点温度的影响。
钛在转炉冶炼过程中氧化放热,当铁水中钛含量在0.10%~0.20%时,发热量较大,因此在计算热平衡时必须考虑此部分的热量增加,才能准确控制终点温度。
1.
铁水锰含量升高的不利影响
1.
终点残锰的影响。
随着铁水锰的升高,终点残锰波动范围0.20%-1.10%,脱氧合金化工艺困难增加。
2月4日生产棒材HRB400Eφ18规格,由于脱氧合金化工艺控制不到位,造成铸坯出现表面气泡和皮下气泡质量事故,145吨存在裂纹(黑线)。
2.
冶炼操作的影响。
锰氧化成MnO进入炉渣,降低转炉炉渣熔点,促使白灰溶解,加快成渣速度,炉渣流动性增加。
但在含量过高的情况下,炉渣过稀操作不当,会出现喷溅事故、环保外排事故、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3.
溅渣工艺的影响。
MnO和SiO生成硅酸锰渣系熔点为1285℃,远低于FeO熔
点1368℃。
随着铁水锰的升高,溅渣渣系高熔点物质减少,溅渣效果明显变差,
转炉炉况恶化,增加转炉维护时间。
1.
防范措施
1.
稀渣剂的使用。
稀渣剂具有稀渣和保温功能,炼铁出铁后在铁罐加入稀渣剂
60kg/罐,减少温度损失和铁水罐结壳,炼钢厂扒渣后再加入稀渣剂40kg/罐。
通
过实践解决铁水罐的结壳问题,达到炼铁铁水到达炼钢2小时不结壳。
2.
热平衡计算方法的改进。
现场操作时,可按钛和硅在转炉冶炼过程放热量一
致进行对待,在热平衡计算时应综合考虑铁水中的钛和硅含量,在装入制度上做
适当调整,即调整废钢和冷却剂的使用量,同时兼顾前期放渣对温度的影响,才
能准确控制冶炼终点温度。
3.
炼铁工艺调整。
为了降低转炉硅酸锰渣系量,需要降低铁水Si成分同时炼
铁高钛原料入炉,需要降低铁水物理热。
通过协调由原来要求铁水Si0.40-0.80%
降低到0.20-0.50%,现场跟踪发现铁水Mn也明显下降。
6月份铁水降到Si0.45%、Mn0.99%,转炉双渣操作率由100%降至11%。
4.
稳定终点残锰。
根据铁水锰含量、终点碳、终点温度、转炉终点渣成分等影
响残锰的因素,建立大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概率,预估终点残锰,达到偏差<
0.10%。
5.
完善脱氧工艺。
根据终点残锰、终点碳、终点温度、出钢过程、钢种规格、
氩后定氧,调整脱氧剂加入量,确保脱氧效果,完善工艺卡固化工艺。
转炉冶炼控制。
开吹降低氧流量(≤23000 m³/h)和降低抢位(≤1.4米),减轻强前期反应速度,降低锰的氧化量;中期适当提高氧流量(24000-26000
m³/h)和低枪位控制(1.5-1.6米)控制FeO含量不要过高;后期压枪吹炼(比
正常低5到100mm)和大流量操作(≥27000 m³/h),降低渣中FeO(要求≤11%)提高溅渣效果和提高残锰降低成本。
7.
转炉加料控制:部分留渣操作,开吹加料<1/3,提高吹炼初期碱度和快速
升温,阻止锰的氧化和减少炉衬侵蚀;由于在吹炼初期,MgO在低碱度R、高FeO
渣系中,MgO可有效降低入渣熔点,有利于初期成渣,所有开吹不加MgO渣料,
吹炼中期加MgO渣料。
8.
调整溅渣渣系。
碱度R控制在2.5-3.0、FeO+MnO≤15%、FeO<11%、MgO控
制在6-9%,采用硬吹,稠化炉渣;根据终点炉渣情况进行调渣操作;炉渣成分化
验频率改为2次/班,接班第一炉取样,专人送化验室,指导操作。
9.
炉况在线监控。
建立炉况跟踪记录,设定管理红线,制定措施标准。
1.
小结
通过我们共同攻关,原设计产能150万吨,2021年6月实现历史最高月产
18万吨,历史最高日产6519吨,月平均冶炼周期27.4分钟,连铸平均拉速2.8
米/分,取消停炉护炉工艺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炼钢不受“钛”委屈:含钛铁水脱硫及转炉冶炼实践,2014-12-01
[2]李佃明.转炉冶炼高锰铁水生产工艺的研究[J].冶金工程, 2016, 3(1), 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