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江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目标盘点
知识结构图表
课文学法导航
重点导航
1.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产阶级运用国家政权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采取了种种有利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根本所在),使人类进入了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这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这一基本观点。

但又要一分为二地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工具。

加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点又决定了劳动人民受雇佣、受压迫的地位没有改变。

2.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调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促进性作用。

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今天面临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危机,但仍有较大活力的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启迪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发奋学习,科技兴国,知识强国的远大抱负。

3.资本主义生产的四大特点。

从物质技术基础,经济运行方式看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显示出资本主义优越于封建制度,但所有制基础、生产目的这二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生产,所以工人无法摆脱受雇佣、被剥削的命运,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所以这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贯穿人类社会自始至终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又是资本主义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

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5.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又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难点导航
1.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这是涉及一个人类社会进步与否的判断标准的问题,尽管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个阶级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但是只要它的生产关系适应、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符合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它就是进步的。

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宣告了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诞生。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其政权的力量,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鼓励工商业自由发展,法律上确认公民的平等自由权利,废除君主专制,世袭制等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2.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无偿”两字,要理解,答题时不能漏掉)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做剩余价值。

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认清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是弄懂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秘密的根本所在。

只有真正理解了剩余价值的含义,才能真正懂得资本家在经济上是怎样对工人进行剥削的。

揭露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创立剩余价值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贡献之一(这是一个难点)。

因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内容,本应在学习商品、货币等基本概念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现在对初三学生来说,确实比较困难,所以要结合具体事例,举一反三,由抽象到具体。

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关键要搞清产品全部价值,机器厂房折旧、原材料消耗,劳动价值,工人工资,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即:产品全部价值减去机器、厂房折旧,原材料消耗等于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再减去工人工资等于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资本家以工资的形式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后,工人的劳动力就完全属于资本家了,而资本家在使用劳动力时,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工资,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3.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这是本课最有重量级的知识点,也是历次中考中都会涉及到的考点)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活力都很有帮助。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需要识记;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需要理解;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更是理解的难点;三次科技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既是社会热点,又能培养、激发学生知识报国、科技强国的爱国激情。

下面用列表法比较三次科技革命,望在比较中领会掌握、融会贯通。

三次科技革命对照表
主要标志。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今天,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一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要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归根到底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告诉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改革是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同时相适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很多考题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答案)。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

它仍然是统治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二是资产阶级国家的职能没有改变,它仍是统治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注意:分析社会的性质,都可以从经济、政治二方面入手);三是工人受雇佣、被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

认清了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就不会被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式和管理方法上出现的一些变化所迷惑。

如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公民的经济文化权利,使工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等等。

5.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这个知识点是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的接触面有限,包括教师,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对它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不敢肯定。

加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活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挫折,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于是产生对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危机。

要掌握这个知识点,首先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回顾,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暂时挫折是难免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总是长期的、曲折的,这也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这个知识点要靠理性上认识,更主要靠事实求证,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解题思路导航
例1:单项选择题
(1)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①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②创造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③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注意: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而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这是学生易错的地方)④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2)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备,如扩大选举范围,取消一些明显的种族歧视的法律条款,但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是因为()
①国家性质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②无论过去或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③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④资本主义的统治方式是虚伪的,具有欺骗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这两道选择题都属单项选择中的组合型)
解析:(1)题中,①②两项是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影响,③④两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因此,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答案:A
(2)题,关键要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国家性质就不会改变。

答案:B
(3)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是()
A.照明
B.文字
C.冶铁
D.电器
解析:这题看起来很简单,但会有不少同学想到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电的广泛使用,想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便选定A项照明。

其实,原始人借助于火的发明、使用就照明了(照明的概念与电灯的概念不能混淆)。

本选题中四个选项,依次出现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是非常简单的、考查识记能力的试题,也要认真思考,要有思考的力度、深度,不要匆忙下笔。

否则,仅仅因为思考不够而失分,是十分可惜的。

答案:D
(4)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这条“看不见的线”(要理解“线”的引申意)是指()
A.雇佣工人与资本家订立的契约
B.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C.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重要手段
D.资本主义私有制
解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都存在剥削,根本原因是这三个阶级社会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存在剥削的总根子。

工人无法摆脱被资本家雇佣、受资本家剥削的命运,根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虽然得到了人身自由,是自由劳动者,但是他们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已经“自由”到一无所有的地步,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到资本家那儿去出卖劳动力。

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所谓雇佣双方的契约自由,对工人来说是徒有虚名的。

B、C两项,题肢与题干不符。

答案:D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先进。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是()
A.火车
B.轮船
C.飞船
D.飞机(空间技术发明、应用也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解析:本题看似简单,但学生只有对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充分识记的前提下,加上一定的物理知识,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火车、轮船是以蒸汽为动力的,所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就出现了。

故A、B两项排除。

而飞机,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内燃机、蒸汽机的改进,飞机就出现了,故D项排除。

运用排除法,就只剩下C项了。

飞船正是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了。

答案:C 例2:简答题
(1)从资本主义产生到19世纪末,是属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又发展到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请回答:
①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能不能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引读问题式”的简答题。

回答时要求简明扼要、完整准确,不需展开论述。

解答本题关键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发展,但这种调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①垄断组织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政治上操纵国家政权。

②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要求资本相对集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因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2)据《华盛顿邮报》1998年3月1日的文章报道,目前1%的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的总和还多。

据《今日美国报》1997年的报道,1979年至1995年,美国最贫穷的25%的家庭收入减少了9%,最富有(材料中的“题眼”)的25%的家庭收入则增加了26%。

《法国回声报》1997年10月9日报道,1979年美国20%最
富的人收入比20%最穷(材料中的“题眼”)的人高3.5倍,而今则已达到9倍,而且75%的工人挣得比1979年还要少。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种什么现象?
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是材料引读问答题。

设置二个问答属递进式。

材料虽多,但只要抓住材料中“最富有”“最贫穷”的“题眼”就行了。

第一问如答,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递进了一步,要求分析原因。

设问由表及里,连锁相关。

所以要准确答出第一问。

本题引资本主义国家的事情,说资本主义国家的道理,很有说服力。

答案:①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社会贫穷悬殊日益严重。

②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深了。

(3)1840年前后,美国在印度、孟加拉生产一箱鸦片的成本是237印度卢比,在中国一箱鸦片的售价为2618印度卢比,高出成本的10倍。

当时,1印度卢比等于中国的0.288两白银。

这样一折算,每卖一箱鸦片可获得686两白银。

英国怡和洋行经理,大鸦片贩子查顿承认:“在好的年头,每箱鸦片可获毛利1000两银元。

”据有关史料统计,从1795~1839年,西方殖民侵略者向中国输入鸦片48万多箱,总价值37亿多两白银。

中国每年在鸦片贸易中平均损失白银1000万两。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1840年以后,1.5两白银可换一石谷子,这样每年在鸦片贸易中损失1000万两白银,就相当于650万石谷子。

据海关统计,从1854年到1894年输入鸦片总价值达15亿两白银。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中华民族为反对恶罪的鸦片贸易,取得了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民族英雄是谁?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是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什么条约中的主要内容?
③西方殖民者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④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的特点是一材多用,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答案:①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③西方殖民者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榨取了中国惊人的财富,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和可能,使中国丧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条件。

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国人民长期遭受“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

自鸦片战争后订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④从中得到的启示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必需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掠夺准备起来的。

发展中国家经济上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我国历史上的积贫积弱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清政府、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

落后就要挨打。

例3:辨析题
(1)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靠高新科技而成为世界首富,所以,当代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是靠(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是什么?)高新科技,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是没有掌握高科技知识(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解析:辨别分析题的答题步骤是一辨二析三结论。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把握课本中的二个知识点,一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是工人受雇佣、受剥削的根源。

二是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直接目的、根本动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
①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是千方百计榨取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当今,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资本家总是采取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高新科技并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②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为了生活,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被资本家剥削和压迫。

所以,工人受剥削的根源不在于他们没有高新科技知识,而根源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可见,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受剥削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不再称中国为“战略竞争者”,强调中美应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

2002年2月
21日至22日,布什总统对我国进行了访问,这是他在短短4个月内二度访华。

2001年10月21日,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中、美、日等21个成员国深入交换了意见,达到共识,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反恐声明》。

以上材料充分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已经消除。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解答时应分步判断分步析理,不能笼统地判断“正确”或“错误”。

如果笼统地判断为“以上说法是片面的”也可以。

这也是辨析题的一种常见的类型。

解答本题要理解并会运用二个知识点,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一是要认清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是有本质区别,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制度。

要学会全面看问题。

答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句话是正确的。

因为“二战”后五十多年来,地球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世界上总体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和平有现实的可能,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

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已经消除”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

但是由于在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斗争,西方敌对势力采用多种手段,妄图诱导和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

因此,我们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例4:材料说明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召开“长期国会”、资产阶级提出限制国王权力开始,经过多次武装斗争,到1649年1月,议会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推翻了封建王朝,随后建立起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其后又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才真正确立起资产阶级政权。

材料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开始。

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打败了国内、外封建势力的围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随后经历了80多年的反复较量,直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颁布新宪法,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下来。

材料三: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的确立,如果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约经历了220年时间,若从资本主义萌芽在地中海算起,约经历了450年的时间。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怎样理解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历程是长期的、曲折的?
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规律性的结论?
解析:解答本题时,必须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历史必要性;二是分析建立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历程是一个长期、曲折过程的原因,三是从中找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

答案:①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政权的存在,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有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扫清道路。

封建地主阶级不甘心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进行垂死的挣扎。

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还相当顽固。

加之国外敌人对新政权的仇恨和干涉。

这就决定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必定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②历史经验证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建立和巩固下来,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

课文自主性评估
●评估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句话主要说明()
A.货币资本是肮脏的东西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掠夺的手段准备起来的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16~19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多次掀起资产阶级革命的新高潮,从而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此回答2~4题。

2.取得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由此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新时代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