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A.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 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 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 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答案】C
【解析】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会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人口的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植被面积减少,导
致土地沙漠化加剧。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

D.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最终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使土地沙漠化化面积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故选C。

2.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蛙是稻飞虱的天敌,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进行生物
固氮。

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农作物是豆科植物紫云英和禾本科植物水稻。

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 稻田养蛙可以降低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B. 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紫云英和水稻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
C. 紫云英和水稻之间是竞争关争,在生态系统中占不同营养级
D. 在紫云英开花季节放养蜜蜂,可进一步增加生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C
【解析】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答案】B
【解析】A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
B项,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正确;
D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D正确。

故选B。

4.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要保持“绿水青山”就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B. “合理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措施
C. “绿水青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解:A.要保持"绿水青山"就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正确。

C.“绿水青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 错误。

故选:D。

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
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变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

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了新型导航仪。

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 直接价值
B. 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生态价值
【答案】A
【解析】
6.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
生的巨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压力接踵而至.最近中央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引起热议.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人口增长率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的推测
B.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实现的
C. 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 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人口总量将一定会保持稳定
【答案】C
【解析】解:A、人口的年龄结构适合于做长期预测,A错误;
B、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主要体现为控制生育水平,也就是降低出生率,并不存在提高死亡率的措施,B错误;
C 、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
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问题,人口还可能继续下降,D错误.
故选:C.
7.微博上曾爆料,在可可西里保护区有越野车追逐藏羚羊的事件发生。

当初人们将藏
羚羊的栖息地建成藏羚羊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
A. 易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恢复生态环境
D. 防止滩涂被破坏
【答案】B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主要是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建成了藏羚羊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属于就地保护。

故选:B。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A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共同进化,A 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 、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就形成了新物种,C正确;
D、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9.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

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 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 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 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D. 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解: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

故选:C。

10.如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示意图(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

若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更长久的国家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答案】B
【解析】A、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长,很快就不能维持本国的生
存,A错误;
B、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久地维持下去,B正确;
C、虽然粮食和人口同步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产速度,最终该国也不能维持其生存,C错误;
D、粮食产量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却又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D错误。

11.鸟类对栖息地和环境变化异常敏感。

研究表明,人为干扰频繁的城市环境具有多边界、岛屿化等特征,对鸟类的组成、结构、分布、繁殖及营巢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鸟类构成一个群落
B. 多边界、岛屿化等特征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C. 在垂直方向上,鸟类的分布不存在分层现象
D. 人为干扰并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B
【解析】B
12.实行计划生育的最终目的是降低()
A. 出生率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总量还会增长,度过高峰期后,人口的总数才会下降,但人口素质不高的情况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降低种群密度.
故选:D.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C.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B正确;
C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 减弱温室效应
B. 增加燃料需求
C. 破坏生态环境
D. 减少人均耕地
【答案】A
【解析】
15.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A. 优生
B. 教育
C. 计划生育
D. 降低出生率
【答案】C
【解析】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
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
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故选:C.
16.下列关于保护野生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来物种的迁入必然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B. 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C. 人类尚未充分认识到野生生物的所有价值
D. 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是衡量精神文明的标志
【答案】A
【解析】
17.全球持续升温致极端天气频发,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谋而合。

有专家指出,
全球气候变暖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密切关系。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
C. 大气中的碳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D.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_2
【答案】C
【解析】
18.人口剧增可导致的后果是()
A. 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
B. 淡水资源日益丰富
C. 人均粮食资源日益丰富
D. 能源需求量不断下降
【答案】A
【解析】A、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A正确;
B、人口增长会导致淡水资源短缺,B错误;
C、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粮食资源减少,C错误;
D、人口增长会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D错误。

19.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_1、m_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
化示意图,其中a\sim 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甲中,m_1表示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_2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B. 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II同化固定的能量
C. 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营养级II、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fracFBtimes 100%
D. \C 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该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
下去
【答案】D
【解析】解:A、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_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_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太阳能
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为化学能进入生态系统,A正确;
B、图乙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
C 、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B表示营养级II的同化量,F表示流
入营养级III的能量,则营养级II、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fracFB\times 100\% ,C正确;
D、B表示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
是自身呼吸消耗,D错误;
故选:D.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森林的生态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
B. 退耕还林后,群落演替在于群落,而不在于外部环境
C. “绿水”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消除温室效应
D. 保护“青山”,必须严格禁止砍伐森林
【答案】A
【解析】解:A.森林的生态价值为起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因此森林的生态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A正确;
B.群落演替是群落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绿水”可以美化环境,“青山”中的植物可以吸收CO_2进行光合作用,缓解温室效应,C错误;
D.保护“青山”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有计划地砍伐有利于森林中植物的更新,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21.(1)海水稻最先由农学家陈日胜发现并选育,但最初海水稻单株产量低。

在陈日胜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产量。

该育种方法遵循的原理是________。

21.(2)通过对生长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的海稻86和常规水稻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________多样性。

海水稻使“沧海(沿海滩涂)变良田”,从而改善土壤条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1.(3)种植海水稻后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请简述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和原因________________。

21.(4)海水稻和普通水稻属于同一物种。

请推测由普通水稻到海水稻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重组
【解析】(1)袁隆平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产量,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2)基因, 间接
【解析】(2)通过对生长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的海稻86和常规水稻品种基因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的表达有
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海水稻使“沧海(沿海滩涂)变良田”,从而改善土壤条件(生态功能),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3)次生, 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提高,原因是由于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复杂
【解析】(3)该地区原来存在生物,所以种植海水稻后该地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海水稻(海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
长的特殊水稻,具有抗盐碱、抗病虫害、耐脊、耐淹等优势,种植海水稻后,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变的复杂,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答案】(4)发生了生物进化,理由是耐盐碱基因频率增高,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基因频率在高盐度海水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定向改变)
【解析】(4)由于海水稻内存在耐盐碱基因,由普通水稻到海水稻的过程中,耐盐碱基因频率增高,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发生了
生物进化。

22.(1)对兴山县全域调查结果显示,兴山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883种,这是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两个层次是________。

22.(2)对兴山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为________和________。

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请从捕食的角度解释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2.(3)请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这句话的涵义:________。

【答案】(1)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兴
山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883种,这是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

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两个层次是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2)热带分布型, 温带分布型,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
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
出空间
【解析】(2)由《兴山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统计表》可知,热带分布型有科数63,占
全部科数的43.45%;温带分布型有属数379,占全部属数的53.76%。

所以,该地区的
植物分布类型多为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由于该
县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

海拔高度差大,小气
候复杂多样,导致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

【答案】(3)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
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解析】(3)自然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活、生产的物质条
件和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和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它。

但是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
过程中却爱惜不够、保护不力,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现象。

比如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过度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使得本来可以更新使用的土地资源变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
例子说明如果不合理利用和保护,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无用之物,最终危害人
类自身。

而非可再生资源更是数量有限,用一点就少一点,更不应该随意浪费和破坏。

23.(1)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________。

23.(2)对于河流、湖泊等湿地保护,可在这些湿地周边开展植物造林,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

23.(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中几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
同化能量。

①由图可知,鱼种甲与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

②经调查发现,环境条件不利时,该鱼塘中黑斑蛙的雌/雄比值会下降,使黑斑蛙的
________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

【答案】就地保护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反面。

【答案】, 出生率, 种群密度下降
【解析】①由图可知,鱼种甲的同化量为a+c,则鱼种甲与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可表示为。

②新个体由雌性个体产生,黑斑蛙的雌/雄比值会下降,从而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

24.(1)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
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其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__群落。

24.(2)“北部子弹蚁”被引入西部群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西部群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4.(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2所示(图
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
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
调节。

24.(4)图3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该属于__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
________时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
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4.(5)图4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填字母);如表表示的是图4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times 10^12千焦),分析表,流入该生态
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__。

【答案】(1)西部
【解析】解:(1)上述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西部,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北部。

【答案】(2)竞争和捕食
【解析】(2)“北部子弹蚁”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造成生物
入侵,导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3)\ N_2、\ P_2, 反馈
【解析】(3)据图分析,猎物数量在 N_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 N_2,捕食者
数量在 P_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 P_2;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
在反馈调节。

【答案】(4)S, \ t_2, 信息传递
【解析】(4)图3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S
型增长模型,图中的 t_2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若探路的
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

该现象体现了生态
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5)C, \ 900times 10^12, 18%
【解析】(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C;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
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即 900\times 10^12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 (18\times 10^12÷ 100\times 10^12)\times 100\% =18\%。

25.(1)湿地水体中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水体中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主要功
能是________,湿地水体受到轻度污染时,水体能很快清除污染,水体中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________。

25.(2)打造湿地生态公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________。

25.(3)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有乌醴和野鸭等生物,野鸭捕食乌醴,下图是该湿地生态
系统中野鸭和乌鳢的数量变化关系(箭头代表周期性变化方向)。

据图分析:生物b是________,生物a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_(填图中字母)。

【答案】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答案】就地保护, 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解析】
【答案】野鸭, N_2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