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无力回天,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
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
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
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
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
18
求实创新的民族精神
美国是由一个移民和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美
国靠移民而建,因移民而兴。1820年到1920
年大约有4000万人移民美国。当年来自欧洲的
移民中,绝大部分是受生活所迫和宗教迫害的
劳动者。他们历尽艰辛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在
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为了争取生存和发
展而披荆斩棘,从而形成了自强图存、艰苦奋
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
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
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
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
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
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
21
“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22
(一)政治的活力
谈及英国的兴盛,无论怎么绕都不能绕过其先进的政治体制。现今的 英国人很大一部分的血缘来自于央格鲁撒克逊人,当野蛮的央格鲁撒 克逊人乘风破浪来到这块大西洋中的岛国时,他们带来了大陆更为先 进的原始民主制度,例如早期的贤人会议拥有参与决策、废黜国王、 制定法律的权力。英国在后来的发展中也一直传承着这种精神。
1199年约翰王登位之后,一味地扩大王室的权利,采取专制的统治 手段。而在对法的战争中又频频战败,失去了大量的土地。约翰王的 对内对外政策最终引起了贵族与平民的不满,于是贵族们起草了一份 《大宪章》,并且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准备用武力的手段强制让约 翰接受条款。最后迫于压力,约翰王极不情愿的承认了《大宪章》的 合法地位。
8
纠错及时,走出困境——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发生大饥荒,苏俄 从农民余粮无偿征集的政策,转变 为可以自由经营的经济。美国人哈 默的父亲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他作为商人来到苏俄,开始了 美苏之间的贸易。哈默游说了30 家美国大公司到俄罗斯进行贸易, 用他们的技术和资本换取俄罗斯的 矿产等物产。苏俄的经济得到了发 展。
——近代俄国的崛起
4
借助改革,脱胎换骨——1861年改革
1861 年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农民摆脱农奴制依附地 位的总法令》。它宣布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农民可以 以自己的名字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迁徙、择业,可以缔结任何 合同进行诉讼,地主必须尊重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权利,不得随意处 置和买卖农民。“农奴制改革法令”颁布后,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国 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司法改革以及初等教育制度改革等。
17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斯大林在和美国共和党一位活动家谈话时 说:“美国的情况不坏。美国有个大洋保 护。北与弱国加拿大为邻,南与弱国墨西 哥为邻。美国用不着怕它们。”事实上, 正是由于有两洋之隔,美国本土不仅在两 次世界大战中未受任何损伤,反而可以利 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自美国独立战争 和1812—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之后,美 国本土从未遭受过外国军队的入侵。在世 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大国享有如此优 越的条件。
事件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24
(二)良性的社会
6
板块二
红色政权照耀全球
——苏联的不断壮大
7
终止黑暗,迎来曙光——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托洛斯基指挥的红军 通过内战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1922年12月30 日,苏联正式成立。在十月武装起义前夕以及起义胜利后一段时间,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是同后者的发 展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即认为在俄国革命以后会有欧洲各 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欧洲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而且只有在这以 后才会有俄国社会主义的胜利。1920年底,他的战略思想初步发生 转变,即肯定了俄国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他逝世前夕,战略思想进一步发生了转变,一方面由西方社会主义 战略转向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另一方面由世界革命战略转向了国 内发展战略。
场由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所推行的运动,主观目的在于维护封
建专制制度的统治,而且改革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因
此,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
的市场,使俄国农民走上了普鲁士的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推翻专制,消除残余——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历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时,俄国爆发 了第二次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 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反动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 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 列宁格勒的二月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 的压迫,群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沙皇尼古拉二世虽 然平庸无能,却是镇压革命的老手,人民称他为“血腥的沙 皇”。1905年~1907年的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就是被他扼杀 的,为了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也为了对外掠夺,尼古拉二 世把俄国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俄国军队屡遭失败, 本来就很落后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战争的灾难引起了 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个是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23
大宪章》的签订在英国的政治史上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把国 王的权利束缚于法律,这是前所未有的。在此之后,经过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 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英国统治方式发生了 绝对性的转变,国王一手遮天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虽然后来经过了 克伦威尔的复辟,但到克伦威尔去世后专制制度也是不得人心,自 此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生根发芽。在十八世纪,这个行政制度不断 被完善。而之后,行政权也逐渐落入到内阁首相的手中,内阁对议 会负责,定期举行报告,一旦内阁受到下院多数议员的反对,就要 辞职或者解散议会,又重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下院的组 成人员由全国各地的代表组成,当这些人员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 督控制权,由于英国与欧洲大陆很多国家不同,他们不会歧视从事 工商业的人员,很多贵族也投入到商业经营之中,追逐商业利益。 这种宪政体制能够很好的保证了国内的长期稳定与重商主义政策的 推行,也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奠定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
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
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
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
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
免的结果。
16
美国的崛起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 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拥 有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力量。 200多年来促使美国迅速崛起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
10
保卫和平,贡献卓越——参加二战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走 上了侵略的道路。1941年,德国突 袭苏联,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苏 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击退了德国,斯 大林甚至让刚刚下线的工人驾驶坦 克直接上战场。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保卫 了世界。
11
板块三
世界大国的落幕
俄国、苏联的兴衰
1
“俄国(苏联)的历史可以简单 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 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 落。”
——徐天新的《强国之鉴》
2
1861年改革 崛起 参加一战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俄国 (苏联)
壮大
新经济政策 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参加二战
斯大林模式形成
衰落 美苏争霸
苏联解体
3
板块一
北极熊稳步向前
20
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与人才
建国200多年来,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事业最发 达的国家,无论从学校总数、在校生总人数、高等院 校毕业生总人数以及他们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看,都 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自诺贝尔奖创立以来,全世界 获此殊荣的600多位科学家中,美籍科学家占了40% 以上,2003年以前10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70%是 美国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越来越重视从 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挖掘人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 字,1960年到1987年共有82.5万专业人员移居到北 美,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三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 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该国科 学和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的人员 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法国报界指出,全世界科技“移 民”总人数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
——苏联的衰落解体
12
谁不为苏联 解体而惋惜, 他就没有良心; 谁要是想恢复 过去的苏联, 他就没有头脑!
13
冰封大地,根深蒂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 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 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 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 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 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 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 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 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 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 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它直接
地影响俄国历史的发展。这次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称为资产阶级性质,是因为这次改革的客观作用在于部分否
定封建统治阶级,部分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称其改良,是因为它是一
斗、不断进取的精神。由于要和陌生的土地和
人打交道,由此培养了求实精神,以及在一定
程度上邻里间相互照顾、彼此携手战胜困难的
习惯。由于美国没有封建传统的束缚,也由于
美国是由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一块新大陆上创建
起来的,因此美国人最富于创新精神。
19
利用战争进行扩张,增强经济、军事实力
在对外扩张中,两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的崛起 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利 用远离欧洲战场的地理优势,在战争的大部分 时间里保持中立,和交战双方大做军火生意, 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在二战中以损失20多万人 的代价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登 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上无人超 越,军事上无人匹敌,政治上举足轻重。可以 说,没有二战,就没有今日的美国。杜鲁门总 统在1945年1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胜利已 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了。”
9
重点明确,发展工业——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制定五年计划是斯大林开创的,开没有哪个国家如 此细致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一颗螺丝钉的价格是一 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还是一卢布,经济高度集 中在中央政府。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使得资本主义 国家开始在苏联寻找出路,这个时期居然有美国人 移居苏联。美国的技术更多地进口到了苏联。苏联 国民的工作热情相当高,到了二战之前,苏联的工 业总值已经是世界第二。计划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词 语,连欧美发达国家都派人到苏联考察。正是苏联 的计划经济给了美国的罗斯福灵感,他运用计划经 济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14
争强好斗,火上浇油——美苏争霸
美苏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 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 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 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 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 国内各类矛盾积聚。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扩军备 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 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 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苏联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 费了7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 了2000亿美元,其它军费开支约 100亿美元,这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 联国力,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