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融入成渝经济区规划发展的汇报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融入成渝经济区规划发展的汇报材料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2010年2月22日)
尊敬的杜主任,王宁副省长,各位领导:
正值我市启动“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部委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在新春伊始就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将对我市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此,我谨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国家部委和省上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根据调研内容,我就XX市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XX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XX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成渝经济区中部,1939年因盐设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因特色产业而设立的省辖市,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

全市幅员面积x73平方公里,辖四区两县,总人口325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多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发展阶段的新突破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从2004年至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14%以上。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市仍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1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GDP近x00美元,居全省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x:x:31,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实现发展活力的新突破
各项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全面展开。

国企改革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成倍增长,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2%,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稳步推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先后引进韩国、法国、新加坡等外商投资企业24家,投资金额3.89亿美元。

2009年,引进市外资金165亿元,实现对外贸易总额4.99亿美元。

(三)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04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市已有272万人进入城乡医保,总和参保率83%,27万农民进入新农保、义务教育率97.9%,高中毛入学率7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1.5%。

二、XX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
XX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在川南城市群中处于几何中心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发挥交通枢纽和经济、商务影响的潜力,拥有扩大辐射力的区位优势。

随着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XX将形成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快速通道,成为四川重要的区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连接川南五市距离最近、时间最短的中心枢纽城市。

(二)工业基础雄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XX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突出,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盐化工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其中电站锅炉、数控机床、运输机械、工业泵阀、钨钼制品、CNG
压缩天然气成套设备、氯碱化工、硅氟材料、炭黑材料、盐及深加工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规模、标准或技术领先优势。

在通用机械加工、高分子化工、CNG产业成套装置、旅游、科研、物流及市场开放等众多领域与成渝两地有很强的关联度和互补性;特别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所聚集的技术密集度,在西南前列,四川唯一。

1、节能环保锅炉
——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烟气湿法脱硫脱硝设备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公司通过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研制的国内首套x0MW、x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在内江白马电厂投入运营和开工建设。

目前,公司正在寻求1000MW以上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市场,全面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和相关专利及产品,实现黑色煤炭“绿色”燃烧,并摆脱过去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一直依赖国外公司的被动局面。

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是该公司的另一主导环保节能产品。

未来数年中国的脱硫市场规模总共约有3亿千瓦装机容量的烟气脱硫装置需求。

在脱硝方面,公司与国外合资建立的脱硝生产企业东方凯特瑞环保催化剂公司已经具备9000M3的生产能力,公司在国内脱硝市场的竞争处于领先优势。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能锅炉,把循环流化床方面的技术优势应用在垃圾处理燃烧上,解决了垃圾焚烧的技术瓶颈,已在马来西亚、中电荷泽等国内外项目上成功投运。

最近又与广东粤电电力集团签署了我国首台最大的220吨/小时生物质发电锅炉项目。

目前,公司正在XX建设日处理垃圾量800吨城市垃圾发电示范工程。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余热锅炉研发、生产企业。

公司生产的各种规格型号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锅炉已有26台在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水泥行业企业成功发电。

其中:日产x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锅炉属国内外技术消化吸收后通过研发创新,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节能环保制盐成套设备与技术
久大集团公司拥有x万吨/年到x0万吨/年真空制盐成套系列设备及配套烟道气净化卤水设备和技术。

该技术整合了美国、日本及国内的真空蒸发技术,其节能减排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装置80%是自主知识成果。

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XX舒坪制盐基地建成的x万吨/年真空制盐成套设备上,装置的节能效果明显,吨盐耗标煤已经从原有装置190公斤下降到100公斤,大大低于盐行业新建装置的控制标准,并实现零排放。

3、化工高危废弃物等离子体焚烧处理装置与技术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掌握的等离子体处理“三废”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院内有机氟生产系统和有机硅生产系统的“三废”治理,年处理能力1000吨。

此套装置是国内有机氟行业唯一一家未采购进口设备,自主研发应用等离子焚烧技术焚烧Fx尾气,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专利,得到国家环保部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

每年从联合国CDM机构获得碳排放权收入1.4亿元。

4、有机废水处理剂
四川千业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机絮凝剂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

产品已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水、垃圾渗沥液等高难度污水处理中,具有一次性投资省,工艺、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目前,年产20万吨双机絮凝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经在舒坪工业集中区开工建设。

5、压缩天然气(CNG)成套设备
XX大业高压容器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89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汽车用天然气压缩机,现已发展到第三代压缩机。

公司CNG车用气瓶生产能力达到x万只,在XX已形成CNG成套设备的集群配套能力,并可产CNG站用成套设备x0台套,CNG移动加气站
x0台套。

目前,市内CNG装备生产企业正在由压缩天然气装备向液化天然气(LNG)装备拓展,开发LNG车用气瓶、LNG橇装成套站、储气装置等,并实现产业化。

(三)城镇化水平较高,商贸业发达
XX城市规划区面积627平方公里,2009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城市聚居人口突破75万人,仅次于成都居四川省第2位,城镇化率40.8%,是四川省4个、川南率先从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行列的城市之一。

由于设市较早,传统上XX地区就是川南的商务、消费中心。

盐商菜在川菜中独树一帜,已形成知名品牌。

各种商业街区繁荣,正在建设的十大专业市场将极大地辐射和服务于周边城市。

(四)科研技术力量较强,具备推动产业升级潜力
XX科技实力位居四川省前列,是全国高分子、工程及功能性炭黑、有色硬质合金等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了科研设备配套、技术力量较强的多层次科技研发体系。

拥有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13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0个,各类科技人员8万余名,科技人员总量居全省第5位,川南第1位,初步形成了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强强联合的新格局。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x.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五)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备参与大巴蜀旅游的条件
XX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有着亿万年的恐龙遗址、两千年的井盐历史和八百年人文风情灯会,文化产业出口占四川文化出口的70%,其文化底蕴是四川众多城市难以超越的。

以“盐、龙、灯”为主的独特旅游资源在川南旅游环线中占据重要位置,今年将逐步开工建设恐龙王国公园、盐卤浴养生健身基地、中国灯博园等大型旅游项目,将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六)农业精耕细作,产业化进程加快
针对“人多、地少、水缺”的实际,我市在耕作制度改革和精耕细作上做文章,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上求突破,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显著的优势特色农业。

全市耕地复种指数达x4.8%,高于全省水平,集中力量建设种养有机结合、生态良性循环的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形成粮食、生猪、肉鹅、茶叶、笋竹、蚕茧、中药材等产加销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近20件(个),现代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XX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初步考虑
(一)功能定位
近年来,结合XX实际,我们就融入成渝经济区错位互动发展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确定XX在成渝经济区的总体定位是: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

产业定位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盐化工基地、整机装备制造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区域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人均GDP达到3.6万元,打造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盐及盐化工两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产业。

把XX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城市,全省率先建成的特大城市,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川南城市群的“明珠”。

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当年价,下同),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GDP达到7万元。

把XX建成成渝经济区中部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次区域中心城市,中国西部重要的整机装备制造业及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省率先建成的功能完善的特大城市,城乡统筹的小康社会。

(三)发展重点
——建设“双百城市”。

即建设100万城市聚居人口、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的特大城市。

坚持“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理念,以中心城区和片区中心城镇为依托,加快城市向东与内江相邻,向南与宜宾相接的“东进、南移”圈层梯次发展,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人口和要素集聚,不断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辐射作用,建成区域集聚中心,率先在川南建成特大城市,构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的市域城镇体系。

——打造千亿机械及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机械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群,建立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的协作体系。

以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盘活存量,聚集增量,不断壮大机械及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打造电站锅炉及特种锅炉、金属切削机床、泵阀设备、运输机械、环保设备、CNG产业、电力输变电设备等七个产业子集群。

——打造千亿盐及盐化工产业。

充分利用盐卤资源优势,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制盐、盐化工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

大力发展盐深加工及与盐相关的日化产品,做大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

调整盐及盐化工业的生产布局,重点打造舒坪制盐特色园区和基础化工、高分子化工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千亿新材料产业。

以XX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XX国家科技兴贸(新材料)创新基地为平台,以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为支撑,通过继承、研发、创新等方式,重点打造稀土硬质合金新材料、高分子合成新材料、功能性炭黑与碳石墨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六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建设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重点打造一批综合物流产业园和加工制造业物流园,充分利用我市在商贸服务业的优势,提升集聚能力,重点发展城市核心商务区,打造特色商业街,提高商贸集聚能力,提升城市品位。

——建设文化旅游目的地。

借助XX名城效应,积极融入川南和成渝精品环线和营销网络,深度挖掘盐、龙、灯文化内涵,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中国盐疗养生基地建设,打造南国灯城、川南美食城,加快世界地质公园、燊海井盐史文化博览园、中国彩灯文化产业发展园等建设。

——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

按照四川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的要求,将XX建成连接川南、融入成渝、贯通华中—西北—南贵昆经济区、辐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转站和四川重要的区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2小时经济圈的快速通道。

——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和超前探索这一核心政策资源,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起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机制、城乡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城乡统一的政策保障体制、城乡同步的民主管理机制和城乡衔接的政府服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四、关于对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求建议
(一)关于XX在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的请求建议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初稿)》将XX定位为“重要的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定位无论对XX的发展现状还是今后的发展思路都没有概括全面。

近年来,根据XX的实际情况,我们就融入成渝经济区错位互动发展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并与区域内相关城市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真切希望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将XX定位为:成渝经济区中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基地,现代工业城市,商贸物流中心,次级交通枢纽,文化旅游目的地。

前面在介绍XX发展的比较优势中已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综合起来突出表现为:第一,
XX工业体系完善,产业基础较好,支柱产业优势突出,科技支撑力强,工业化水平较高。

第二,XX地处川南中心,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交通枢纽。

第三,XX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领先,是四川省4个、川南唯一的率先从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行列的城市之一,XX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明显。

第四,城市文明及历史积淀丰厚,名城效应显著,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文化旅游资源独特。

(二)关于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中把“川南城市群”作为重要增长极的请求建议
川南城市群包括宜宾、泸州、XX、内江、乐山5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中部、川渝滇黔结合部、成渝经济区腹地。

幅员面积占四川省的10%,人口占四川省的26%,GDP 占四川省的22%,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分别为四川省的2.6倍和2.2倍,是四川的第二大经济区,也是全国城市最密集的经济区之一。

《成渝经济区规划》在总体布局上确定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在区域上划分为重庆、成都都市圈和之外的毗邻地区。

总体上看,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圈包括了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和川南城市群3个重要的都市圈。

我们认为,将重庆、成都确定为成渝经济区的两极、双核是非常正确的,但成渝经济区“双核”的紧密发展需要在成渝经济区之间规划和培育一个走廊并成为次区域中心,目前连接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经济走廊上业已形成的川南城市群还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必要的政策扶持,从国民经济的空间布局和现有优势、发展潜力综合分析,建议将川南城市群确立为成渝经济区第三增长极,实现成渝经济走廊“双核”的对接。

其理由是:
1.川南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

地处川滇黔渝4省(市)结合部区域,是成渝经济圈连接长江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结点区域,也是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能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

2.川南城市群资源丰富。

煤炭资源储量占四川全省x%以上,磷硫资源占全省x—80%,盐卤资源储量达200亿吨以上,境内金沙江、长江等流域水和水能资源丰富。

乐山大佛、峨眉山、宜宾石海、XX世界地质公园等优势特色旅游资源较之川西自然景观,人文底蕴更加厚重,已具备环线开发优势。

3.川南城市群辐射功能较强。

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一五”期末或“十二五”期内将相继形成5个大城市,成为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成渝经济走廊上最重要的大城市群。

4.川南城市群工业基础较好。

工业化程度高,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1.1%。

工业经济总量占四川省的四分之一,是国家级能源和化工基地,拥有四川最集中的天然气化工、盐碱化工、化纤、高分子化工等产业;拥有全国最齐全的新材料,如合金材料、炭黑材料、焊接材料、磁性材料、核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在全国具有唯一性;是四川重要的食品饮料基地,高档白酒占四川的70%;是成渝地区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锅炉、机床、起重机械、通用机械等在西部领先。

川南城市群是成渝两核辐射区域以外的城市密度最大、产业门类最全、工业基础和潜力最好的城市群。

5.川南城市群发展空间广阔。

城镇密集,人口众多,不仅自身市场容量较大,且相邻的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是西部最大的城市人口密集区,市场潜力巨大。

周边的攀西、滇东北和黔西北是我国水能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为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和市场腹地。

五、关于XX融入成渝经济区重大产业及项目的请求建议
(一)小井沟水利工程
1、工程基本情况
小井沟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XX市境内的岷江支流越溪河上,是四川省规划解决川中水资源供求矛盾的长征渠方案中的大型“串瓜式”囤蓄水库之一,也是《四川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
规划报告》中解决XX市缺水问题的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了《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2008-20x年)》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小井沟水利工程的主要开发任务是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兼顾农村人畜饮水、环境用水等综合利用。

小井沟水库总库容1.66亿m3,输水干渠全长x.403km。

枢纽工程水库区淹没影响土地总面积20575亩,淹没影响人口71x人。

工程总投资272693万元,项目建设总工期为x个月。

该工程建成后,总供水1x74万m3,控制灌面36.16万亩。

小井沟水利工程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相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议书。

目前,可研报告、环评报告、水保报告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待水利部审批。

土地预审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环评报告经环保部审查通过并公示完毕,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已获长江委批准,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已经水利部和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报水利部审批,可研相关附件均已完成。

2、水库功能定位
农业灌溉。

小井沟水利工程位于的荣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也是我市粮食的主要生产区,由于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保证灌溉率低仅40%,加之干旱频繁,兴建大型水利工程调配水资源,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十分必要。

小井沟水利工程建成后,与双溪水库联合调度,控灌荣县、贡井36.2万亩粮田,为灌区提供灌溉水量5659万m3,根本解决XX市荣县、贡井区农业灌溉问题,促进灌区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城乡供水。

XX市是全国x个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水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据预测,XX 市城区生活生产用水2020年将达到16366万m3,2020年缺水8x3万m3。

兴建小井沟水利工程可向城乡供水近1亿m3,有效解决XX市城市缺水矛盾,保障城市发展。

同时,也为灌区十个乡镇提供安全饮用水。

饮水安全。

XX市现有供水主要靠境外威远长葫水库和荣县双溪水库供给,目前供水能力已达到极限。

加之威远长葫水库近年来水质氨氮超标,且威远县在库区建工业开发区,水质难以控制,城市供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建设小井沟水利工程。

小井沟水利工程建成后可改善灌区27.3万人饮水安全,保障XX城区、荣县县城近x0万人饮水安全。

3、恳请解决的问题
小井沟水利工程是事关XX发展和近x0万人饮水安全的民生工程,为此,恳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尽快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充分考虑XX市属西部老工业城市、财力较弱的实际,对小井沟水利工程项目中央补助比例给予最大倾斜,支持XX发展,解决饮水安全。

(二)交通集疏通道
1、铁路建设:
——建设乐(山)—自(贡)—泸(州)铁路。

并直达泸州港。

乐自泸铁路横贯川南经济区东西,也是四川省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铁路的修建,可与成绵乐、绵遂内自宜、成渝、宜泸渝、隆泸等城际客运专线和成贵铁路相连接,使川南经济区中部腹地东西向(攀西地区)—乐山—XX—泸州—(重庆) 一线形成紧密结合,并成为泸州港的重要集疏通道。

该线路有利于完善成渝经济区西南部重要的铁路网络,宜建成客货混营线。

乐自泸铁路全长约200 公里(其中XX境内x0公里),预计投资100亿元,建设工期3年。

但该铁路项目尚未列入铁道部批准的《成渝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恳请国家发改委帮助和支持将乐自泸铁路纳入《成渝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力争在“十二五”期开工建设。

——尽快实施绵(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铁路客运专线。

这条铁路是纵贯成渝经济区南北的重要交通干线,建成后,北与成南、成西客专相连,中与达成、遂渝铁路、成渝城际铁路相交,南与成贵铁路和渝昆铁路相连,形成成渝经济区腹地二线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