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卷Ⅰ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卷Ⅱ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
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

”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3.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

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

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

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

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4.“……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
5.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会要》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

”据此可知A.在唐朝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方为主
C.政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D.唐朝开放了市场的管理
6.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商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7.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这体现了朱熹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8.张之洞曾说:“今日五洲各国之交际,小国与大国交不同,西国与中国交又不同。

即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

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

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

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案,西人会审,各国所无也。


由此,他主张
A.取缔列强特权,实行闭关锁国 B.清除外国势力,推翻清廷统治
C.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改革 D.抵御列强干涉,维护国家主权
9.19世纪中叶,曾国藩、李鸿章等以百战之功获取封爵;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工商业者凭借一定资财即可获爵。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B.“实业救国”成为国人共同追求
C.清政府改革科举取士制度 D.清政府政治体制发生变化
10.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

”在此毛泽东认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
A.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走十月革命道路 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11.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

此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12.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
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

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13.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

”这表明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14.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

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

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

这反映了
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
15.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

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

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

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16.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关注人伦
17.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
18.“这一时期西欧就象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

”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
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 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19.“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20.亚当·斯密曾说:“当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的时候,见识必然更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商业国,下层阶级人民都非常愚笨。

”材料在一二定程度上
A.反映了工业革命制约民主思想发展 B.揭示了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
C.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失灵 D.彰显了工厂制的优越性
21.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
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 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
22.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
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
D.压制了法西斯势力
23.对图3解读正确的是
图3
A.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
C.美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凯恩斯主义始终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24.图4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

其中参加国的国旗
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
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

可见,马歇
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25.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

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

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

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

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 N 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
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

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

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材料二从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

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

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

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

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


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
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

l913年宪法第l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

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

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

——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

(12分)
2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

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

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l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8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分别概括图5和图6反映的历史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12分)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三质检(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C 2.B 3.D 4.A 5.A 6.C 7.A 8.D 9.A 10.C
11.B 12.A 13.B 14.B 15.D 16.A 17.C 18.A 19.C 20.B
21.A 22.B 23.A 24.C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
50分。


26.(18分)
(1)主要特点:制定相关法律作为惩治职务犯罪的主要依据;(2分)对违法官吏实行严厉惩治;(2分)运用综合手段进行预防(2分,若答出具体的内容,如从官
吏从政标准、经济上给予俸禄、法律上惩罚、监察、考核相结合等,也可
给分)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官员和富商之间的勾结;道德标准的败坏。

(6分)
措施:改革文官制度、选举制度;经济上限制垄断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7.(20分)
(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2分)
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

(6分)
(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治理污染;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4分)
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人伦道德。

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4分)
28.(12分)
信息:图5 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2分,或答文艺复兴亦可)
图6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分,或答新文化运动亦可)
同:封建思想的阻碍;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等。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异: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发展;世俗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的结果;
欧洲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制约;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阻碍;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