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虫及黑热病防控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搏大都增速,血压降低。患者血浆蛋白总量的下 降以及贫血,因此可发生水肿,以下肢和脸部最常 见。偶亦出现全身性浮肿 。发热期间伴有鼻出血。
患者淋巴结常有轻微或中度肿大 ;夜间咳 嗽;绝大多数妇女在患黑热病后月经闭止, 发育也受影响。
12
2019
-
13
黑热病病人--肝脾肿大
示脾肿大 黑热病俗称 “大肚子病”
一般在初次发热半个月后可触及,半年 后可能超过脐部,最大的可达耻骨上方
有半数左右的病人肝脏呈肿大,肝肿大出现常较脾肿大为迟, 肿大程度不如脾肿大明显, 很少有超过右肋缘下6cm者
-
11
3 黑热病的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 •其他症状
2019
患者常有口腔炎,患者食欲减退常有消化不良 及食后胃部饱胀的感觉。甚至可引发恶心呕吐 及腹痛等症状。
2019 -
12岁男孩 脾肿大 贫血 严重消瘦
14
4 黑热病的诊断治疗即防治措施
•诊断
病原检查
→ →
用组织穿刺法自脾、骨髓、肝或淋巴结取材,穿 刺液涂片后,用瑞氏或姬氏染色,油镜下检查无 鞭毛体。上述穿刺液还可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 后检查有无前鞭毛体生长。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 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等的阳性 率较高,但与其它疾病常有交叉反应,亦不宜 用于疗效考核。
免疫诊断
分子生物学 诊断 2019
→
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诊断杜氏利什曼原 虫感染研究得较早,效果满意,有很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15
•补充
我国黑热病特殊临床表现
1. 皮肤型黑热病:多数为结节型。结节呈大小不 等的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及颈 部,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 2. 淋巴结型黑热病:无黑热病病史,局部淋巴结 肿大,大小不一,较表浅,无压痛,无红肿,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活检可查到无鞭毛体。
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 道,二分裂法繁殖
7
2019
1.2 生活史(life cycle)
↙
转变为前鞭毛体 (白蛉体内)
2019
无鞭毛体 (人或哺乳动物体内)
二分裂繁殖﹑发育
→
-
↖
感染性的前鞭毛体 (白蛉体内)
8
2019
-
9
2 治病机理
脾肿大 脾功亢进 单核巨噬细 胞破裂 全血
WBC 血小板
抵抗力 出血
2019 3
利什曼病
}
{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2019
→
-
黑热病
4
1.1形态
1.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 ) (Leishman-Donovan body)
椭圆形或圆形 无游离的鞭毛 虫体很小 均值4.4µm×2.8µm 高倍镜下可见基体和根丝体 ﹙鞭毛根﹚
2019 21
研究进展
•青蒿素有望用于治疗黑热病
学家评估了青蒿素治疗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效果。发现该药能在利什曼 原虫生长的各个阶段杀死它,特别是在致病的“无鞭毛体”阶段。青 蒿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更有效,这一事实表明该药是通过巨 噬细胞起作用的。巨噬细胞是一种能吞噬和杀死入侵人体的有害生物 的免疫细胞。很可能青蒿素不会直接杀死利什曼原虫,而是进一步激 活巨噬细胞,从而让它清除利什曼原虫。青蒿素比目前的抗利什曼病 药物戊烷脒和米替福新更加安全。前者可能导致糖尿病,后者有可能 导致下一代出生缺陷。青蒿素的优点在于它是已经获得批准的药物, 因此毒理试验已经完成。由于利什曼病是印度的流行病,而且目前的 抗利什曼病药物存在副作用,使用青蒿素治疗利什曼病的前景非常令 人鼓舞。
2019
-
16
2019
-
17
2019
-
பைடு நூலகம்
18
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
→
防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采用五价锑剂葡萄糖酸锑钠,国产制剂为斯锑黑 克较好。对于少数经锑剂反复治疗无效的病人或 不适宜使用锑剂的病人,可用戊脘脒或二脒替等 芳香双脒剂治疗。皮肤性黑热病患者的治疗以戊 脘脒为佳 。
•预防措施
{
消灭病犬 保护健康犬 杀灭白蛉
5
2019
2.(前)鞭毛体 Promastigote
虫体呈梭形 大小为10~20µm×1.5~4µm 核位于虫体中部 基体发出一鞭毛,长与虫体相近,弯曲 前鞭毛体运动 活泼,鞭毛不 停地摆动
虫体前端菊花状
2019
-
6
白蛉 (Phlebotomus sand fly )
体小,3㎜,约为蚊子1/3, 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 黄色
19
2019
研究进展
•利什曼原虫核酸疫苗
用含编码利什曼原虫GP63基因核酸疫苗pcDNA1-GP63直 接免疫BALB/c鼠,检测到质粒在小鼠至少存在40天,抗体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高水平表达的GP63。硕大利什曼原虫 攻击感染,发现鼠已产生高度抵抗力。利什曼原虫抗原能 诱导免疫小鼠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通过Th1型细胞免疫 抵抗攻击。BALB/c小鼠一般对利什曼原虫感染敏感,因为 它不能激活Th1反应,除非加入外源性的IL-12。核酸疫苗 的发生、发展时间虽不长,却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 它具备的许多优点如操作方法简便,能同时诱导机体产生 高水平保护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力,且安全、持效,有抗 各种病原体感染及抗肿瘤的广阔应用前景,正引起各有关 研究领域学者的强烈兴趣。 20
2019
研究进展
•反义核酸技术在防治黑热病中的应用进展
利什曼原虫所有mRNA的5´端均含有一共同的由35 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外显子(5'-ACCGCUAUAUAAGUAUCAGUUUCUGUACUUUAU UG-3'),这为AON … 提供了极好的作用靶位。研究表 明,以小外显子为靶的16 nt PS AON(5'-CTGATGCTTATATAGC-3') 杀死培养鼠巨噬细胞中无鞭毛体, 而对宿主巨噬细胞无损害。当16nt pS AON浓度为 10μmol/L时,约30%感染巨噬细胞在培养后24小时 好转。为进一步提高细胞对AON的摄入,将16nt pS AON与软脂酸连接,并与人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混 合,用于体外感染巨噬细胞测试……
RBC
Ⅱ型变态反应
贫血
利 杜 体 大 量 繁 殖
2019
增生
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 肝功受损 白蛋白 白 /球
浆细胞
免疫复合 物沉积 Ⅲ型变 态反应
-
球蛋白
肾功 受损 白蛋白 排出
蛋白
倒置
10
治愈后,病人获得稳定免疫力
3黑热病的临床表现 • 发热 •脾肿大 •肝肿大
2019
95﹪的黑热病人有发热症状,且一般在 下午发热,夜间伴有盗汗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2019
-
1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nia dunovani)
2019
-
2
人体寄生利什曼原虫( Leishmannia ) 杜氏利什曼原虫(L. dunovani) 热带利什曼原虫(L. tropica)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 mexicana) 巴西利什曼原虫(L. brazil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