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样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07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的
培养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人才。

1.研究生学位: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本专业领域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关于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辽阔和坚实基本和基本技能,理解本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关于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规定具备重要学术意义或应用前景,应具备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需达到相应规定。

二、研究方向
1.大气物理:旨在研究大气中发生宏观和微观物理过程(涉及边界层物理、大气辐射、云雾物理等),揭示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和制约依存关系。

掌握当代大气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基本理论,培养在有关领域应用技能。

2.大气环境:研究污染成分在大气层内扩散、输送和运动规律和它们在大气中经历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大气中二次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其影响。

掌握当代大气扩散和大气化学理论及模式,培养在大气环境应用方面能力。

三、招生对象
1.研究生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土学位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研究生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已获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面试合格者,入学后两年完毕基本课及学位课,享有研究生生待遇,在第三学期中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先进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有博士生待遇。

中期考核未通过者继续按研究生生规格培养。

3.博士研究生:已获研究生学位在职人员,应届研究生毕业生。

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研究生研究生:二年半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立
(一)研究生阶段
A类:
科学社会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学分)
大气问题数值模仿(3学分)
C类:
大气边界层动力学(3学分)
大气气溶胶(3学分)
大气扩散理论与模式(3学分)
大气辐射传播(3学分)
D类:
云雾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2学分)
大气化学(2学分)
大气污染模仿进展(2学分)
雷达气象探测进展(2学分)
卫星遥感技术(2学分)
大气湍流(2学分)
云和辐射互相作用(2学分)
都市气象学(2学分)
(二)博士阶段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外语
大气环境模仿研究
气候数值模仿
近代大气动力学中数理基本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拟定导师,制定培养筹划,导师负责
所有培养工作。

2.硕一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拟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引小组制定培养筹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引小组负责所有培养工作。

3.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引小组,制定培养筹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引小组负责所有培养工作。

4.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基本课和专业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提问。

规定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初并阅读关于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本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专业课除笔试外,规定写专项综述报告,以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深度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教研室组织涉及导师在内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状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是求事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估成绩并给出分流结论。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毕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解决。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引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研究项目结合。

拟定论文题目后来由系组织关于专家审议研究生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拟定后,应拟定研究生培养筹划,涉及各阶段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筹划由研
究生在导师指引下拟定,经系学位评估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在完毕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毕后,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应请2位(其中必要有一位外单位专家)、博士学位论文请5位同行专家(其中至少有两位外单位专家)评阅论文,写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研究生学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构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构成(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博士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批准,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研究生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刊登一篇与学位论文关于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申请博士学位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刊登3篇以上(含3篇)与学位论文关于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至少一篇是在国内外本学科一级刊物上刊登。

如在答辩潮流未完毕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评估委员会依照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委员会意见并按照关于规定作出与否授予学位决定。

十、参照文献
1.边界层气象学教学程,赵呜等编,气象出版社,1991
2.S. PalArya.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y and dispers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大气辐射学,刘长盛等编,1987
4.大气气溶胶,章澄昌等编,气象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