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兴亡通鉴十条主要历史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兴亡通鉴:十条主要历史经验
高放
2013-2-25 15:39:33 来源:《当代世界》2011年第6期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与版图上有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于1917年横空出世,灿然兴起。它在1918-1920年打败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猖狂进攻后,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快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消灭各种私有制,于1936年宣告基本上建成了人类四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随后苏联又在1941-1945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为消灭法西斯势力做出了重大牺牲与贡献。战后苏联进而帮助欧亚12个国家摆脱了资本帝国主义统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又于1954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首开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先河,1957年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1961年第一个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中曾经几度光芒四射,令人钦慕。可是它自70年代中后期起开始由盛转衰。拖延到1991年竟未见刀光剑影,未闻枪声炮鸣,就悄然自尽,土崩瓦解了!苏联这颗20世纪人类社会太空巨星前后74年的起落,正如中国古书《左传》所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么苏联兴亡之路的奥秘究竟何在呢?这是众多历史研究者都在悉心探求正确答案的既大又难的重要课题。我把自己60年跟踪探索研究的感悟简至十个要点,这也是我们从苏联兴亡中应该引以为明鉴的核心价值所在。
第一,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任何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
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自1883年成立劳动解放社至1898年成立社会民主工党,再到1903年重新建党,历经20年的艰苦奋斗。从1903年起党内又分为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派。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重视思想建党,先后批判了民粹主义、经济主义、马哈伊斯基主义(唯成份论,歧视知识分子),孟什维主义、
取消主义、召回主义(主张召回在杜马议会的党员议员,拒不参加议会合法斗争)等等错误思潮,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认定俄国革命要分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列宁还重视组织上建党,使党成为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有严密组织纪律的战斗队。党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要厉行集中领导;在条件好转时要特别强调发扬党内民主,这样才能减少党的领导人失误,并且充分发挥党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俄国党1905年才有8400名党员,到1917年3月增为2.4万人,1917年10月又增为35万人。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和健康成长是苏联社会主义兴起的前提和源头。
第二,现代政党政治难以一党孤军作战,独占鳌头,需要多党合作增强实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因不同利益集团有不同诉求,通常是多党并立,互相角逐,既有联合,又有斗争。俄国1902年成立了代表广大农民也主张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党,1905年又出现了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与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十月党。工人阶级的社会民主工党在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中力争联合社会革命党,孤立立宪民主党,集中打击反动的十月党。到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后,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转向支持立宪民主党主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就采取打击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的方针,同时极力争取其中的左派。1917年12月成立的左派社会革命党还加入苏维埃政府,与布尔什维克党联合执政。到1918年3月该党退出政府后,从中又有一批左派另成立革命共产党与民粹主义共产党。1918-1920年俄国曾经昙花一现过两三个共产党联合执政的局面。1920年以后苏俄成为共产党一党制国家,这时列宁特别重视发扬党内民主,一直坚持党内每个人独立自主平等争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防止党内一派一人或几个人专断。
第三,政党必须争取群众支持、依靠群众力量才能打天下、坐天下。
20世纪初,俄国工人才有1000多万人,农民却有1亿多人。在俄国争取、依靠群众重点是要争取、依靠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列宁于1903年撰写了长达4万多字的《给农村贫民(向农民讲解社会民主党人要求什么)》,提出并且阐述“工农联盟”的重要原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重要创新。布尔什维克党的形成和发展为工农联盟做了大量工作,在工厂和农村广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创办多种报刊、召开多种集会,向广大工农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三条:成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主要是满足工农大众的要求。在报刊上宣传这三条纲领时采用隐语,号称“三条鲸鱼”。到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推翻沙皇专制政府之后,党转向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时就改变纲领,公开提出“和平、土地、面包”三点要求,主要也还是为了争取工农大众的支持。党还把工农大众在1905年革命中创造的、1917年二月革命后得到发展的工农代表苏维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机关,这是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创举。
第四,政党的奋斗目标是掌握政权,实现党的纲领。社会主义政党只有掌握政权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布尔什维克通往执政之路是采取合法公开斗争与非法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方针。合法斗争表现为党在各种群众组织中公开活动争取人民群众,参加国家杜马议会斗争等等。沙皇专制政府在人民革命运动逼迫之下,于1906年4月召开第一届国家杜马(即议会),最初党号召抵制杜马。1907-1912年,又召开第二、三、四届杜马,这时革命已处于低潮,党就改变为积极参与杜马选举,在杜马中善于联合进步派别利用杜马讲坛揭露沙皇专制本质,提出有利于工农大众的要求,以唤起民众。进行非法秘密斗争,包括党打人各种群众组织和要害部门进行秘密
活动以及党参与群众的示威游行、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等,争取党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党在低潮时期坚持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继续艰苦奋斗。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党在苏维埃中竭力争取群众,十月革命胜利后党的领导人列宁等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家领导人,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
第五,党执掌全国政权后进入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首先要依靠先进的工农国家政权,大力增加生产力总量,大力提高民众文化水平,大力逐步全面改造旧社会,不能急于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
可是苏维埃国家在1918-1920年三年内战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外战中却急于把战争时期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措施。如不用货币,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取消市场,把农民的余粮都征收上交国家等等。这样到1920年战争结束时就引起工农大众不满,有的地方甚至发生农民“拥护苏维埃,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暴动。列宁当即于1921年改正过左错误,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恢复货币流通与市场交易。这样苏联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1923年列宁临终前还口授溉言,强调要完成新经济政策所承担的过渡时期的诸多历史任务“需要整整一个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可是在列宁说这些语重心长的篇言仅仅六年之后,在欧洲革命推迟、中国大革命失败、国内生产力依然落后、工农关系紧张等很不好的情况下,斯大林却教条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急于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用行政命令手段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和农民个体经济,搞农业全盘集体化。到1936年苏联宣布结束了过渡时期,基本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实际上苏联只是建成了低标准、歪标准的社会主义,给苏联社会后来的发展留下了很深的后患。正是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和超前的生产关系变革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