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一、梳理情节人物,学会复述整理
师: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文章的情节,在复述之前,老师有个要求,按照“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梳理,不能看课本。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比如,引子部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皇帝的爱好,特别喜欢穿新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换,非常疯狂。
所以我可以把引子部分概括成“皇帝爱新装”。
好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了,给你一分钟的整理语言的时间。
生:开端部分:是文章的2——4段,京城里来了两个骗子,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这种衣服还有一种......的功能,于是皇帝就花重金让这个骗子为他织新装。
我可以概括成“骗子织新装”。
发展部分:是文章的5——22段,皇帝前后派了两个大臣去看新装,这两个大臣明明没有看见衣服,却怕别人知道而向皇帝撒了谎,而皇帝最后也亲自去看新装,骗子的骗术也蒙骗了皇帝。
我可以概括成“君臣看新装”
高潮部分:是文章的23——32段,骗子连夜为皇帝准备新装,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每个人都对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
我可以概括成“皇帝展新装”。
结局部分:是文章的33——36段,一个小男孩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百姓们都纷纷议论,而皇帝还故作骄傲地游行。
我可以概括成“小孩揭新装”。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篇文章是以什么来作为线索的?(新装)提到了几类人?那现在老师再给你提供一条线索,这个故事都是围绕“骗”字来写的,如果我说骗子是在行骗,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神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皇帝受骗。
生: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众生:骗人。
师:对。
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
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
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不是。
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
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
(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
小孩揭骗。
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皇帝的新装》这个骗局,在外人看来并不算高明。
可是所有人居然都被骗了。
这是一个喜剧,更是一个悲剧。
从这个悲剧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性的弱点。
那这些人究竟为什么会被骗?他们为什么在骗局中迷失了自己?下面我来扣住文本语段,交流一下。
二、回归文本语段,交流文章主题。
师:每个小组可以在“大臣、百姓、皇帝”中任选一个进行组内交流,一定要结合文章中的语段来探究被骗的原因。
(让小组人员选择,4个选皇帝,两个选大臣,两个选百姓)大臣:(生)他怕说出真相来,别人就会认为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别人就会认为他不称职。
而皇帝认为他是称职的,诚实的,很有理智,万一说错话就可能丢了官,甚至丢了命。
师:能不能再挖掘的深刻一些,因为他身上有怎样的人性的弱点?(引导:虚伪,自私,看重名利)
在真相面前,他最先想到的是自己,是明哲保身。
百姓:第5段,大家对这件衣服充满了期待,都想通过这件衣服看看他们的邻居究竟多么傻、多么笨,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百姓既无知愚昧,又自私自利,光想着看别人的笑话。
32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皇帝的衣服漂亮,百姓人云亦云,随大流,从众。
真相就在以讹传讹中消失了。
(引导:愚昧无知,自私自利、从众)
皇帝:1、因为皇帝很爱美!所以他才会被骗,从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看出。
师:童话多么幽默、夸张!爱美有错吗?
生:有错!
师:有错吗?
生:没错!(学生快要被老师问晕了,不能确定!)
师:所以我专门跑到我母亲那里拿了她一件颜色鲜艳的外衣,跟黑色的裙子搭配起来漂亮吗?
生:漂亮!(笑)
师:那你们说我爱美有错吗?
生:没有!
师:爱美没有错,但把爱美成了嗜好就不对了,变成癖好就危险了!请刚刚这位同学把爱美写在黑板上。
(引导:虚荣)他用一件衣服检测大臣的称职与否,自作聪明。
(师出示相应文段:“那正是我最喜欢的衣服!”皇帝心里想。
“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织出这样的布来!”)那你现在来做皇帝,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读得很生硬,感情不够)师:童话可以大胆地夸张,我们也可以大胆地夸张读!再请一位同学读!
2、因为皇帝很爱面子。
因为小男孩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后,他还是继续游行,而且摆出一副更高傲的样子!他怕别人嘲笑他,所以他宁愿受骗,也不愿接受事实。
师;皇帝真的只是爱面子吗?
(师出示相应文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皇帝心里想。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真是我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
师:皇帝害怕的是--(引导:权力)请你来体会一下皇帝的内心世界,读一读这个语段。
(读得快速、震惊、害怕、担忧)皇帝此时真是胆战心惊、可怜巴巴呀!如果前两个大臣说实话,他还会这么窘吗?如果他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转身会对大臣和骗子说什么?
生:你们俩居然敢骗我,这布料明明就不存在,你们不想要工资了吗?
生:你们胆敢欺骗我,犯的可是欺君之罪,来人,拉出去斩了!
师:多么威严的皇帝!如果皇帝是这样说的就好了,而皇帝为了权力最终是这样说的:“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
“我十分满意!” 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要把声音读得高一些。
而这样一个骗局最后是被一个小孩子揭穿的。
(看幻灯片,齐读: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为什么这个小孩子没有被骗?(没有私心、实事求是、诚实、纯真)
师:多么荒唐的一个骗局,多么无知的一群大人,他们虚伪、自私、虚荣、愚昧,在名利、权力面前他们只想到自己,以至于迷失了自己。
所以我们要慢慢祛除内心这些肮脏的弱点,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像那些大臣一样虚伪自私,要敢于说出真相,我们也不要像那些百姓一样人云亦云,要勇于追求真理,我们更不能像皇帝一样虚荣愚昧,要敢于正视最真实的自己。
今天咱们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就要去传播这最纯真的品质。
三、你言我语,传播“纯真”品质
这件新装就像照妖镜,照出了大人的嘴脸。
同学们,在你们读过的历史故事或接触的人和事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1、一天,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
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蜡苹果。
”这位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3、1958年,我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活动,许多新闻都报道有些地方农民水稻的亩产已经达到了十几万斤。
但凡一个有常识的人,谁会从内心真正的相信呢?但是,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又有谁在当时就说出了事情真呢?
师请出一组(四人)学生到台前表演,一人读旁白,一人扮演皇帝,两人扮演大臣,师请一男生扮演小男孩,其他同学扮演老百姓。
学生的表演很滑稽,引得全场哄笑!
师:我来采访采访,请问皇帝,你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还要走完游行呢?
扮演皇帝的学生:因为我要维护我的面子和尊严,保证我的权利!
师:看来你迷失到不可救药了!(全场哄笑!)
师再请出另一组(四人)学生到台前表演,人员分配同上。
学生的表演也很滑稽,照样引得全场哄笑!
师:我来采访采访大臣。
这位大臣,你看到你们的皇帝在你们前面裸奔,你们的心情好受吗?
扮演大臣的学生:不好受,但是如果我们说出来的话,那我们不就不称职、不聪明了吗?我们会丢掉权利、面子甚至生命的!
师:看看你们,这可不仅仅是虚荣啊,已经变成虚伪了!
师: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