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搞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
【摘要】小城镇是指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县城和中心集镇,它具有地理性和灵活性等诸多因素。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民工就业,具备一定优势。

但是,在贫困地区如何解决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质量不高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镇化;优势;思考
一、城镇化的意义
加快小城镇发展,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带动城镇化,发展乡镇企业和状大县域经济,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加快小城镇发展,就是通过小城镇这个重要阶梯,从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就是要在城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加速农村文明进程,又缓解了城市压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也是城了统筹,共同发展的需要,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走共同富裕道路,真正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整体和谐意义重大。

二、小城镇建设的优势
1、政策优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取向,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员,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近期中央出台的二号文件,更是对系贵州这样的地方带来更多的自主权和优惠政策,对加快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2、农民的心声
我国农村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正转向非农产业,他们走进周边的小城镇,并通过城镇对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带动辐射周围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现今还没有走出来的农民都以先走到小城镇的农民为榜样,要向他们学习,争取自己也成为城镇里的一名成员,大多数人都愿把近年的劳动收入的多数效在买房和建房上。

3、生存压力小
小城镇的优势现为人口压力小,体制上灵活,农民工进城就业落户的门槛低,障碍少,在小城镇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能够享受基本公平。

在小城镇没有严格的户籍限制,没有很高的房价,没有很高的生活消费。

若农民向就近小城
镇迁移,语言能相通,人呢风俗又相似,文化、生活方式又相差不远,在心理上又没有受外排压力。

小城镇里的服务设施又能增加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使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划规模较小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我觉得如西南地区人口较多是客观事实,就现在建好的不少小城镇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挤,人行道、车道设计得窄,盲道这种体现人性化的设施没有完善。

地下设施上设计缺乏长运性,如下水管口径由于过小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翻修,公共设施中如公厕,修息櫈等设计建得少。

还有今年挖通信管道,明年挖煤气管道,后年挖排水管道的现象出现,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给市民的出行,居住带来不便。

城市管理方在,由于小摊小炍的知法率低,执法队伍也缺少专业技能和规范意识,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粗暴执法。

加上近年出现在贵州的翁安事件、黔西事件等,给我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加上前些年各地政府部在大力发展房地产,在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低端市场的建设,而民众的购买力客观上决定了地摊,零食摊贩存在的必要性,还好是近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严格房地产业的政策限制了房地产炒作,同时“十二五”规划放缓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指标:7%左右的增长率这个数字,给地方上发展小城镇留足发展空间。

2、新城镇的定位不够
在现阶段开建中的小城镇均缺乏有力的支柱产业,即使有、都有在规模小,链条短,现代化水平低的状况,对城镇资源整合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对市民出行交通便利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3、对环境问题重视得不移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部地区的淘太产业就有很多往西部转移,在西部接纳的企业中就有不少是对环境有污染的,这些企业虽然能给西部地区用较短的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但负面带来的污染周边环境问题地是严重的。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针对西部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的实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分期分批,非均衡推进当地新城镇建设思路,按照“推新区拉老区,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制定出长远点的建设规
划,注重规模、容量、能有远景点的综合承载,运作能力,把小城镇建设目标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让人感受有搞当今小城镇建设又有未来发展领先意识的体观。

2、量体裁衣,因地制定
在现有的经济能力下,积极争取上面部门政策,资金支持,通过招商引资等融资方式,加强建设力度。

要体现出“高起点、有特色、重长远”的原则,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

注意留足城镇未来发展的空间。

根据自己的可运作资金情况,根据自己的环境地理情况合理安排,合理布局。

能依山建的就依山、别一味的追求推平。

3、注重制度创新
在小城镇建设中可进行投资体制试探,如:土地入股份红。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一事一议”办法。

别人出资,农民出地共建共管,按股份分红的道路,这种方式又能很好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

土地置换方式试探,达到以地生财,以财建路,以路带城的目的。

协调银行、企业、农民合作。

对企业生产时对农户有影响的地方,政府出而帮助企业,银行资金的解决农户从厂区或受干扰地区搬至小城镇的费用。

4、重视效益、强化管理
小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所以,在建小城镇时,要有自身优势主导产业作支撑,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把产业发展纳入城镇发展,区域发展的轨道。

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历史沿革、地域特点,民族文化,来挖掘内在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找准主导产业。

积极培育出优势产业以夯实小城镇经济基础。

塑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

加强管理队伍尤其是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好管理制度,让公仆真正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市民,处理好干群矛盾也是和谐新城镇的需要,就现城管队伍为例,近年来,不少地多出现的群体事件,媒体报道出的一些城管粗暴执法事件。

虽说这些事件的原因复杂,但有一点,就是与城管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是密不可分的。

因而对现有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严格把关、在社会上招收人员进入管理人员队伍,既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又得到老百姓的赞成。

5、合理布局、保护环境
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是城镇化的基础。

困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持环境资源,生态资源的平衡,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有效保护好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建立城乡生
态一体化,确保农业、工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根据资源状况,科学、合理高效地把自己在历史上,自然地理上行成的一些优势和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推进本地城镇化工作进程中,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效益有机结束起来。

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效益好、消耗低、污染低的开发与发展体系和机制,做到经济环境,建设三者齐抓共管,并注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

确定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确定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格局,达到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合理配套,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