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产生》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
2、在探究过程中,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良好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准备几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教案背景】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学课题】声音的产生
【教材分析】
该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平日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实践。
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最后得出结论。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便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聚精会神的听,然后告诉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一段交响曲)
师: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这么多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
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
)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以及读书声,倾诉着大家的幸福和快乐,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
(板书:声音)
师:你想知道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师:学贵思考,善于提出疑问,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同学们积极地去探究,就一定会有收获。
那么,我们现在课堂上探究哪个问题比较合适?
生: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应该先研究哪一个?
生: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题板书。
)
二、探究活动
1、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水平。
师: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动脑思考后发言。
)
师:各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制造声音。
)
师: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
(学生交流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办法。
)
2、提出自己的猜想。
师:现在再来想一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认为对物体施加一种外力,物体就发出声音。
但你用力扯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声音了吗?
(教师演示)
生:没有。
师:这说明同学们刚才的结论正确不正确?
生:不正确。
师:那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想不想继续探究?
3、实验探究。
师:现在再让你桌上的材料发出声音,观察发声前后物体有什么不同。
探究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师:在动手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一讲在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
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抖动、哆嗦,在震动等。
在科学上,我们说物体在“振动”。
(板书:振动)
师:振动是指物体做快速的来回运动,这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板书:声音)
师:知道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那你能想办法让声音停下来吗?大家亲自动手做做看。
(学生动手做。
)
师:同学们看到了,振动停止了,声音也随之停止,这又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三、拓展活动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组声音,仔细听,分辨一下是什么声音?(播放一组声音,让学生分辨。
)
师: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很轻松地就分辨出来了,你能不能露一手,模仿一种声音?
(学生模仿各种声音。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模仿出了这么动听、可爱的声音,那你知道人发声时是哪儿在振动吗?
(学生进行猜测。
)
师:是我们的声带在振动。
请用手摸摸声带,感受发声时声带的振动。
(学生动手感受。
)
师: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坏了人就不能发出声音。
同学们要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
师:学到这里,我想问一问,对于声音,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说出自己心中还存在的疑问。
)
师:看来在声音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希望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关注声音,继续探究声音里面的“为什么”,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敲、打
摩擦、振动、声音
碰撞
【教学反思】
《声音的产生》一课在执教时,通过优美的乐曲带领学生步入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且引出了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制造声音实验、使物体发声实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在制造声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做出假设。
假设不是凭空猜想,而是从观察和收集资料出发,经过整理和分析产生的想像和概括。
探究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科学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手段”。
学生在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交流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对物体施加外力这一因素上,及时加以引导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的注意力由外力转移到发声物体的变化这一根本原因上来,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交流时对于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得出就是很简单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