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富县沪谊希望小学李莹莹
【摘要】:着力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特别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
要。

对学生养成终身自我教育打下了基础,学生成绩的
提高也会自然在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

小学
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
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刚踏入刚
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
惯相当重要。

【关键词】:习惯学习习惯主动性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小学时期.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
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三)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时期(6-11岁)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二、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1、学习的动力,就是爱学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习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
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6、课前预习,单元复习
7、读书看报,查找资料
8、学有计划,学有目标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日后发展的重要影响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
就会收获命运。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是他们日后独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面的引导十分重要。

教师、家长的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样的影响,学校管理是否科学也不可忽视。

这就要求师长懂教育和心理规律,又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要求。

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因固然重要,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学生自身决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及行为都影响其习惯的形成。

所以,应首先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就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这种积极情感作用下容易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配合以行为和智力操作的训练,慢慢就会克服掉旧的动力定型,形成新的良好的动力定型。

好的习惯形成了,学习成绩必然随之而得到提高.
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极为重要,在小学剪短又是他们形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身为日后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要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

四、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

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

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

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

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

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参考文献】
[1]崔峦:《重视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M],《广东教育》[M], 1983年12期。

[2]周庆元:《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湖南师范学报》[N],1983年1期。

[3]陈黎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习惯教育说系统》[A],《聊城师范学
院学报(哲社版)》[N]1997年4期。

[4]任丽丽:《历练是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N],1999年1期.
[5]王先木:《培养习惯.开拓知识。

培育思维》[A],2004年3期。

[6]向玉琼:《培养良好习惯,提高个体素质》[R],《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N]1999年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