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版)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 (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狂”
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关于“报”,有两种理解,你觉得哪一 种解释好?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 (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 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读 “狂”
这两则资料中,“报”分别被理解为 “酬答”和“告诉”。而“告诉”更适合这 首词的理解,因为前者射虎是为了酬答百姓 的围观,而后者是苏轼告诉全城的人去看他 像孙权当年那样射虎打猎,后者更能体现他 的“少年轻狂”。
读 “狂” 分析词中苏轼的“少年狂”
①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苏轼打猎把猎狗和苍鹰这样凶猛的动物带在身 边,来显示他的勇猛。特别是“牵”和“擎”表 明,他没有让猎狗和苍鹰去发现猎物,而是把它 们带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是为了炫耀。另外,苏 轼的穿着打扮很抢眼,很张扬,带着“千骑”, 场面盛大、招摇。这些确实都是“轻狂”的表现。
读 “狂” (二)品读下阕,分析苏轼的“心狂”
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 的意思,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 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出了他对 “鬓微霜”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表现苏 轼不服老的狂气。
读 “狂”
2.结合资料,探究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句中苏轼到底是自比冯唐还是自比魏尚。
读意
词句解释:
⑿.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应当。挽,拉。雕 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⒀.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 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 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 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 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读意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 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 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 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 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 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 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 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
看天狼星,只能在东南和西南,是绝不会
出现在西北方向的。(刘海波《苏东坡看
到天狼星吗?——谈天球赤道坐标系》)
读 “狂”
天狼星应该出现在苏轼的东南或西南方向, 可他为什么要“西北望,射天狼”呢?
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弧九星, 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常向于狼。 (《晋书-天文志》)
雕弓非实指,而是指天上的“弧矢”星座, 即天弓。我们似乎看到苏轼化身为一个顶天 立地的巨人,拉动了那把“天弓”,射向了 控制侵略的“天狼星”。于是,天下太平! 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 表现。
读情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 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 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3、 词的下片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 情感?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冯唐一生屡遭贬官,到老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魏尚虽然被贬官,但后来又重新得到重用,而且把 云中郡治理得很好,令匈奴人忌惮不己。而此时的 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京城,因此 他更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冯唐那样的人持着朝廷的符 节使自己能够像魏尚一样重新得到重用。在宋辽边 界之争中,宋国最终割地七百里给辽国,所以,苏 轼也希望自己像魏尚一样平息边界之争。这些都表 现出他的抱负远大,是他“心狂”的表现。因此, 苏轼自比魏尚更加合理。
读意
词句解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 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 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 坦处。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 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____为__报_倾__城__随__太__守_,__亲__射__虎_,__看__孙__郎____。 4.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 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______酒__酣___胸___胆___尚___开__张___,___鬓___微___霜__,___又___何___妨___!
读意
词句解释: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 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 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 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 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 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 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 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 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 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读 “狂”
3.运用资料,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中“雕弓”的内涵。
天狼星是大犬座中的一颗最亮星,在天
知 识 链 接
赤道以南。通过计算,在北京地区,天狼 星的最高高度是33度。苏轼写这首词的时 候是在密州,北宋的密州是现在的山东诸 城,其地理纬度是36度,那么天狼星在密
州所见到的最高高度是37度。因此,密州
读 “狂” (三)结合资料,体会苏轼的“进取之狂”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 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 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 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
读 “狂”
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 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词中 “老夫”“聊”“尚”这些字也可看出一二。苏轼虽被排挤,受 冷遇,但他依然为百姓着想,他在杭州和密州时,为百姓做了很 多实事,政绩突出。因此,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 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四十岁了,虽然 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像武官那样奔赴沙场,英勇杀 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 “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 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目标瞻,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省 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 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读人
读词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右擎苍(qĺng) 貂(diāo)裘(qiú) 鬓微霜(bìn) 千骑(j ì) 酒酣(hān) 何妨(fáng) 遣(qiǎn)
读词
2、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昂扬的语调, 奔放的气势。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读 “狂”
(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
1.分析“狂”的内涵

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 的一个字概《古括汉就语常是用—字—典》对“狂”的解释,
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 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 乱。
什么是“狂”呢?
读 “狂”
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 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 衣着打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 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与众不同。词的上阕侧重表 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 是“少年狂”,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 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齐读上阕,看看成熟稳重的 “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 心。
读情
描 上阕 写
密州 出猎
亲射 虎
渴 望 建
保 卫 国
功家
立的
下阕 抒 盼遣 射天 业 豪
情 冯唐 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 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___会__挽_雕__弓__如__满__月_,__西__北__望__,_射__天__狼______。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 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 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___持__节_云__中__,__何__日_遣__冯__唐__?_____________
【宋】苏轼
导入新课
对于苏轼的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 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轼,仿佛离了苏轼,山、水、 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 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 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轼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 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其实,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轼还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 他为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读 情 1、齐读词的上片,看看上片描写了怎样的 画面?
第一句犹同特写镜头,把一位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双目炯炯 有神的壮士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第二句犹同镜头有近及远地拉开,先给一个特写:一位锦帽 貂裘的壮士率先在前,双目紧紧地远视着方,策马飞奔; 千余膘 马紧随其后,马蹄哒哒,从一座座小山冈上席卷而来,尘土飞扬, 气势豪迈, 场面壮阔。第三句犹如镜头由远推近,先写上句, 推出全景:全城的百姓倾城出动,紧紧跟随在太守的身后, 围猎的场面紧张而热烈,突然间,四野一片寂静,原来太守 在亲自搭弓射虎。一个特写:看!雄心勃勃,屏气凝神的太 守,仿佛当年的孙郎再现。
读意
词句解释: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 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 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 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