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以渔”。

会计专业课教学同样如此,也要充分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财会专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之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会计人才。

标签: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学的不利方面
1.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会计课程,大部分是理论课,只有很少的几节实训课。

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学生听课如坠云雾,等到进行实训时理不清思路,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往往出现有一组学生做完,其他人过去“参考”一下,随后全班就都做完了。

本来对动手实践有兴趣的学生也之只好应付了事。

这样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基础会计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能力。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入学年龄在17岁左右,正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等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很好地利用该特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3.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 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师是主动施教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灌输的对象。

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往往是采用“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条线式的满堂灌,按照规定的步骤和程序,先解释概念,再引入例子。

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或一窍不通。

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知识。

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很难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运用
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课题训练法等,师生双方共同在模拟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

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 ,从而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技能。

例如,笔者在讲授《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时,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先介绍概念、特点,再介绍书本的例题,最后引导学生处理书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


全可以抛开现有教学模式条条框框,大胆采用以“案例教学”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可从以下方面来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布置任务。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原始票据,看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票据有哪些?(明确工作任务)。

第二步,知识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预先下达工作任务,进行知识和能力分解,并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材料,完成学案的编写(课前)。

第三步,工作准备。

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收集相关空白凭证;二是工作分组,把教学班级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小组在4人左右),小组内部按照分管的工作内容冠以不同的工作称谓,组长为财务科长,组员分别为制单人、收款人、审核人,渲染真实的工作氛围(课前)。

第四步,教学实施(课中,重头戏)。

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可以按照3课时安排教学单元,教学场所一般安排在手工模拟实训室,具体教学设计见下表。

第五步,总结评价(结束前1O分钟)。

分两个部分进行,首先,由各财务科长(小组组长)简单介绍本财务科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小组总结,同时各组员之间进行自评、互评,得出小组各成员自评成绩;其次,由任课教师进行课程点评、总结,指出各工作小组的总体表现、闪光点、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公布各小组的加分因素和减分因素;最后,由教师在各小组自评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组的加分、减分因素,确定各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本次课程成绩。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主自意识的发挥。

职校学生大都基础薄弱,成绩参差不齐,其接受能力也极为不平衡。

但他们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其动手能力比较强。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主动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采取“实物示范”、“情境设置”等教学的方法,展开形象化教学,教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适时开导、诱导,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不但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应该说,“理实一体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本性,从根本质量上使学生得到发展和完善。

教学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形成学生独立的个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2.努力提高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开发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

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项目课程进行设置,要有重新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

作为一名“理实一体化”教师,熟
练的操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教师熟练规范的操作,才能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使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短期内达到较高的熟练程度。

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操作技能的练习,熟练掌握每一项技术要领、每一个技术动作。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条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加大了组织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组织安排好每一个部分的教学环节。

在组织教学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大多数学生乐于动手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如其分安排好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所保障。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往往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总是停留于口头,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是要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大学校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不断改善和完善模拟实训室的条件。

同时,学校也要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列入师资建设和规划之中,努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技能训练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专业特色与行业要求,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财会专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桥英.中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探析[J].职教通讯,2008,(8).
[2]崔秀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08,(8).
[3]刘国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4]谈兴华等.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3,(3).
[5]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