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阳地区)大事记(明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连阳地区)大事记(明清)

洪武元年(1368年)明征南将军廖永忠会同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等进取广东,略定英德、连州和清远各地,遂引兵会广州。

元守臣何真降,广东平定。

是年改广州路为府,清远县属广州府。

二年英德州降为英德县,阳山县并入连山县,统属广东行中书省(布政使司)韶州府。

三年九月废连山县,复置阳山县,属广州府。

四年十月连山县并入阳山县。

六年阳山县设铁冶所,有工人1000名,为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广东唯一一所)。

年冶铁70万公斤(350吨),占全国产量的7.8%,至洪武十八年停办。

时阳山县白莲产铁,年产铁锅甚多。

十三年复置连山县。

十四年复设连州(治在今连州市),辖连山、阳山2县,仍属广州府。

是年南雄侯赵庸率兵讨伐阳山叛蛮,将叛蛮打败。

十六年连州瑶民“倡乱”,官兵奉命镇压。

二十二年(1389年)在清远县设清远卫指挥使司(军事机构),有卫指挥使等官员21人、旗军625名;军器库1座、军匠23名。

卫衙门设在清城城东。

隶属清远卫的分别有驻在清城、南雄、韶州、连州、清远滨江等前、左、右、后、中5个千户所。

是年八月卫指挥使李膺把清远土城改筑为砖城。

二十四年连州共有5641户、37641人。

二十五年清远县滨江瑶民首领李天平为反抗官府增租加税聚众起事,都指挥使花茂率兵万名镇压,瑶民败退至阳山县三坑尾。

是役,瑶人被斩杀3000多人。

二十六年连山瑶民唐宗祥“倡乱”,率众攻占县城,焚毁城房,官吏被杀。

三十一年连山大木山、黄连山等处排瑶就抚,特设“瑶首统领抚瑶甲总以绥之”,为绥瑶之始。

永乐十年(1412年)英德县人口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2275户、8230人降至1260户、4806人。

阳山县有830户,3534人。

十三年阳山县朱祥隆在县署宣化坊之右建立医学署,后于天顺六年被焚毁。

十五年阳山知县李黾始修县志,已佚。

景泰二年(1451年)连州设总兵参将,专职镇压少数民族起义。

天顺二年(1458年)壮民首领谭公经领众造反,攻占连山县治。

是年英德知县杜宥劝谕民众辟土垦田,吸聚游民,增加户口,开12新图(乡以下设图,是农村基层行政组织)。

五年朝廷以都督佥事颜彪为征夷将军,统兵征讨连山境内壮、瑶民,并掳掠多名美貌民女回京。

六至八年清远县瑶民起事,先后3次攻陷县城。

成化元年(1465年)流民攻掠英德诸县,征蛮将军欧信出兵征讨,夺还被掳掠人口。

十四年四月清远县地震,部分地方出现地陷。

次年四月地震有声,顷刻复震。

弘治元年(1488年)连山县令辛贵收集前人志稿,删繁补缺,修成第一本《连山县志》。

二年清远县遵令实行编保、甲(户籍编制的单位)。

六年四月至五月英德县淫雨数旬,洪水淹没田园50余日。

十年袁庆祥任岭南兵备佥事,筑英德新城于大庆山。

十五年连州共有3199户、7038人。

十七年壮民梁苟龙聚众袭劫县城。

十八年始置南韶道,辖广州、韶州、南雄3府。

都司派南韶整饬兵备道佥事驻清远县,负责巡游监察南韶连清等11县防务。

正德元年(1506年)讨平连山梁苟龙。

后再发兵征讨连山壮民,从此壮户大减。

五年连山李公旺率瑶众攻打连州,知州张书鲤率兵抵御。

秋八月,壮民龚福全领众在连山、连州、乐昌及湘桂边境杀官劫县,官兵进剿,斩获4000余人。

十二年南韶兵备佥事王大用对清远县潖江瑶民用兵,杀戮千余人。

又移师该县黄藤峡、黄叶峒等处,杀瑶民2000余人。

王任职5年,对瑶用兵无虚日。

嘉靖五年(1526年)英德大旱,岁大饥,民食蕨根树皮,死者甚多。

九年英德等县蝗虫为害,是岁大饥,竹子结“竹米”,群众采摘作食粮。

十四年五月清远县大水,山崩、河溢、潮水涨至飞来峡。

英德县城几乎淹尽,民居宅舍遭破坏。

十五年六月连州知州江轼,又募工开凿楞伽峡。

三十年五月初一清远县暴雨,飞来峡崩山,飞来寺被洪水损毁。

三十六年活动在清远县和怀集一带的瑶首冯天恩、李汝端自称应天承运都元帅,与大罗山酋长莫天亮等举旗起义。

当局调集广东、广西近10万官兵进行镇压,众多瑶民被俘杀。

四十年敕封连山莫朝玉为武略将军,兼理连州、连山、阳山、英德、清远及怀集、贺县等7县军务。

嘉靖年间(1522~1566年)英德县在蕉冈(今大湾镇内)建金山祖庙。

该庙宇石雕工艺精,楹联多,今为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名祖庙。

隆庆三年(1569年)英德县划出象岗、甘棠2都及河源、翁源的部分地方置长宁县(今新丰县)。

万历九年(1581年)连州施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将扰民最重的役逐步并入赋内。

十年清远县、连州及其领县阳山、连山县属广东布政司广州府,英德县属广东布政司韶州府。

十一年朝廷发重兵征讨连山壮民后,在该县特设“宜善巡检司”,始行土司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统治,实施镇压与安抚政策。

十三年英德县蝗虫食禾,大饥。

十四年清远县吉河乡有虎为患,伤百余人。

二十四年清远县大饥荒,斗米售价百钱,民多饿死。

三十七年连山县治地震,持续多日,有声如雷。

四十四年五月英德县大水,城隅崩坏,民居倒塌,淹死数十人,湮没田禾,米价腾贵。

崇祯八年(1635年)八排瑶联合举行起义,攻下连山县城,夺得县印。

并出击连州、英德、阳山、乳源等县。

击败两广总督何庭框派来镇压的官兵,击毙州、县参将、守备多名。

十二年明帝命总督两广部院沈犹龙、总兵施王政等,调集楚、豫、闽等省兵汇合征剿八排瑶起义军。

官兵驻扎三载,义军坚持与之对峙抗衡。

十三年清远县重修飞来禅寺前的“十九福地坊”(此坊始建于洪武年间)。

是年阳山县先后有人在黄坌小水坑、秤架东坑坪一带设厂造纸。

十五年明帝朱由检调集粤、桂、楚、豫、闽5省数万官兵继续会剿八排瑶,多处瑶排被攻破焚毁、夷为平地。

瑶民分兵各路抗击官兵,交战历年,官兵罢兵议抚。


顺治四年(1647年,南明永历元年)正月清兵攻陷清远县城。

七月十六日,明臣都指挥使白常灿(清远县人),率部收复清城并斩杀清知县何甲。

九月十九日,清兵再攻占清城,明守军无一人屈服。

清兵进行屠城,杀戮2万余人(一说4万人),民国版《清远县志》注:2万人为兵,2万人为居民。

是年连州所属各县(含阳山)降清。

七年十一月起广东军门中军官马宝联结瑶汉各族人民进行抗清,在连山县开辟南明永历政权一个据点,驻县3年,称为爵府,后被清军打败转入湖广。

是年平南王尚可喜率清军逾梅岭入广东,破南雄,克韶州,下英德、清远从化等县,明将吴六奇等迎降。

九年九月广西王之邦率农民军数万,进入阳山,围城二旬,四垣倾颓过半,学宫被毁,知县及连州知州战死,居民被屠戮惨重。

十一月,游击吴标率兵及乡勇收复县城。

是年建“连阳营”于连州,防守一州二县,原额官兵千名。

千总一名驻连山城,领兵30名。

十年七月大西国王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率兵围攻清远县城。

十二年阳山知县郭升重修《阳山县志》,已佚。

十四年连州共有2311户,13651人。

是年清远县招营官开铁炉,龚昌斌在秦皇山聚众开炉炼铁。

十六年英德县城西关战后荒芜,知县杨柱臣捐款筑堤,招民复业。

十八年清远县池水乡(今清新县滨江地区)瑶人起事,总督李栖凤调集阳山、广宁、四会、清远等4县官兵进行镇压。

瑶首冯天保被俘杀,起事平息。

康熙元年(1662年)平南王尚可喜命重新开凿英德浈阳峡至清远中宿峡道路,全长50公里,架桥63座。

工程历一年完成,可通舆马。

康熙初年清王朝推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大力招民复业,奖励垦荒和一再蠲免赋税;对地方官以招民复业和垦荒多寡作为考核、升黜的标准;凡地主富户中垦地有功者,予以叙用。

农民增垦不少耕地。

四年九月清远县实施广东都察院告示:禁下乡征粮,禁空批勒解,禁派夫役等弊政,民皆称颂。

连阳游击武君仕遣千总叶琳至瑶排大掌岭平“乱”。

五年清廷命各关税移交地方官管理,遇仙桥关及浛洸厂归韶州知府。

九年连山县老虎白昼噬人。

十年连山县有官民地45121.6亩,总人口1835人,人均耕地24.59亩。

十二年连州知府李蕡撰修《连州志》;英德知县张斗修《英德县志》。

十七年三月连山县雨雹大如拳头,击死牛畜;暴风扬沙拔木,连
日大雨,山洪暴涨,许多田地被冲毁。

是年,大竹生米众人采食。

二十二年陈凤等在粤、桂、湘边境聚众起义。

历时3年,为连山知县及连阳营游击所招抚。

二十三年颁御书“万世师表”额于连州学宫。

二十九年冬连山县大雪,结冰厚一尺。

四十年九月阳山县城大火,200余家民居及西南楼俱被焚毁。

是年阳山县开辟邮路3条,与英德、清远交接,设驿铺17个。

四十一年二月奉康熙帝令,都统兼管护军统领松柱、吏部侍郎傅继祖、两广总督石琳等率粤、湘、桂3省官兵征剿起义反清的八排瑶。

瑶民奋起抵抗,但因寡不敌众,起义终告失败。

是年总督石琳调广州海防同知刘有成为理瑶同知,增设绿营一协,率马步兵丁2000名,分防瑶排出入要隘共36汛,并奏请建三江城(即今连南县城),设理瑶营把总以理连阳捕务。

四十七年连山县在县城西建桂阳书院。

书院设有正厅、讲堂、研经斋、静室等,有文童、武童60多人,藏书760多卷(册)。

五十二年四月清远县大饥荒,知县孙绳祖捐俸,典吏、安远驿丞等官员和县城绅士富户,均捐银买米赈济灾民。

六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晚清远县地震。

康熙年间福建人在英德东乡乌泥坑传授绿茶制作方法。

雍正元年(1723年)连州实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并入土地税),是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七年升连州为直隶州,直隶广东省布政司,与府同级,设知州一员,官秩正四品。

直隶州辖连山、阳山2县。

改理瑶同知为理瑶军民直隶同知。

九年六月英德县洪水暴涨,平地水深2丈许。

是年在吉河乡大埔坪(今佛冈县地)设捕盗同知一员,分辖清远、英德、从化、花县、广宁、长宁6县捕务,并移左营三玞田汛千总一员同驻。

十一年连州建学院考棚于州城忠报坊,有大小房屋20多间;文场设有可容百余人的应试童生座位。

十三年清远知县陈哲,在清城下廓社稷坛旁建养济院,收养孤贫男女21人。

连州城烟墩脚建育婴堂一所。

初以募捐、抽捐为用,后以田租、铺租收入维持。

雍正年间改广南韶道为广南韶连道。

乾隆元年(1736年)阳山县的鱼水岩、马栏坑、狮子岩等9处开设有煎硝业。

是年改广南韶连道为分巡南韶连兵备道,驻韶州,自此至清末,相沿未改。

五年阳山县始有商人孔毓倚采煤。

是年正月连山县大雪,结冰2尺多厚。

七年秋连山县瘟疫流行。

是年撤销大埔捕盗同知,6县捕务分属各县,其武弁驻防照旧。

九年五月连州有老虎吃人,秋冬更甚。

十二年阳山县知县万光谦修成《阳山县志》,今存。

是年阳山知县劝谕农民种植水稻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二十一年连州三江协营裁兵,尚实存兵1865名。

二十九年五月英德县大雨数日,河水骤涨,房屋倒塌甚多,压死千余人,农作物无收。

三十四年春阳山县饥荒,米价昂贵,斗米售价480文。

民以“观音土”(一种白色黏土,食后不消化)充饥,饿殍载道。

三十六年连州共有21034户,112306人。

四十四年正月,英德县地震,房舍抖动。

五十一年秋连山县大旱,饥馑,斗米价500文。

五十四年连州设埠,始置连阳总埠。

五十五年夏安南国王阮光平率诸臣赴京师(北京)途中,游览清远县飞来寺,并赋诗多首,赞美清远山水。

乾隆末年入仕的阳山人郑士超,官至浙江、广西、河南道监察御史。

嘉庆初年(1796~?年)阳山县黎洞的洞冠、界滩、大塘一带的
“洞冠梨”作贡品献给皇帝。

该梨果肉厚、爽口清甜、多汁具香味、色白不变色,今为广东省20种优稀水果之一。

十八年英德、清远2县划地设立佛冈直隶厅(今佛冈县),设厅同知。

直隶广东布政使司,管辖清远、英德等6县捕务。

十九年三合会(天地会别名)的成大业(广宁人)等在广宁、清远、英德等地举事反清,后被清远营游击捕俘其会员500余人。

二十一年两广总督蒋攸铦改三江理瑶军民直隶同知为绥瑶军民直隶同知,升连山县为绥瑶直隶厅,同知府署移至连山县城,连州专辖阳山一县。

二十二年阳山县共有6841人,其中男丁3893人,不成丁1652人,女1296人。

二十五年今清远市境均属广东行省,其中清远县属广肇罗道广州府;佛冈直隶厅隶广肇罗道;英德县属南韶连道韶州府;连州直隶州及其领县阳山和连山直隶厅均属南韶连道。

注:道是一监察区,不是地方政区;直隶州(厅)的地位与府同。

道光初年(1821~?)阳山县黎埠有糖寮30余间,初用牛拉辗辘压蔗,后多数改用水力车拉辗辘压蔗。

三年七月二日至四日阳山县山洪暴发,县城南门水深6尺余,全县浸塌民居700余间,淹死16人,
知县陆向荣捐款恤赈。

九年六月十三日阳山县西南有流星,声响如雷,光芒触地。

十至十一年佛冈直隶厅先后3任的厅同知均卒于厅署。

十二年三月连州瑶民响应湖南永州瑶民起义,号众数万。

先是两广总督李鸿宾率粤军进剿,继而户部尚书禧恩等率黔、鄂等省兵力会剿,多名义军首领被捕杀,至九月瑶民起义暂时平息。

禧恩令立瑶长制度,并拟订“剿瑶善后章程八条”以钳制瑶民。

十四年五月清远县大水,石角围崩决,饥荒。

知县文晟开仓赈济,捐俸施粥。

十六年连山县有田地塘45121.6亩,总人口59049人,其中瑶人田地3695.12亩,人口25814人,人均耕地0.14亩。

十九年四月清远县绅士响应林则徐禁食鸦片烟,奉令具结,并往各乡收缴鸦片烟膏、烟具。

是年清文节公戴熙(著名画家)来广东视察学政,辞行时道光皇帝对他说:“清远是广东名胜之地,你善画不可不到该地一行。

”戴来粤后,绘就广东名胜八幅进呈皇帝,其一为清远峡图。

二十四年二月洪秀全与冯云山等人外出传播上帝教,曾到英德、浛洸、阳山、连山等地,在八排瑶南岗排留下一些手写小册子给当地塾师分发众人,后经寨岗到广西。

三十年四五月拜上帝会黄毛五、邓十富等部众6000余人,先后在英德县浛洸、清远县滨江、潖江等地活动,袭击官兵。

九月,广东巡抚叶名琛督师到清远镇压,邓、黄等部众被困在山中数月,有2000多人被官兵杀戮。

道光年间江西瓷匠廖集怀到阳山七拱合上办土窑烧碗。

咸丰元年一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有太平军数万屯兵英德县白沙太平圩,攻打潭头,欲取翁源县城。

二年正月清远县龙塘禾谷岭村李亚楷等200人,以“顺天”为口号,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反清,被清兵围剿而失败。

三年连州农民1000多人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

四年六月清远县太平大南乡人陈金缸、练四虎、侯纯戴等,响应天地会李文茂的“洪兵”反清起义(起义者头裹红巾又称红巾军)。

七月十一日,起义军攻陷县城,改清远县为中宿县,由林大年任知县。

翌年三月,清军复占清城。

八月太平军温祐等万余部众攻陷连州城和三江城后,改连州为熙平州,设连阳团练总局,奉行太平天国年号约有半年。

清远县建太和洞桃源仙观。

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太平军从三水县芦苞分乘500余艘船只沿北江直上清远。

清远县知县程兆桂命各乡勇往山塘金亭基河旁截击,因洪水骤涨,截击不成功。

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红巾军乘船经过清城北江河面,被两岸清兵发炮轰击,故放弃登岸溯河而上。

六年正月太平军石达开、陈金缸部从湖南入境攻占英德县域后,
将英德改名为英州,后太平军撤走又重称英德县。

七年二月陈金缸率部万余人在清远县滨江河洞、沙河等地驻扎。

时英德、阳山、广宁、四会、怀集等路的太平军亦汇集滨江,议决统一各路军号令,拥陈金缸为南天大王。

八月陈金缸率部数万人,从清远出击,尽取怀集全县。

旋即建立“大洪国”,称南兴王,封侯纯戴为左都元帅。

是年清远县因战祸频繁,各乡失耕,大饥荒加瘟疫,死人甚多,仅滨江各地死于战乱、饥荒和瘟疫约7万余人。

八年太平军进入英德县境,踞黄花、黄寨等处,连营40里,筑寨、储粮防守,于翌年移师粤西。

九年清远县在清城上廓头塘汛开办猪行,设置公秤。

十年石达开部的一部分太平军自广西入连山、在上草绕江被乡勇打败。

咸丰年间(1851~1861年)阳山县寨岗、黎埠等处共开办铸锅厂15间,以白莲锅为优铁锅销往省内和湖南各地。

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初一清远县飓风大作,吹毁民房、覆舟无数,死伤数千人。

是年连州共有44608户,213295人。

二年曾国藩率清兵克复金陵(南京),太平军李复猷部自湖南抵连州入连山,被粤湘两地团勇夹击。

冬连州城壕两侧起火,烧毁圩场街铺千余间。

是年清远县在飞来峡北禺的伯公坑内,建藏霞洞仙观三仙殿,后经多次扩建,至光绪年间形成风格别致的古建筑。

三年连州知州严先佑招抚“流民”到阳山耕种,给贫者贷款,秋后还本不取息。

五年广东巡抚蒋益澧整顿税关关务,裁撤书吏家丁,设太平、遇仙、浛洸及韶州北门旱关4个分厂。

其分厂委员由广东巡抚遴选委任。

六年连州朱岗、洛阳老虎为患,噬人数十。

次年西岸、东陂等处,被虎噬者百余人。

是年清远县奉命减收农民田赋加派费,每石色米减收派银2两2
钱,自后每石色米纳银5两。

八年英德县始办社学,全县共办社学8所。

十一年,创办义学。

九年清远县始设安良局。

十一年美国人那夏礼到连州宣传基督教,此为基督教在连州传教的开端。

十三年秋佛冈直隶厅同知朱兆槐严禁溺女婴,令建育英堂,雇乳妇收养弃婴,溺女之风遂止。

是年天主教徒陈梅初在连州开设商店,邀请广州石室马神父(法国人)到连州传教,是为天主教传入之始。

基督教浸信会牧师纪好弼到清远县石角圩传教。

光绪元年(1875年)英德县大湾鹅州村余亚祥出国,是英德最早出国者之一。

随后移居巴拿马,参加开凿巴拿马运河。

是年英德下偶乡始开硫铁矿,土法熔铸硫磺运销广州。

美国长老会牧师在连州置布道所。

四年,始建连州教堂,后改建为福音堂。

三年四月下旬英德、阳山水灾,当年灾荒,谷米腾贵,民多乏食。

是年英国传教土斯多马,派华人传教士王成、李进到英德县城设布道所传基督教。

四年三月初九日清远县大风雨。

十三日,石角堤上年缺口修复处又崩塌更宽,灾情严重。

省总督刘坤一、巡抚张兆栋率先捐银复堤及救济灾民。

至翌年二月,复堤竣工,用银8万余两,其中邑绅商共捐银12245两。

六年法国慈幻会于神父在英德浛洸岭南村传天主教。

八年清远知县罗璋玮往潖江清乡,对上下岳等10多条村庄勒缴花红银8000余两。

是年清远县潖江口始设电报局,置有莫尔斯电报机一台,开通至英德等处电报电路。

十一年八月潖江高平圩演戏,戏棚失火,烧死200余人。

十二年基督教在三江新城(今连南县城)东门外租屋数间,辟为教堂、学校、医疗所。

次年增设义学,招收附近居民学习文化及一些
科学知识。

十三年二月清远县在四属安良总局下分设安良分局80所,发有“攻匪保良”戳记。

职司“审办歹匪,除暴安良”。

是年英德县城设立电报局。

十四年美籍医师麻义士在连州三江施种牛痘疫苗,其后普及各乡村。

十五年十月十三日阳山县地震。

十四日午夜,复震。

是年连州火烧排瑶民起事,两广总督张之洞命南韶连道林贺峒和广西副将梁效贤带兵2000余镇压,焚毁火烧排,杀害起事首领皮道二等10余人。

十九年六月十二日辰时清远县地震。

二十一年美籍人凌霄志及其夫人到三江教会学校执教,改革课程,增设英文、算术、格致(物理、化学)等科。

是年广东巡抚马杰瑶有感“赌博是盗贼之源”,决议禁赌。

清远县奉令禁赌,实行“十家连坐法”(即一家赌博,十家连罚)。

二十二年英国人派徐受芝在清远县城上廓街设邮政局(属海关邮政),以步班邮政或委办运输船传递邮件。

二十三年基督教徒在连州菜园坝创设教学医局。

次年,天子教在连州土地巷设立传教所。

二十五年清远县至广州轮船(火轮拖船)首次通航。

二十六年九月革命党人刘秉祥(清远县石坎人),参与反清,炸毁广东省巡抚署后墙,被当局悬赏通缉。

刘隐藏连州经营石店。

于民国十一年,出任大元帅府参军。

是年阳山县富国煤矿开办广益公司,在黄岔的塘崆、大山坳等处开采煤矿,部分煤窿已有通风设施。

时每天有几十至百多艘船运煤至广州销售。

粤汉铁路英德境内段动工兴建。

二十七年清远县滨江大水,基围决、农田毁、房屋塌,淹死数十人。

龙颈麻竹坑村山崩屋塌,压死17人。

是年清远县在县城下廓街高岗建基督教堂(俗称德国教堂)并附
设小学,由德国牧师赖保罗主持。

英德县始种水钻稻(又名大禾),遭遇洪涝也生长如常,米赤色。

二十九年正月清远县商人苏某承办收猪捐,设局于县城起凤里。

民众大怒,有万余乡民前往将该局拆毁,知县钱祖荫亲临弹压始散去。

是年闰五月十四日佛冈厅上下岳一带出现虫灾,红头青身,布满秧田,虫过处,秧苗全被咬食毁坏。

三十年春连州在燕喜书院开设连州中学堂。

五月二十七日清远县人朱汝珍在参加朝廷举行的殿试中,以第一甲第二名获榜眼及地,授职翰林院编修。

是年英德县办学堂、师范讲习所。

英国传教士黎琼山在英德县城开设宜安堂,设西医兼营西药。

三十年后英德县输入东洋织布机织布,布式渐有新样,改变原来只有棉麻两种布料及质粗无花纹的状况。

三十一年七月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办学校。

清远县知县袁可群筹建四属高等小学堂、师范传习所小学堂,共耗资万余两。

十月连州发生了一起惊动朝廷的重案。

美国传教士在连州干涉群众的宗教活动,菜园坝百余村民烧礼拜堂、男女医局和洋人住宅,怒杀5名洋教徒。

两广总督岑春煊派道台温宗尧率兵一营到连州办案。

拳师梁金等5人被判死刑,赔偿白银4万两给美国教会,划出鹅公山两岗之地归美国教会使用。

连州知州、游击和守备等人同时革职。

是年连州开设本境第一间赌场——“铺票厂”,官方抽税。

三十二年朱汝珍被朝廷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是清远县第一个店铺生。

七月二日阳山县设邮政代办所。

是年连州星子出现粤北最早的织布手工业。

本境各县先后设巡警局,由知县兼任警务长,实行警政合一。

三十三年二月两广农工商总局派盛昌期到清远县调查茶、笋产销情况,并派发植茶、采茶、制茶、焙茶新法,命改良推广。

是年清远县始设巡警局于清城南门口,直隶省巡警局。

知县刘鸿恩自任正巡官,典吏为副,绅士1名为帮办,有警兵60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