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冰箱保存食物,是利用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D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2.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增大反应物的量 B .增加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3.100℃时,将0.1 mol N 2O 4置于1 L 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 2O 4(g)2NO 2(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①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 2的生成速率与NO 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4.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
5.0 g 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 -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
率v 与反应时间t 可用如图坐标曲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O ~a 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 .b ~c 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 .t>c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 +
)降低 D .t =c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 的真空容器内(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0.9倍。
在此时间内H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则此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A .2 min B .3 min C .4 min D .5 min
6.温度一定时,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g)+n B(g)p C(g),达到平衡后,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1.9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C 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 C .气体A 的转化率升高 D .m+n >p
7.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 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
在一定条件下,Ni 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
,但Ni 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
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
度分别稳定在350 K 和470 K ,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 .纯Ni(s)和Ni(CO)4(g)
B .纯Ni(s)和CO(g)
C .不纯Ni(s)和CO(g)
D .不纯Ni(s)和Ni(CO)4(g)
8.将NO 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 2(g)N 2O 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 .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红棕色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 .压缩H 2与I 2(g)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10.下列平衡体系中,升温或减压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N 2(g)+3H 2(g)2NH 3(g) ΔH <0 B .N 2(g)+O 2(g)2NO(g) ΔH >0 C .C(s)+2H 2O(g)CO 2(g)+2H 2(g) ΔH >0 D .2SO 2(g)+O 2(g)2SO 3(g) ΔH <0
11.某温度下,将2 mol A 和3 mol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
衡。
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A)x
·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 的转化率为 A. 40% B. 60% C. 24% D. 4%
12.工业上制硫酸的第二步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0,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个条件,下列
示意图曲线①~⑧中正确的是
A .①⑥⑧
B .①⑤⑦
C .②③④
D .③⑥⑦
13.在N 2(g)+3H 2(g)2NH 3(g)的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不变,充入氩气使容器的容积和压强都增大一倍,此时
平衡将 A .不移动
B .右移
C .左移
D .无法确定
1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定值
B .当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时,化学平衡常数会发生改变
C .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反应物浓度、体系的压强都有关
D .化学平衡常数K 可以推断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5.下列措施能提高合成氨[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是 ①采用20 MPa~50 MPa 的压强;②使用催化剂;③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反应;④从平衡混合气体中液化分离出NH 3,并将N 2、H 2循环使用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全部
16.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
X(g)+Y(?),t 1时刻达到平衡,t 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 3时刻再
次达到平衡后未再改变条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 和W 在该条件下至少有一种为气态
B .t 1~ t 2时间段与t 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
C .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X),则t 1~ t 2时间段与t 3时刻后的X 浓度不相等
D .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 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7.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应N 2(g)+3H 2(g)
2NH 3(g)在t 1时刻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在t 2时刻再通入一部分NH 3,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8.可逆反应3A(g)
3B(?)+C(?);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
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若正反应吸热,则B 、C 可能都是气体
B. 若正反应吸热,则B 、C 一定都是气体
C. 若正反应放热,则B 、C 一定都是气体
D. 若正反应放热,则B 、C 可能都是固体 19.CO(g)+H 2O(g)H 2(g)+CO 2(g) Δ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 也随之改变 B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20.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
现将4 mol A 和8 mol B 加入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 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0~2 min 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4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50%
C .6 min 时,B 的体积分数为25%
D .4 min 时,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1.已知: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
在相同温度下,相同容积的恒容容器中,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W 1=W 2,Q <23.1
B. W 1=W 2,Q =23.1
C. W 1<W 2,Q >23.1
D. W 1>W 2,Q <23.1 22.某温度下,H 2(g)+CO 2(g)H 2O(g)+CO(g)的平衡常数K =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 2(g)和CO 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平衡时,乙中CO 2的转化率大于60%
B.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CO 2的转化率均是60%
C. 平衡时,丙中c(CO 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D.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23.已知:H 2(g)+I 2(g)2HI(g) ΔH <0。
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 2和I 2各0.1 mol ,乙中加入HI 0.2 mol ,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 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B .甲中加入0.1 mol He ,乙不变 C .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D .甲增加0.1 mol H 2,乙增加0.1 mol I 2
24.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 C(g)+D(s)。
向甲中通入6 mol A 和2 mol B ,向乙中通入1.5 mol A 、0.5 mol B 、3 mol C 和2 mol D ,反应一段时间后都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甲、乙两容器中C 的体积分数都为20%。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 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x =4 B. 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C. 平衡时,甲中A 的体积分数为40%
D. 若平衡时两容器中的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压强之比为8∶5
25.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和O 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如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00
C. SO 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α3
D. 容器中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二、填空题
1.(Ⅰ).下列平衡体系均有颜色。
改变条件后,平衡怎样移动?(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颜色怎样变化?(选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1)FeCl 3+3KSCN Fe(SCN)3+3KCl :加少许KCl 固体:平衡____________;颜色______。
(2)2NO 2N 2O 4 ΔH <0:迅速加压:平衡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
(3)2HI H 2+I 2(g) ΔH >0:加压:平衡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
(Ⅱ) .对于反应x A(g)+y B(g)p C(g)+q D(g),压强与温度对C 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
(4)若m 、n 表示不同温度,则m_____n(填<、>、=),正反应为_________反应(填“放热”、“吸热”); (5)若m 、n 表示不同压强,则m_____n ,(x+y)_____(p+q)(填<、>、=); (6)b 曲线的OG 段比a 曲线的OH 段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7)a 曲线的HE 段高于b 曲线的GF 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5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 mol SO 2和0.2 mol O 2,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 3(g) ΔH =-196 kJ/mol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变为起始时的0.7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SO 2、O 2、SO 3三者的浓度之比为2∶1∶2 B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SO 3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E .SO 2的生成速率和SO 3的生成速率相等
(2)①SO 2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②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kJ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
(3)右图表示平衡时S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曲线,则:
①温度关系:T 1________T 2(填“>”、“<”或“=”,下同); ②平衡常数关系:K A _________K B ,K A _________K D 。
三、简答题
1.已知:2A(g)+B(g)2C(g);ΔH =-a kJ/mol(a >0)。
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 和1 mol B ,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 的浓度w mol/L ,放出热量b kJ 。
(1)比较a____b(填“>”“=”或“<”)。
(2)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 ,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 ,C 浓度__________w mol/L(填“>”“=”或“<”),a 、b 、c 之间满足何种关系_______________(用a 、b 、c 建立一个等式关系)。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v(C)=2v(B)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A)=2v 正(B)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操作是_______(填写字母)。
A .及时分离出C 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B 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压强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 和1 mol B ,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d kJ ,则d________b(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
2.(1)反应Fe(s)+CO 2(g)FeO(s)+CO(g) ΔH 1,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Fe(s)+H 2O(g)FeO(s)+H 2(g) ΔH 2,平衡常数为K 2 在不同温度时K 1、K 2的值如下表:
反应CO 2(g)+H 2(g)CO(g)+H 2O(g) ΔH ,平衡常数为K ,则ΔH =_______(用ΔH 1和ΔH 2表示),K =________(用K 1和K 2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CO 2(g)+H 2(g) CO(g)+H 2O(g)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发生反应Fe(s)+CO 2(g)FeO(s)+CO(g) ΔH >0,CO 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若铁粉足量,CO 2的起始浓度为2.0 mol/L ,则平衡时CO 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CO 物质的量百分数增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再充入一定量的CO 2
D .再加入一定量铁粉 (3)对于可逆反应Fe(s)+CO 2(g)FeO(s)+CO(g),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 2时达平衡,在t 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
A .升温 B .增大CO 2浓度 C .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 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 ,t 4~t 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 3~t 5的v 逆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期发现,H 2S 是继NO 、CO 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
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别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得等量H 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
(2)H 2S 与CO 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2S(g)+CO 2(g)COS(g)+H 2O(g)。
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 mol H 2S 充入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 2S 的平衡转化率α1=___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 =__________。
②在620 K 重复实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 2S 的转化率α2_________α1,该反应的ΔH________0。
(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2S 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H 2S B .CO 2 C .COS D .N 2
河北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冰箱保存食物,是利用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D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答案】D
【解析】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D 错误,答案选D 。
【考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 .增大反应物的量 B .增加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 、增大的反应物如果是固态或纯液体时,增大其量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 错误;B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B 错误;C 、反应总是伴随热效应,改变温度一定使平衡移动,故C 正确;D 、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故D 错误;故选C 。
【考点】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相关知识。
3.100℃时,将0.1 mol N 2O 4置于1 L 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 2O 4(g)2NO 2(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①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 2的生成速率与NO 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⑦⑧
【答案】B
【解析】①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 2O 4的消耗速率与NO 2的生成速率之比都为1:2,所以不能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NO 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所以压强就不再改变,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根据质量守恒,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再改变,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⑤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⑥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⑦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当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⑧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烧瓶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所以不能说明是平衡状态的是①④⑧,故答案为B 。
点睛: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注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4.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
5.0 g 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 -
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
率v 与反应时间t 可用如图坐标曲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O ~a 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 .b ~c 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 .t>c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 +
)降低 D .t =c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A 、因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能与硫酸反应得到盐和水,无氢气放出,发生的反应为
Al 2O 3+3H 2SO 4=Al 2(SO 4)3+3H 2O ,A 正确;B 、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后者为主要因素,B 正确;C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 正确;D 、反应不是可逆反应,随反应进行反应放热对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减少的影响大,当t=c 时温度影响最大,t >c 时温度影响不是主要因素,浓度减少是主要因素,D 错误;答案选D 。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 的真空容器内(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经过一段时间反应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0.9倍。
在此时间内H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则此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A .2 min B .3 min C .4 min D .5 min
【答案】B
【解析】反应N 2+3H 22NH 3,设参加反应的N 2xmol ,则参加反应H 23xmol ,生成NH 32xmol ,反应后剩余N 2(1-x )mol ,H 2(3-3x )mol ,所以[(1-x )+(3-3x)+2x]/4=0.9,解得x=0.2。
因此v (H 2)=
,解得t=3min 。
答案选B 。
6.温度一定时,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g)+n B(g)p C(g),达到平衡后,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1.9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C 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 C .气体A 的转化率升高 D .m+n >p
【答案】A
【解析】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如平衡不移动,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2倍,而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1.9 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m+n <p ,结合平衡移动特点解答该题.
解:A .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如平衡不移动,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2倍,而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C 的浓度的1.9 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 正确; 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气体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 错误; 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A 的转化率减小,故C 错误; D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m+n <p ,故D 错误. 故选A .
7.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 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
在一定条件下,Ni 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
,但Ni 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
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
温度分别稳定在350 K 和470 K ,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 .纯Ni(s)和Ni(CO)4(g)
B .纯Ni(s)和CO(g)
C .不纯Ni(s)和CO(g)
D .不纯Ni(s)和Ni(CO)4(g)
【答案】B
【解析】在玻璃管的左端发生反应:Ni(s)+CO(g)Ni(CO)4(g),变为Ni(CO)4(g),跑到右端,在右端遇冷,会发生反应:Ni(CO)4(g)Ni(s)+CO(g),所以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纯Ni (s )和CO (g ),故选项是B 。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在物质提纯的应用的知识。
8.将NO 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 2(g)N 2O 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 .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答案】C
【解析】A 、NO 2红棕色气体,N 2O 4无颜色,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错误;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NO 2浓度增大,气体颜色不变浅,故B 错误;C 、压缩气体到一半,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的压强是原来的2倍,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因此压强低于原来的2倍,故C 正确;D 、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虽然增大,但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 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C ,本题应考虑一个假设过程,体积缩小一半,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的压强是原来的2倍,但是现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因此压强比原来的2倍小。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红棕色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 .压缩H 2与I 2(g)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A 、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2NO 2
N 2O 4,加压即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
颜色先加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B 、饱和食盐水中存在大量的氯离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盐酸,是可逆反应,所以氯离子的存在使氯气与水的反应逆向进行,从而减小氯气的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C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可逆反应,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D 、H 2与I 2(g )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压缩H 2与I 2(g )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容器体积减小,I 2(g )的浓度增大而使颜色加深,与平衡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答案选D 。
【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10.下列平衡体系中,升温或减压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N 2(g)+3H 2(g)2NH 3(g) ΔH <0 B .N 2(g)+O 2(g)2NO(g) ΔH >0 C .C(s)+2H 2O(g)CO 2(g)+2H 2(g) ΔH >0 D .2SO 2(g)+O 2(g)2SO 3(g) ΔH <0
【答案】C
【解析】升温使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减压使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
A 项,正反应放热,气体分子数减小,故A 错误;B 项,正反应吸热,气体分子数不变,故B 错误;C 项,正反应吸热,气体分子数增大,故C 正确;D 项,正反应放热,气体分子数减小,故D 错误。
11.某温度下,将2 mol A 和3 mol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
衡。
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A)x
·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 的转化率为 A. 40% B. 60% C. 24% D. 4% 【答案】A
【解析】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说明了压强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该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分子数变的反应,故x 为1,所以该反应为A(g)+B(g)C(g)+D(g),根据平衡常数K=c(A)·c(B)/(c(C)·c(D))=1,设该容器为1L ,则反应的物质的量为a ,则可以得到,(2-a )(3-a )/(a×a )=1,解答a=1.2,所以B 的转化率="1.2/3=" 40% ,故本题的答案选择A 。
【考点】转化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转化率的计算,该考点是高考常考的考点,本题要抓住的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说明了压强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该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分子数变的反应,故x 为1,然后根据K 进行计算,该题难度中等。
12.工业上制硫酸的第二步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0,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个条件,下列
示意图曲线①~⑧中正确的是
A .①⑥⑧
B .①⑤⑦
C .②③④
D .③⑥⑦
【答案】B
【解析】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且放热的反应,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使用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反应物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增加氧气的物质的量,平衡常数不变;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所以图中①⑤⑦三条曲线是正确的,故选B ;
【考点】化学平衡专题
13.在N 2(g)+3H 2(g)2NH 3(g)的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不变,充入氩气使容器的容积和压强都增大一倍,此时平衡将 A .不移动 B .右移 C .左移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充入氩气总压强尽管增大,容器体积扩大一倍的瞬间,对该反应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方向移动,故平衡将左移,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注意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若恒容则不改变化学平衡,若容积扩大则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1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定值
B .当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时,化学平衡常数会发生改变
C .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反应物浓度、体系的压强都有关
D .化学平衡常数K 可以推断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案】D
【解析】A 、在给定的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改变则化学平衡常数改变,A 错误;B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B 错误;C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C 错误;D 、任何时刻浓度商Q >K ,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 <K ,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 =K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因此化学平衡常数K 可以推断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D 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
15.下列措施能提高合成氨[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