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主观题巩固练习一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题巩固练习一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的的喀喀湖位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构造淡水湖,通过德瓜德罗河与波波湖相通,潮水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该湖与波波湖近在咫尺又同为内陆湖但却形成一淡一咸的奇观。
马铃薯性喜凉,地下块生长偏好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环境。
的的喀喀湖流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安人发明的“台田”技术(在湖畔平原修筑沟渠、水塘与高台)使马铃薯产量得到显著的高。
图A示意的的喀喀湖和波波湖的位置。
图B为“台田”技术示意图
(1)说明的的喀喀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形成一淡一咸的原因。
(3)说明“台田”技术在马铃薯保产增产中的作用。
【答案】(l)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
(2)的的喀喀湖不断得到山地大最冰雪融水和雨水的淡水补给(冲淡);海拔比波波湖高,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
波波湖是个海拔较(的的喀喀湖)低的内陆湖,从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变咸。
(3)修筑台田抬高了农田的地势,方便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同时使土壤变得深厚疏松,利于地下薯块生长;该地气候干湿分明,修建沟渠、水塘,利于雨季排蓄洪水,旱季提供灌
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发生。
【解析】(l)根据材料,的的喀喀湖是构造湖,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然后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
(2)的的喀喀湖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也有一定的雨水补给,这些都是淡水补给;的的喀喀湖海拔比波波湖高,有河流流出,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所以湖水是淡水。
波波湖海拔比的的喀喀湖低,是内陆湖,湖泊没有外泄河流,从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变咸,湖水是咸水。
(3)土壤肥力决定于土壤的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修筑台田抬高了农田的地势,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便于下渗,排入沟渠中,避免土壤水分含量太高;同时使土壤变得深厚疏松,利于地下薯块生长;该地气候干湿分明,修建沟渠、水塘,雨季利于排放洪水,旱季利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发生。
(二)“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读“我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6分)
(2)内蒙古近期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以“中国电都”为核心的国家特大型绿色能源基地。
请为内蒙古提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的方法,并说明其可行性。
(8分)
解析:第(1)题,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高端制造对技术、资金条件要求较高,应布局在经济发达、人才优势明显的区域。
第(2)题,内蒙古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可以选择其一进行分析。
答案:(1)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理由:人才集聚,技术水平高;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
(6分)
(2)方法一:开发风能资源。
理由:内蒙古靠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形平坦开阔,植被较为稀疏,摩擦力较小,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方法二:开发太阳能资源。
理由:全区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日数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8分)
(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喜阳怕涝,生
命力很强。
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m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m,内无板结层,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
较好。
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
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
而现今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六大沙漠,总面积约1.86万km2。
25年间,亿利资源集团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模式,投资3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投资300多亿元发展产业,绿化库布齐沙漠的
5 000多km2,控制荒漠化面积10 000多km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还种植甘草209万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下面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
(1)试指出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
(6分)
(2)分析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的优势自然条件。
(6分)
(3)列举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9分)
(4)分析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地区采用的治沙模式的好处。
(9分)
解析:第(1)题,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2)题,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水源、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
第(3)题,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封沙禁牧、禁采,生态移民治沙等。
第(4)题,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地区采用的治沙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启动资金,治沙有资金保障;企业组织管理,方便运作;把治沙同产业化和市场化结合,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1)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变干),风力强劲,沙源丰富。
人为原因:过度的砍伐、放牧和开垦,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6分)
(2)地下水埋藏深;为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气候干旱、光照强;临近黄河,灌溉便利。
(6分)
(3)封沙禁牧、禁采,生态移民治沙;用草方格等沙障固沙;种植甘草、沙棘、油沙豆等耐旱的经济作物,生物固沙。
(9分)
(4)提供启动资金,治沙有资金保障;企业组织管理,方便运作;把治沙同产业化、市场化结合,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9分)
(四)(2019·宁夏石嘴山质检)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9分)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
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9分)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
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第(2)题,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
第(3)题,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答案:(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
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
量大。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10分)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
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9分)
(3)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9分)
(五)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白山、阿尔卑斯山和大高加索山地区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
世界主要企业争相开发,生产优质瓶装矿泉水。
材料二图甲为长白山水系示意图,图乙为长白山年降雪量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1)从产品开发和销售角度,分析企业争相寻找、开发优质水源地的原因。
(8分)
(2)图甲中三条河流上游地区的春汛和平原地区相比,汛期长、流量大且汛期推迟,简要说明原因。
(10分)
(3)若要开发黄金水源地的深层矿泉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8分)
(4)史料记载天池水“冬无冰,夏无萍”,夏无萍是真,冬无冰却不尽然,天池内有长150米,宽30~40米的无冰带, 隆冬时节热气腾腾,其他水域结冰。
请解释无冰带产生的原因。
(6分)
解析:第(1)题,从原料的角度,结合企业发展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成本,水源好,需要处理的环节较少,投入就少;第二是售价,水源好,产品质量就高,竞争力就强,售价就高;第三是水源好,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
第(2)题,本题要逐条进行比较分析:一是汛期长,要从山地气温低,积雪融化慢,过程就长分析;二是流量大,要从山地降雪量大分析;三是汛期推迟,要从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积雪依次融化分析。
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生态问题——保护当地植被;二是污染问题——防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三是资源问题——资源的适度开采。
第(4)题,从外部环境看,冬季该地气温低,地面水体结冰是常态。
故该无冰带的形成,应是内部原因,即内力作用的结果。
受内力作用影响,长白山天池局部地区有裂隙,存在岩浆活动,加热了水体。
答案:(1)优质水源对于企业来说,投入成本少,产品质量高,市场售价高,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企业经济效益好。
(8分)
(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积雪时间越长、积雪量越大,春季平原地区气温回升到0°C以上,积雪先融化,山地随海拔升高,融雪依次推迟。
(10分)
(3)保护水源地的植被;防止开采、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适度开采,避免枯竭。
(8分)
(4)火山地区,岩浆活动,地下有温泉带。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