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8·四川学业考)启继承禹的地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制度。
这一制度
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B正确。
2.(2019·浙江学业考)周初,“天下未集”。
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 ) A.燕地 B.鲁地 C.宋地 D.楚地
【解析】选C。
依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可知,与周王同姓的王族受封在鲁、卫、晋、燕等国,殷商后代封于宋,封舜后代于陈,封功臣后代于齐,综合分析选C。
【拓展延伸】周王与同姓诸侯之间的关系
(1)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周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2)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2018·江苏学业考)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可知,从天子到士的用品有层层等级,尊卑鲜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维系政治等级的宗法制密切相关,故C正确。
4.《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该故事反映了 ( )
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
B.西周宗法观念淡化
C.周王室以仁政治国
D.礼制等级关系松弛
【解析】选D。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楚庄王作为诸侯国的国君,“问鼎之大小轻重”,寓意是他企图取代周天子,夺取天下,反映了当时分封制受到破坏,礼制等级关系松弛,故D正确。
5.《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解析】选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正确。
【补偿训练】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知“同志”的前提是同姓,即同血缘,故A正确。
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不全是同血缘的,还有功臣、姻亲和殷商降族,故B 错误;结盟国不一定是同血缘,故C错误;西周规定同姓国不通婚,所以联姻国之间是不同的血缘和不同的姓氏,故D错误。
6.《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
”此材料表明( )
A.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
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
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提到的“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君主对贵族而言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权威,说明此时君主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故选B。
二、非选择题(16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依据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6分)
(3)上述这种制度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第(1)题,从材料一中的“祖”“宗”“先”等词可知是受到古代宗法制的影响,因为这些词带有明显的家族血缘色彩。
第(2)题,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第(3)题,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答案:(1)宗法制。
因为这些人名带有明显的家族血缘色彩。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9·吉林高一检测)在王位世袭制下,世袭可以有兄终弟及、长子继承、幼子继承、壮子继承、择子继承、双系继承、女儿继承等多种方式。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 )
A.在血缘集团内部传承权力
B.最高统治者无力控制局面
C.王子依据其实力继承王位
D.王子在王族内部地位平等
【解析】选A。
王位世袭制是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
材料表明世袭有多种方式,但都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故选A;王位世袭方式多样只是说还没有发展完善,而不是最高统治者无力控制局面,排除B;材料看不出是按实力继承,并且还有女儿继承,排除C;材料体现不出王子的地位平等问题,排除D。
2.(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检测)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 )
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
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
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
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选B。
商代已经是王位世袭制,兄终弟及也是血缘传承,A错误。
材料表明,商代有嫡庶长幼之分,但王位的继承“兄终弟及”,嫡庶长幼甘为“储贰”,说明宗法秩序已经初步确立,B 正确。
“完备”说法不准确,故排除C。
“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是春秋战国才开始出现的现象,故D错误。
3.(2019·温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其形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义为培土植树,后引申为堆、冢之义。
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内容之一是 ( )
A.授爵
B.授官
C.授土
D.授民
【解析】选C。
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据材料“植树于土堆之上”可知不是爵位,故A错误;据材料“培土植树”有设置新政权的含义,不是官职,故B错误;据材料“培土植树”结合所学说明分封制有授土建立新政权的含义,故C正确;材料“植树于土堆之上”表明不是授予人民,故D错误。
【补偿训练】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边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边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依靠一个一个六边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指代层层分封,建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秩序,故A正确。
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促进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解析】选C。
结合题干中的“周王朝”“分封制”“把……先进的器物……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在传播中原文明方面的进步作用。
故选C。
5.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通过分封制实现权力重构,故A错误;材料讲述了西周的分封制度,但并不能表明是分封制的开始,故B错误;根据所学,西周的基本政治原则,应是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只是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故C错误;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正确。
6.(2019·德阳高一检测)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
这一变化表明( )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
D.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解析】选C。
材料“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
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体现出宗法制遭到破坏,出现诸侯集权趋势,故C正确。
7.五服是中国古代的丧服等级,是居丧的衣服制度。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
它以哪一制度为依据(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世袭制
【解析】选B。
抓住关键信息“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反映了以血缘亲疏来制定丧服等级,这是宗法制的体现。
故B正确。
其他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补偿训练】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国家管理
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
D.维护贵族特权
【解析】选A。
依据“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得出A正确。
B中“提高”错误,排除;C中“均衡”错误,排除;D中“特权”错误,排除。
8.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 )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解析】选B。
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老二),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三、老四)。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中国震撼》一书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由谁开启?如何评价?(6分)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2分)
(4)“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体现?有何积极意义?(6分)
【解析】第(1)题,宗法制规定的继承王位的原则是王位及爵位由嫡长子继承,所以老三继承王位符合继承原则。
第(2)题,根据所学可知王位世袭制由夏启开创,评价可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所学作答。
第(3)题,由所学可知“列土封建”指分封制。
第(4)题,对材料二分析可知“授权”指分封诸侯有哪些权利;“尽忠”指诸侯的义务;意义是答积极性。
答案:(1)老三将继承王位。
老三是嫡长子。
(2)王位世袭制。
由夏启开创。
评价:这种制度的实行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私有制发展、阶级对立的产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
(4)“授权”: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和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等权。
“尽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意义:扩大了疆域;巩固统治;使西周成为奴隶制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