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服务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亮点:基于服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平台1.系统架构图
本系统的架构图如下所示:
●GIS服务站:它是整个大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共享的来源。

●部门应用管理平台:由业务Web服务器,公众业务管理端,Mobile应用端组成。

●WEB应用平台:该平台是基于Silverlight并支持二次开发的插件式WEB平台。

其中,GIS服务站的内部设计结构如下:
2.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各部分功能介绍:
1.服务注册管理中心:在该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服务注册管理中心负责对所有的
服务进行登记管理,同时对所有的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权限审核和安全检查(数据管理处负责最初的审核)。

服务注册中心既达到了对服务的统一管理,又实现了对所有服务的描述进行公布展示,为服务使用群体提供了一个通用访问接口。

2.GIS服务器:服务使用群体在服务注册管理中心得到服务列表信息后,根据自己需求直
接转与GIS服务器形成绑定关系。

GIS服务器按照服务使用者的使用请求,提供适当的服务。

在该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GIS服务器采用支持了OGC规范的ArcGIS Server 9.3.1版本。

在数据管理处将服务定义完成并发布后,接下来的服务能力提供等大部分功能均由ArcGIS Server根据服务使用者的请求参数完成。

(SOC-Server Object Container)。

在该平台中,数据管理处连接GIS服务器后,通过得到的服务器对象管理器来管理、启动和关闭GIS服务器中的地图服务并且设置相应权限,以及对地图服务(SOC)的添加、删除及均衡负载。

最后,服务器对象容器主要负责运行地图服务并处理应用层提交的请求。

在该模块开发时,采用的是VS2005与ADF按以下流程进行:
1)连接到指定的数据库或者外网数据,制作需要发布的数据,并添加到MXD文件中。


为在该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数据源既可以是内网可用的SDE空间数据库,也可以是来自外网的可用的遵循OGC规范的公网数据(采用OGC规范,实现数据的进一步共享),进而形成了一张更大的数据共享网络。

2)以GIS服务器管理员身份连接到计划发布服务的服务器;获取用以服务管理的服务器
管理对象。

3)通过管理服务器对象获取相应参数,同时配置并回传相应参数,将MXD文件发布为地
图服务。

实现添加、删除服务对象容器(SOC)。

同时,直接将服务注册到服务注册管理中心。

当数据管理处完成地图服务发布后,数据管理处虽然仍可以控制该服务,但该服务的使用实际上已相对独立于数据管理处。

4)通过管理服务器对象实现相关接口,对所发布的服务进行权限设置。

完成服务的发布与
管理。

3.服务使用端:该平台下的客户端既可以使用ArcGIS产品(如ArcGIS Desktop桌面产品,ArcGIS Engine进行二次开发)进行连接获取,也可以直接采用OGC规范技术进行获取使用。

1)本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Web应用端以ArcGIS在VS2005中的Web
Application站点基础上进行开发,它既可以直接使用GIS Server上遵守ArcGIS内部
发布支持OGC规范的服务:WMS,WFS(因为非栅格数据,系统自动检测不发布WCS)
获取内网服务器上的WMS服务
获取外网发布的WMS服务数据
加载外网发布的WMS服务数据
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开放地理信息联盟目前和ISO/TC211共同推出了基于Web服务(XML)的空间数据互操作实现规范Web Map Service,Web Feature Service,Web Coverage Service以及用于空间数据传输与转换的地理信息标记语言GML。

ArcGIS Server 9.3.1版本的产品可以支持发布WMS、WCS、WFS、KML等地图服务,并支持缓存的WMS等服务,解决了目前动态WMS服务速度问题,为企业应用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本文将讨论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统一规范。

三、平台亮点:支持二次开发的插件式WEB平台
本系统的WEB平台是运用了Silverlight技术搭建。

对于公众使用,它是一个美观实用的公众服务网站,能够实现在地图浏览,地图查询,最短路径分析等基本公众生活服务功能,还能实现在地图上聊天,动态查询等绚丽的动态效果。

最重要的是,它更是一个支持二次开发的插件式平台,只要遵循接口协议,可以无限扩展功能。

在如上代码列表中:
➢YichunPublic项目是宿主程序,也是整个平台的大框架。

➢SLPluginInterface项目是插件契约协议,所有插件项目必须实现该接口协议。

➢Implementation项目是插件实例,内含扩展的插件功能。

➢YichunPublic.Web项目是插件生成池,同时也是宿主程序加载插件的来源。

➢最后,在大平台中有配置文件,每次主程序通过加载配置文件来自定义加载插件。

如下是一个动态查询功能的插件运行界面:
二次开发人员只需要实现相应的接口协议,就可以拓展自定义的插件功能。

四、WEB端亮点--Silverlight 技术
本系统的WEB平台是运用了Silverlight技术搭建。

特点如下:
⏹一个美观实用的公众服务网站
⏹实现在地图上聊天,动态查询等绚丽的动态效果
⏹更是一个支持二次开发的插件式平台,只要遵循接口协议,可以无限扩展功能。

WEB平台主界面
动态添加自定义标注,收藏地图
动态查询地图上的好友,并可以通过弹出图标进行聊天,查找酒店,路径分析等功能。

在地图上直接开始聊天
五、Mobile端技术亮点--Push技术
PUSH技术是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器机制,由服务器主动的将信息发往客户端的技术。

同传统的拉技术(PULL)相比,两者最为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是由服务器主动发送信息,而后者则是由客户机主动请求信息。

在PUSH应用中,在服务器发送内容给客户机之前,没有明显的客户机请求,也就是说,PUSH事务是由服务器发起的。

PUSH技术的本质在于让信息去主动的寻找用户,因此其优势在于信息的主动性和及时性,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尽快的将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

六、Mobile端技术亮点—GPS定位分析
本系统中Mobile端与桌面管理应用端结合,共同在WebService的支持下,进行气象
灾害的预警。

其中手机端通过GPS定位,坐标转换,实时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手机登陆后,开始GPS定位,自动实时将位置信息上传
管理端通过服务器的数据分析,确认哪些用户为当前预警的通知对象。

七、数据亮点:制作美观的栅格数据
由于源数据为矢量数据,且不美观,不适宜在公众服务时使用,不能为公众一个美观简洁的界面。

小组成员特别通过矢量数据,并且结合网上数据,制作了美观的栅格图。

并最后通过分级,配准,达到美观实用的效果。

源矢量数据
配准后,分级中的栅格数据,初步分为六层。

发布后,通过服务加载后获取的数据八、界面亮点:绚丽动态的界面
系统精彩截图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