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 论 坛
1 “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施“卓越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为此,“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卓越计划”对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卓越计划”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分析2.1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们在将教师放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

这主要与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有关。

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必将会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空间与环境。

“‘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

”为了保证工科生在企业学习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结合预约式就业单位生产实际需要,真刀实枪地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必须有一支能胜任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

2.2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外语能力包括了基本外语的教学和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

基本的外语教学属于公共外语
教学的范畴,而专业外语则是工科教师的教学任务。

这就对工科教师,尤其是对外语能力相对较好的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国外学习的经验,能够熟悉国外工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还要有国外工作的经验,需要有广泛的国际交际面,能够提供在宽广的全球范围内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

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要对国际有所了解。

要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落后的部分,不断推陈出新,常变常新。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程人才,为我国工程教育献技献策,优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

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教
师基础英语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其英语实
际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

另一方面,更要
重视相关的专业英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本
专业基本的专业术语与概念,能够基本读
懂专业内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基本的国
际研究,了解国际上本行业的同步发展现
状与趋势,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

2.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立足教
学工作为基础。

众所周知,教师由于各方面
压力,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
学工作尚且马虎应付,更别说是进行教育
研究了。

高校应该减轻教师在考核中科研
的比重,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认真进行教学
研究,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发表研究论
文,使各校教师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取长
补短,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使教学
效果臻于完善。

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提出,使
得工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又提
升了一个高度。

对工科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还需要工程界、教育界、企业、政府等多方
的合作,需要在不断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
上,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
国情的卓越工程师。

3 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教师队伍,
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
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

3.1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校人为地将教师分成教学和
实验两个系列,致使教师“耻”于动手参加
实验室等实践教学的工作。

培养有实践能
力的学生,需要有能动手实践的教师。

我们
不仅要吸引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
员一起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更应大力
提倡动手能力,在学院教师中重视实践能
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现有教师的
知识结构,使教师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和经
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有创新能力的
学生,形成创新的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

3.2“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也由用人单位
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
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
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教师通
过承担公司的生产项目,与工程技术人员
一起共同培养学生,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
素养,又促进了校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让教师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企业
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
法,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可以更好更快地建
立一支适应实践教学目标需要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由合作企业负责推荐
专业骨干与高技能人才承担实践教学任
务,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以
及相对稳定,这样都朝着有利于培养工程
创新人才方面发展。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主动服
务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目标,培
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社会发展需要
的各类工程技术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等学校要认真讨论研究落实方案,用全新
的思维方式,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标准要求,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
符合“卓越计划”的合格教师队伍,把“卓越
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到课程建设中,落实
到生产实践中,落实到学生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报告[R].
2009,12,10.
[2]同济大学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E B/O L].ww w.j y b.c n教育部网站,
2009,12,01.
[3]共话卓越工程师培养之“桥”,同谋高校
工程教育改革之路[N].科学时报,2010,
03,09.
[4]余寿文.21世纪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
临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2
(12).
[5]朱高峰,张维,沈廉,王孙禺,等.我国工
程教育改革与发展[M].(内部报告).
[6]殷瑞钰.关于工程与工程创新的认识
[J].科学中国人,2006(5).
[7]孔寒冰.国际工程教育前言与进展2007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
39.
[8]Shirley A.Jackson.工程教育的变革与
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9]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
研究,2006:(5).
[10]余修日,花明,简正凤,等.注重创新能
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式—我国理工科
大学与美国理工科大学实践教学比较
[J].中国地质教育,2004,(2):77~78.
[11]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
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72~7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齐锐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 要: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对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培训。

并对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建议,即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最后,阐述了“卓越计划”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也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关键词:卓越计划 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T B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53-01
. All Rights Reserved.
253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