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课程教学探讨与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课程教学探讨与体会
摘要:《内燃机》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提高《内燃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后真正的了解内燃机,能有一定的能力保养、维
修内燃机,到企业后能短时间成为“能用、好用”的人。

笔者根据培养就
业能力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教改和探索
总结出目前《内燃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拟通过构建“上岗就
能用、好用”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不断加强教
学软硬件建设等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课堂效果。

关键词:主要问题上岗就能用好用教学方法教学软硬件
《内燃机》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
及到“内燃机构造”、“内燃机保养与维护”“内燃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培养“上岗就能用、好用”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
情况和企业的需求,对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和教改。

传统《内燃机》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
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来看,只突出教师如何“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

这种教学形式使
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不能主动思考,学习效率较低。

因此,要提高《内燃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其教学方式。

一、目前《内燃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方面
2.学生方面
近年来中职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底子差,知识储备薄弱,而且缺乏学
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又缺乏内燃机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难度较大。


别是现阶段的学生熬夜玩手机现象严重,第二天上课时睡觉、不能集中精
力等现象常有出现。

3.教学环境方面
由于学校经济等方面原因,本门课程的可用资源相对短缺,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偏少,很多实践课程根本开不出,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没有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新奇,所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无爱好。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专业课呢?笔者认为,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与手段、软硬件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构建“上岗就能用、好用”的课程内容体系
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到企业上岗
就能用、好用,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能否胜任职业工作、能否顺利发展。

因此,以培养能用、好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根本任务的中等职业技术
学校,应加快职校内涵建设将是中职学校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元化
《内燃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上课时如果仍然
按照书本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
内容,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最后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内燃机》的很多理论目前都已经用于实际产品,因此在一些课程内容中可引入一些
实际应用例子进行介绍,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具体实例有:可变配
气相位、可变进气管长度、增压技术、可变汽缸控制技术、电控缸内燃料
喷射技术、燃烧室结构、代用燃料、排放控制技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提
高教学水平
《内燃机》相对其他基础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很多零件的结构、工作
原理很难用黑板展现出来,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机械零件、机
械设备没有感性认识,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授课方法“一支粉笔,一张嘴,
众人听”,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会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
果非常差。

笔者的做法是:在网络上搜索适合中职《内燃机》课程的图片、PPT和视频等素材,笔者把它们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教学,应
结合模型和内燃机实体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学得懂、记得住。

例如,在讲解润滑系统的齿轮式机油泵时,笔者曾经花了两个课时,
在黑板上详细的讲解了齿轮式机油泵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最终要求写
出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全班46为学生只有8位学生能写出来。


来与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黑板上画的图不直观看不懂,越听越
听不明白,最后就不想听课。

后来把齿轮式机油泵的模型带到教室,结合PPT和视频用了二十分钟
再次跟学生讲解齿轮式机油泵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之前反应听不懂的
学生全部都理解了,不少学生打趣说:这么简单的原理,我之前怎么老是
听不懂呢?后来问学生在日常中像这样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的东西有哪些。

学生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最后有很多学生说:柱塞泵、打气筒。


过这样的过程,课堂上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添了不少,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成效。

3.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大部分中职生底子差,知识储备薄弱,缺乏学习的求知欲,不喜欢理
论学习,而到企业后靠的是动手能力。

有不少学生告诉笔者说:上课学习
理论,真的听不进去,也听不懂,要是能动手去实践,保证很容易就学明
白了。

经过笔者观察,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远远好于在
教室进行理论学习。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这样能增加学生对内燃机认识,学生要亲自对内燃机进行拆装、保养、维
护与维修后,才能加深印象,到企业后才能短时间的能用、好用。

4.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灌输式和过去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如:
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
例如,配气机构的进气门和排气门为什么可以在内燃机转速不一样的
情况下可以准确的开启或关闭?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现的非常感兴趣,迫切
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不约而同的热烈讨论起来,教师再从中进行深入的引导、分析、探究。

通过不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案例式的教学法
利用生产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锻炼提高了教师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润滑原理讲解中,笔者采用了洗衣台上无肥皂水和有肥皂水的例子。


用实践中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起到举一反三的
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缓解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

四、不断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
在《内燃机》教学中要突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即达到二个“加强”:加强实验室建设、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

1.加强实验室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通过购买实验设备和自制实验模型,以满足基本性的
实验,其中包括:内燃机、配气机构模型、内燃机工作原理模型、润滑系
统模型、冷却系统模型、燃油供给系统模型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发
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判断可能零部件损坏的原因。

通过实践,起到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印象的作用。

2.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
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到兄弟学校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专业教
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授课教师必须能独立的对内燃机进行拆装、保养和
维修,才能上好課,教的好学生。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对《内燃机》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虽然取得了一
些成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教学是个无止境的课题,还有很多工作有待
继续实践、研究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