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组):第九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word文档5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4·高考大纲卷,8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2)(2014·高考北京卷,10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3)(2014·高考北京卷,10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4)(2013·高考新课标卷Ⅰ,13B改编)因为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所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5)(2013·高考广东卷,23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因此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6)(2013·高考山东卷,7D)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7)(2013·高考浙江卷,8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8)(2013·高考天津卷,2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9)(2013·高考浙江卷,8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答案:(1)×(2)×(3)×(4)×(5)√(6)√(7)×(8)×(9)×2.(2013·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A项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放出,乙酸乙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可以区别。
B.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C.聚氯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也不存在碳碳双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特殊化学键。
D.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A
3.(2013·高考全国卷Ⅱ)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根据油脂的性质和所给物质的结构分析各选项。
A项,动植物油脂和短链醇都是可再生资源;B项,生物柴油中含有多种酯;C项,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104~106,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 000左右,故动植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故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答案:C
4.(2013·高考全国卷Ⅱ)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 3CH 2CH 2CH 2OH ――→Na 2Cr 2O 7
H 2SO 4△CH 3CH 2CH 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 2Cr 2O 7放入100 mL 烧杯中,加30 mL 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 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 中。
在A 中加入4.0 g 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 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E 中收集90 ℃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 ℃馏分,产量2.0 g 。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 2Cr 2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
(3)上述装置图中,B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D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润湿 b .干燥 c .检漏
d .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层(填“上”或“下”) (6)
反
应
温
度
应
保
持
在
90
~
95
℃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_%。
解析:(1)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中,相当于稀释浓硫酸,将顺序颠倒后易引起浓硫酸因局部放出过多的热量而沸腾迸溅。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热溶液中不能立即投入沸石,否则会引起剧烈沸腾,应将反应液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4)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处极易漏液,故在使用前应首先检验活塞处是否漏液。
(5)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可知,正丁醛的密度比水的小,故水在下层。
(6)由表中所给数据可知,在该温度下,生成的正丁醛能变为气体而蒸出,且此温度低于正丁醇的沸点,蒸出的正丁醇很少,此温度可同时避免正丁醛被进一步氧化,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纯度。
(7)正丁醛的产率为
2.0 g
72
74×4.0 g
×100%≈51%。
答案:(1)不能,易迸溅(2)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4)c(5)下(6)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