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历史10月周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练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10月周练试题
24 “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
”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B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察举制
D 行省制
25 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
传闻唐国之风,渠塘不便之处,多构水车。
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
﹍﹍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各随便宜。
”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
A 翻车
B 水排
C 筒车
D 都江堰
26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C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27 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实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
这些辅政部门有D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内阁④军机处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③④
28有学者认为:“被满州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
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
”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C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②“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 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9 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D
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
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3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宋词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昆曲
31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魄”),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D
A 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 大都经营小商品为主
C 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 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32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B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33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
其实,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下列属于其局限性的是D
A 是上层公民的民主
B 削弱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C 是贵族腐败的根源
D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34河北某法院墙上写着古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D
A 强调诉讼是必须环节
B 强调审判的实用有效性
C 强调遵循法律程序
D 强调判决以证据为准
35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C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汉前期的丞相,8任是功臣,9任是功臣子弟。
从汉武帝开始,政府高级官员的成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自汉武帝到西汉末年,丞相共22任,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占8人次,人数所占比例相当可观。
从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大多担任高级官员)看,齐鲁人占36.36%,出身于齐鲁以外地区者,占63.6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关中学者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占6.82%,巴蜀学者占10.23%。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等)
从高级官员来源角度概括材料中的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8分)
45选修课必做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君书﹒垦令篇》载: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厮、舆、徒、童)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的税额,要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防止商人垄断市场,牟取暴利。
“一山泽”,由国家统一管理山泽之利。
材料二(王安石市易法)是先后在开封和各个商业城市设市易务,具体做法以汴京为例,由政府拨给本钱100万贯,控制京城的商业交易。
市易务收购市上的滞销货物,等到市场需要时,商贩们可将产业、金银做抵押,五人以上结成一保,向市易务赊贷货物或者借款。
还账时还需每年纳息钱二分。
材料三“以吾论之,荆公(王安石)诸法之不可行者,莫此若也。
”
(1)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商鞅的商业政策在理财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6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鞅与王安石商业政策的不同效果。
(9分)
BACDC DADBD DC
40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5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6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41 变化:由功臣、功臣子弟为主到以经学之士为主;地域上由齐鲁人占重要地位到其他区域学者地位上升。
(4分)
原因: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兴办太学及各级学校;察举制度的推行;农耕经济由黄河流域向其它地区扩展。
(每点2分)
45 (1)都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都是在保证农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都是国家主导商业。
(6分)
(2)商鞅法令适应了农耕文明早期的趋势,保证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3分)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王安石的法令由政府垄断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运行;(3分)又由于用人不当,部分官员执行不力,反对派的阻挠,统治者改革的决心不坚决等因素,导致法令以失败告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