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答案】C
【解析】
C.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错误。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酒精D.植物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D。

考点:溶液
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CH4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合反应
D.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正确;
B、CO2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作为气体肥料,正确;
C、甲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正确。

故选:C。

4.下表中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子、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

要消
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液D.食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应该涂抹一些碱性物质,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因为在皮肤上使用,不能用腐蚀性强的氢氧化钠,故选A。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溶液一定显酸性,碱溶液一定显碱性,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B.NaCl、Na2CO3、Na2SO4、NaNO3、NaHCO3均能溶于水
C.复分解反应一定都生成水
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食盐溶液显中性,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钠盐都可溶于水,NaCl、Na2CO3、Na2SO4、NaNO3、NaHCO3均能溶于水,故B正确;
C、复分解反应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故C错误;
D、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色,但溶液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但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6.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锰丝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氯化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

结合我们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错误的是()
A.Mn强于Cu B.Mn强于Mg C.Mg强于Al D.Al强于M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据题意,锰丝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Mn在H之前,由于Cu在H之后,那么Mn强于Cu,故A正确;
B、锰丝放入氯化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Al强于Mn,由于Mg强于Al,故Mg强于Mn,故B错误;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Mg强于Al,故C正确;
D、锰丝放入氯化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Al强于Mn,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巧记: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嫌轻,统共一百斤(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7.葡萄糖是己醛糖,化学式C6H12O6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熔点14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2:1
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故错误;
B、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根据化学式可知,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2:1,故正确;
C、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2:(16×6)=36:1:4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超过一万,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B。

8.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水滴石穿,金石可镂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烧和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水滴石穿,金石可镂,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静置B.过滤C.吸附D.蒸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静置、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蒸馏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D正确。

故选D。

10.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A.B.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CO2和O2的密度都大于空气,故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选C。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硬水和蒸馏水硝酸铵和硝酸钾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方法一加水,测溶液的PH 加热蒸干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加热观察是否熔化方法二闻气味肥皂水加水溶解,滴入酚酞溶液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和亚硝酸钠都是没有味道的,故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错误;
B、硬水蒸干后有固体出现,而蒸馏水蒸干后没有,可以鉴别。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故可以鉴别,故正确;
C、硝酸铵与碱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而硝酸钾没有,硝酸铵溶液显酸性,硝酸钾溶液显中性,酸性和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D、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热塑性材料,故加热观察是否熔化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B。

12.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溶液纯净物化石燃料
Y 单质乳浊液化合物石油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A选项金属与单质属于从属关系;B选项溶液与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C选项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选项化石燃料与石油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故答案选择A
考点:基本概念及原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元素硅是性质和元素碳的性质相似,能形成SiO2、SiCl4、SiH4、CaSiO3、等化合物.Mg在CO2中能燃烧,生成白色的MgO和黑色的碳.把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跟镁粉按一定质量比(质大约为15:24)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加热大约1分钟后,发生剧烈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化合物和一种硅化物.待生成混合物冷却后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并伴有爆炸声,产生的气体是一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态氢化物.
(1)写出沙子与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H2SO4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
(3)写出产生“爆炸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4Mg+SiO2加热
2MgO+Mg2Si SiH4SiH4+2O2
点燃
SiO2+2H2O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与二氧化硅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硅化镁;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4Mg+SiO2加热
2MgO+Mg2Si;
(2)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硅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硅化氢气体(SiH4);
(3)硅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H4+2O2点燃
SiO2+2H2O。

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在C图
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补充此图形的依据是___。

A到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

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氢分子和氧分子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在C图中应补充一个水分子,如下图: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A到C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3)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排布了2个电子,第二层排布了6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t 3℃时,将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 t 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答案】① 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②75g ③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④丙乙甲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P点的含义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克,因为此时甲的溶解度只有50克;当甲中含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开始时三者中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其中溶剂的大小顺序是:丙乙甲。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16.用数字和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甲烷分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
(2)3个硝酸根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
(3)镁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2CH43NO3-MgCl2
【解析】
【详解】
(1)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在分子前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故答案为:2CH4;(2)硝酸根离子带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故答案为:3NO3-;
(3)镁离子的离子符号为Mg2+,氯离子的离子符号为Cl-。

那么镁离子和氯离子化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由一个镁离子和两个氯离子结合形成的物质。

故答案为:MgCl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用装置C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_的E装置,可得到干燥的CO2。

(4)为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某同学利用中间凹陷的软质塑料瓶设计如下实验。

①通过捏放软塑料瓶下端可控制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后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丙处无明显变化;放开乙处瓶身,____________(填具体操作),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中,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答案】铁架台2KClO3
2
MnO
加热
2KCl+3O2↑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
始收集或集气瓶内留有气泡等 B 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捏住甲处瓶身下半部分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与后面要做的实验形成对比
6NaOH+P2O5=2Na3PO4+3H2O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
MnO
加热
2KCl+3O2↑;
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用装置C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留有气泡等;
(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不需要加热,可选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所以将气体通过盛有的浓硫酸E装置,可得到干燥的CO2;
(4)①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通过捏放软塑料瓶下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根据控制变量实验法的方法可知,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后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丙处无明显变化;放开乙处瓶身,捏住甲处瓶身下半部分一段时间,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实验中,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除装置的空气与后面要做的实验形成对比;
③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NaOH+P2O5=2Na3PO4+3H2O。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2)2KClO3
2
MnO
加热
2KCl+3O2↑;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留有
气泡等;
(3)B;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
(4)①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先捏住甲处瓶身下半部分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与后面要做的实验形成对比;
③6NaOH+P2O5=2Na3PO4+3H2O。

【点睛】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18.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
(1)装置A的名称__________,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

(3)用粉末状二氧化锰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C装置进行该反应
时,为较好地控制氧气的产生速率,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4)在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进行对比实验(选填实验编号)。

②上述实验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_________。

③实验丁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实验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启普发生器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前 2
22
22MnO 2H O 2H O+O ↑ 打
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控制分液漏斗活塞调节液体试剂的滴加速率 乙 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丁组实验用的是粉末状的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反应比较剧烈,放出的热量较多,造成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更多一些 【解析】 【分析】 【详解】
(1)装置A 是启普发生器;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组装仪器的顺序一般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所以搭建B 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放置;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
22
22MnO 2H O 2H O+O ↑;用C 装置进行该反应时,为较好地控制氧气的产生速率,应采取的操作是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控制分液漏斗活塞调节液体试剂的滴加速率;
(4)①对比实验数据可见,甲和乙均为mg 块状大理石,wg 盐酸,但是盐酸的浓度不同,故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乙进行对比;
②甲和丙对比,乙和丁对比可知,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③丁组实验用的是粉末状的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反应比较剧烈,放出的热量较多,造成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更多一些,所以实验丁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实验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 溶液中和73g 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

(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 ,需要水_____克。

(2)当a 为80g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50 克。

3.8%。

【解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认真审题,使用正确的数据。

(1) 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溶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

100g×5%=(100g-x)×10% x=50g ;
(2)根据图像可知,当a 为80g 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设:80g 氢氧化钠与73g 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

NaOH+ HCl =NaCl+H 2O
40 58.5
80g×5% y
40805%=58.5g y
⨯ y=5.8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858073g g g
+×1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