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两岁,孩子就会对社会性别的涵义 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是男孩 还是女孩,并且通常也能准确地为别人归类。
不过,一个孩子要等到五六岁,才会知道一个 人的社会性别是不会变的,每个人都有一种社 会性别,而女孩和男孩之间的生理性别差异则 有着解剖学上的基础。 (二)媒体
小孩子们接触到的玩具、图画书和电视节 目往往都会强化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之间的差 异。 1、玩具
性别的社会属性就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 特征来表达的性别行为,它由语言、互动社会建构出来的男性气质和女 性气质概念。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理性别的 直接产物。
女性气质(feminine/femininity )
是相较于男性气质而言的。它是指女性应当 具有同情心,令人感到亲切,对他人关心等 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虽然女 性气质的内涵不断变化,但固有的内容包括 三个成分:与家庭或关系相关的一切;温柔, 爱整洁,依赖男性;以及与一切与男性气质 相对立的特征。
男性气质 (masculine/masculinity) 是指男性应当具有成就取向,对完成任务的关 注或行动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男性 气质固化和稳定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成分:地 位、坚强和非女性化。
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 这种稳定的、固化的和两性对立的性别气质被 称作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 。
简单地说就是也就是在家庭、传媒等社会 中介的协助下,习得社会性别角色,即学 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过程,它从人一 出生就开始了。
其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 同。 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教化个体有关性别 规范和相关的象征意义,个体同样加入到 这一过程中,学习和使用性别规范和其象 征。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这一思路明确区分了生 物性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的社会性别,婴儿出生 时就有了前者,随后发展出后者。通过与初级和 次级社会化中介的接触,儿童逐渐将被认为与其 生理性别相符的社会规范和期望加以内化。社会 性别差异不是由生物学所决定的,而是文化的产 物。
2、电视
男性占据了大部分的角色,而且电视中的男性和 女性通常是按照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刻画的。
男性表现得更具攻击性、 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通常将他们刻画为拯救其他人脱离危险和痛苦的 环境 。女性被刻画为惟命是从的、不积极的角 色。
男性有更多作为也获得更多回报,而女性角色的 行为通常不重要。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文化建构,它是形成 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基础。
性别社会角色:社会依照人们的生理性别将 某些社会责任和权利交付给男性和女性,形 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如家庭制度中的两性 劳动分工,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分别承担不 同的社会责任和权利。 “好母亲”或“伟大母爱”的期望
性别认同(性别身份或性别同一性):性别 气质与第一性征的一致性状况,是个人对所 属性别群体相对稳定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在 认识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也理解和认识了他 们的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是人们对于 自身作为某一性别存在的确认。
在隔壁,另一位父亲和另一个宝宝也在育 婴室的地板上玩。父亲约翰抓住宝宝的泰 迪熊,让它以快而有力的动作坚决地向宝 宝走过去,假装吼着:‘泰迪熊来啦!泰 迪熊来抓你啦!最好赶紧在他抓到你之前 先抓住它!’宝宝因这个挑战兴奋得直尖 叫,伸出手去,扑在成为他俘虏的泰迪熊 身上打着滚。”
婴儿的社会性别习得几乎可以肯定是无 意识的。在孩童能够准确地标定自己是男孩 还是女孩之前,就已经收到了一系列前言语 的暗示。
9岁女孩痴迷相亲节目 称要找“高帅富” 在家看电视,9岁女生小雨(化名)最着迷的不是动画片,而是相亲类节目。昨天,小 雨妈妈张女士致电记者称,女儿长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看相亲节目,简直到了走火入 魔的程度,“要是错过了一期,非要在网上看重播视频。”张女士担忧地说,相亲 节目涉及一些成人话题,这对女儿的成长不利。 近几年,一些电视台的相亲节目较为火爆,从小雨7岁时起,爷爷奶奶就成了这类 节目的忠实粉丝。每次爷爷奶奶看此类节目时,小雨就在一旁“陪看”。当爷爷奶 奶谈论博士女嘉宾时,也会对小雨说:“你要向她学习,女孩子一定要有高学历。” 爷爷奶奶还会分析男嘉宾的失败原因:性格不好,长得太矮,家境不好。
性别社会化
柳莉
主要内容
• 性别与性别气质
• 性别社会化 ——社会化与性别社会化 ——生命周期中的性别社会化 —— 性别社会化的研究
性别与性别气质
Sex:生理性别/性别的生理属性/性 社会学家一般使用sex这一术语来指定义男性 和女性身体的解剖学的和生理性的差异。
GENDER: 社会性别/性别的社会属性/性别
1、婴儿期和儿童期的性别社会化 中介:家庭 方式:模仿 性别差异:鼓励女孩模仿母亲的行为,限制男孩模仿 母亲的行为 2、青春期 中介:家庭、学校、传媒、同龄群体 事件:月经、遗精 性别差异:女性的性别认同,充满自卑感,女性的双 重标准(社会的普遍规则与“女人味”)
3、成人期 职场、生育有关的性别社会化。 差异:男性与职业成就等的社会角色期望;女 性与生育、养育、母亲身份相关的社会角色期 望。
社会性别社会化
二个例子。
社会化&性别社会化
社会化: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 的生活方式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必要环节,它是个过 程,常常被称为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阶段 初级社会化 次级社会化
主要的社会化中介
家庭
学校、同龄群体、 组织、媒体、工作 场所
性别社会化:
根据这种观点,之所以产生社会性别不平 等,是因为男人和女人被社会化为不同的角色。
生命周期中的性别社会化
生命周期也叫生命历程,是指一个人由出生到 死亡的全称,是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展现的生 活道路。
重要的生命事件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性经历的生命事件多与社会活动相联系,以 就学、就业、晋升等为主要线索。 女性经历的生命事件多以家庭活动为主要线索, 婚姻、生育等事件比就学、就业显得更重要。
4、老年期 社会对两性的老化有不同的反应:女性失去吸 引力,男性更加吸引力。 “更年期”:贬低老年女性的生命价值。
性别社会化的研究
(一)父母与成年人的反应
有研究者所做的关于母婴互动的研究揭示了, 即使父母认为他们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反应是一 样的,其实也是有差异的。
“在一个仲夏晚上准备洗澡的时候,父亲山 姆坐在育婴室金色的毛绒地毯上和小宝宝玩。 山姆伸手拿了宝宝的泰迪熊,慢慢地有节奏 地朝着宝宝拍它,并轻轻地说:‘泰迪熊来 啦。泰迪熊来看宝宝了。来,瞧瞧泰迪熊, 它想来和宝宝玩呢。’宝宝高兴地咯咯笑, 张开手臂去抱迎面而来的泰迪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